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249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相对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夹持有相机,所述相机的侧壁与升降机构的侧壁相抵紧,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呈交叉设置并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相对的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之间均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部贯穿设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T形槽,所述T形槽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其能够对相机起到良好的缓冲保护,在相机摔落时大大减小相机所受到的冲击力,并且具备防水功能,在雨天依然可以进行交通流量观测。

A camera protection device for traffic flow obser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控制用交通流量观测
,尤其涉及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对某一地段交通流量进行观测,往往使用相机对该地段进行拍摄,拍摄完毕后通过影像对该地段的交通流量进行统计。由于时间跨度较大,观测者通常是将相机放置在具有保护作用的壳体中,再将壳体固定安装在三脚架上进行观测。采用这种方式,对相机的保护仅仅是在其外部套设一层保护壳,在相机摔落时,该保护壳并不能起到缓冲作用,因而相机极易摔坏。同时,现有的保护壳不具备防水功能,雨天无法进行室外观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其能够对相机起到良好的缓冲保护,在相机摔落时大大减小相机所受到的冲击力,并且具备防水功能,在雨天依然可以进行交通流量观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相对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夹持有相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夹持有相机,所述相机的侧壁与升降机构的侧壁相抵紧,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呈交叉设置并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顶端分别连接两个L形夹板,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相对的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之间均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部贯穿设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T形槽,所述T形槽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与T形槽的内底部相抵紧,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夹持有相机,所述相机的侧壁与升降机构的侧壁相抵紧,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呈交叉设置并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顶端分别连接两个L形夹板,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相对的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之间均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部贯穿设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T形槽,所述T形槽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与T形槽的内底部相抵紧,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抵紧机构,所述抵紧机构的底部与相机的顶部相抵紧,所述防护板的两端侧壁均开设有卡槽,所述T形槽相对的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三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槽与相对的卡槽之间均设有卡紧机构,所述T形槽的内底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上下相对围成一个环形空间,壳体内部设置有密封腔,所述环形空间和密封腔之间通过设有密封机构连通,所述密封机构延伸至所述环形空间内并与其内壁相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槽之间的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L形夹板,两个所述L形夹板的侧壁均与相机的侧壁相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测交通流量用相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