【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
本技术属于智能物流设备
,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在诸如高铁列车、重型机械、航空航天等生产车间内的地面通常需要铺设一定数量的地轨或轨道留沿槽、障碍物等,因此要求移动机器人具备较高的通过性能。常规的移动机器人采用导向元件和弹性元件来保证设备的通过性能,这种方式仅能适应路面不平、坑洼等状况,不能用于有地轨的地面,并且通过性能会随着负载增大而降低,此外其结构复杂,需要经常更换弹性元件,实施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该底盘结构既保证机器人具有高通过性能,又实现了通过性能的负载无关性,并且具备结构简单、紧凑,便于维护、实施成本低的特点。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组悬架,每组所述悬架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一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由驱动件驱动运转,每个所述悬架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限位板以对悬架摆动的下限位置进行限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0),所述车架(100)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组悬架(200),每组所述悬架(200)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一组驱动轮(300),所述驱动轮(300)由驱动件驱动运转,每个所述悬架(200)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限位板(110)以对悬架(200)摆动的下限位置进行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0),所述车架(100)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组悬架(200),每组所述悬架(200)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一组驱动轮(300),所述驱动轮(300)由驱动件驱动运转,每个所述悬架(200)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限位板(110)以对悬架(200)摆动的下限位置进行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驱动轮(300)分别由一组相互配合作用的减速机(500)、驱动电机(400)驱动运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200)沿长度方向两端设置安装底板(230),安装底板(230)固定连接减速机安装座(240),减速机(500)安装于所述减速机安装座(240)上,驱动电机(400)的输出轴与减速机(500)的输入孔相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司蓉兴,杨连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意佳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