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接式便携矿井模型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插接式便携矿井井下巷道的三维立体模型装置。
技术介绍
矿井的生产系统包括通风、主(辅)运输、给排水、供电等,它们是通过各类井巷来完成的,这些井巷有水平、倾斜、垂直等各种布置方式,并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形成了完整的、极为复杂的三维立体生产系统。井下工作人员,必须对不同巷道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空间关系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才能够管理好本系统相关工作,并且在灾害逃生时做到心中有数。在传统的矿井模型中,通常是以二维平面图的方式介绍矿井的井巷关系及各类生产系统,这种方式需要具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在有条件的大专院校,也可以通过沙盘的形式,了解矿井的三维立体井巷系统,但是该系统与实际矿井的井巷系统具有很大的差别,并且一套沙盘仅仅能反映一个矿井在某一个时期的井巷面貌(而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和新井巷的开掘,矿井的井巷及生产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其实用性较差。在这种背景下,开发一种模型工具,利用该装置学员就可以搭建所需要的矿井三维立体井巷系统(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既可以是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式便携矿井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斜面自下而上依次水平安装的运输大巷(3)、下区段运输顺槽(12)、下区段回风顺槽(15)、上区段运输顺槽(16)、上区段回风顺槽(17)和回风大巷(20),主副井(1)的下端通过井底车场(2)连通到运输大巷(3)的一端,运输大巷(3)的另一端通过采区下部车场(4)与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和采区运输上山巷道(8)的下端连通,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和采区运输上山巷道(8)之间相互平行且倾斜于水平面布置,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位于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和采区运输上山巷道(8)之间,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式便携矿井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斜面自下而上依次水平安装的运输大巷(3)、下区段运输顺槽(12)、下区段回风顺槽(15)、上区段运输顺槽(16)、上区段回风顺槽(17)和回风大巷(20),主副井(1)的下端通过井底车场(2)连通到运输大巷(3)的一端,运输大巷(3)的另一端通过采区下部车场(4)与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和采区运输上山巷道(8)的下端连通,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和采区运输上山巷道(8)之间相互平行且倾斜于水平面布置,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位于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和采区运输上山巷道(8)之间,采区运输上山巷道(8)还通过煤仓(5)连通到运输大巷(3);
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采区运输上山巷道(8)的中下段分别通过甩车场(9)、回风石门(10)、溜煤眼(11)与下区段运输顺槽(12)连通,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和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的中端通过采区变电所(14)连通,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和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的中上段与下区段回风顺槽(15)连通,采区运输上山巷道(8)的上端与上区段运输顺槽(16)连通,下区段回风顺槽(15)和上区段运输顺槽(16)之间通过联络巷连通;
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和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的上端均与上区段回风顺槽(17)连通,上区段运输顺槽(16)和上区段回风顺槽(17)同侧的一端通过回采工作面(18)连通,采区轨道上山巷道(6)和采区回风上山巷道(7)的上端之间经绞车房(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明国,樊耀广,申永旭,张宝,曲方,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