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7027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它包括:载料基座,所述载料基座包括间隔且对称设置的两组载料板体以及设置于两组所述载料板体之间的平板;每组所述载料板体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部的第一承料齿;移料组件;两组动作机构,它们安装在所述载料基座的两侧且与两组所述主动板体一一对应连接,用于带动其作升降运动。通过在载料基座上安装移料组件,并使得移料组件在动作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利用第二承料齿和第一承料齿的配合实现其上辊轴产品的连续进料,有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An automatic feeding system of rubber roller gr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
本技术属于消费电子设备零部件领域,涉及一种进料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消费类电子产品包括电话、个人电脑、家庭办公设备、家用电子保健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随着技术发展和新产品新应用的出现,数码相机、手机、打印机、POS机等产品也在成为新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辊轴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常规零部件,其制备通常是在轴杆外模压成橡胶套/轮,再对橡胶套/轮进行磨削加工后获得合格产品。现有的磨削加工设备通常是人工上料,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它包括:载料基座,所述载料基座包括间隔且对称设置的两组载料板体以及设置于两组所述载料板体之间的平板;每组所述载料板体包括第一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部的第一承料齿;移料组件,所述移料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载料板体外侧的两组主动板体、对应安装在两组所述主动板体上且位于所述主动板体和所述载料板体之间的从动板体以及连接两组所述主动板体且位于其上部的多组连接机构;所述从动板体包括固定在所述主动板体底面的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二支撑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部且与所述第一承料齿相配合的第二承料齿;所述第二承料齿和所述第一承料齿相互独立地具有相交的直边和斜边;两组动作机构,它们安装在所述载料基座的两侧且与两组所述主动板体一一对应连接,用于带动其作升降运动。优化地,所述斜边的高度在进料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优化地,每组所述主动板体包括第三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三基板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三支撑板,所述动作机构与所述第三基板或所述第三支撑板相连接。优化地,所述动作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载料基座外侧的支板、安装在所述支板上的气缸以及安装在所述气缸端部且与所述主动板体相连接的转接板。优化地,每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两组所述主动板体上且高于其的两块安装板、连接两块所述安装板的连杆以及安装在所述连杆和所述安装板连接处的限位螺纹。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通过在载料基座上安装移料组件,并使得移料组件在动作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利用第二承料齿和第一承料齿的配合实现其上辊轴产品的连续进料,有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主要包括载料基座、动作机构2和移料组件等。其中,载料基座包括间隔且对称设置的两组载料板体11(两组载料板体11相互平行)以及设置于两组载料板体11之间的平板12(平板12连接两组载料板体11的底部);每组载料板体11包括第一基板111、形成在第一基板111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112(形成的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弯折成型,下同)以及形成在第一支撑板112上部的第一承料齿113(本申请中内侧边是指两组载料板体11中两块第一基板111相向的侧边)。移料组件3包括位于载料板体11外侧的两组主动板体31、对应安装在两组主动板体31上且位于主动板体31和载料板体11之间的从动板体32以及连接两组主动板体31且位于其上部的多组连接机构33(即连接机构33高于主动板体31);从动板体32包括固定在主动板体31底面的第二基板322(固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螺栓连接等)、形成在第二基板322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二支撑板321以及形成在第二支撑板321上部且与第一承料齿113相配合的第二承料齿323;第二承料齿323和第一承料齿113相互独立地具有相交的直边和斜边。两组动作机构2,它们安装在载料基座的两侧且与两组主动板体31一一对应连接,用于带动其作升降运动;这样利用两组动作机构2的同步动作可以带动主动板体31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从动板体32上第二承料齿323向上或向下运动。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在使用时,先人工将辊轴按序放在第一承料齿113上;动作机构2带动主动板体31向上运动后,第二承料齿323高于第一承料齿113,从而将辊轴从第一承料齿113提起而支撑在第二承料齿323上;待动作机构2带动主动板体31向下运动后,辊轴被移动至下一个第一承料齿113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辊轴向下游输送的效果,斜边的高度在进料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每组主动板体31包括第三基板312以及形成在第三基板312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三支撑板311,动作机构2与第三基板312或第三支撑板311相连接。动作机构2包括设置在载料基座外侧的支板21、安装在支板21上的气缸22以及安装在气缸22端部且与主动板体31相连接的转接板23(转接板23与主动板体31的第三基板312相连接)。每组连接机构33包括固定在两组主动板体31上且高于其的两块安装板331、连接两块安装板331的连杆332(连杆332贯穿两块安装板331)以及安装在连杆332和安装板331连接处的限位螺纹333,从而保证动作机构2和移料组件的整体强度。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载料基座,所述载料基座包括间隔且对称设置的两组载料板体(11)以及设置于两组所述载料板体(11)之间的平板(12);每组所述载料板体(11)包括第一基板(111)、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111)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112)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2)上部的第一承料齿(113);/n移料组件(3),所述移料组件(3)包括位于所述载料板体(11)外侧的两组主动板体(31)、对应安装在两组所述主动板体(31)上且位于所述主动板体(31)和所述载料板体(11)之间的从动板体(32)以及连接两组所述主动板体(31)且位于其上部的多组连接机构(33);所述从动板体(32)包括固定在所述主动板体(31)底面的第二基板(322)、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322)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二支撑板(321)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21)上部且与所述第一承料齿(113)相配合的第二承料齿(323);所述第二承料齿(323)和所述第一承料齿(113)相互独立地具有相交的直边和斜边;/n两组动作机构(2),它们安装在所述载料基座的两侧且与两组所述主动板体(31)一一对应连接,用于带动其作升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辊轴研磨机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载料基座,所述载料基座包括间隔且对称设置的两组载料板体(11)以及设置于两组所述载料板体(11)之间的平板(12);每组所述载料板体(11)包括第一基板(111)、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111)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112)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2)上部的第一承料齿(113);
移料组件(3),所述移料组件(3)包括位于所述载料板体(11)外侧的两组主动板体(31)、对应安装在两组所述主动板体(31)上且位于所述主动板体(31)和所述载料板体(11)之间的从动板体(32)以及连接两组所述主动板体(31)且位于其上部的多组连接机构(33);所述从动板体(32)包括固定在所述主动板体(31)底面的第二基板(322)、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322)内侧边处且与其相垂直的第二支撑板(321)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21)上部且与所述第一承料齿(113)相配合的第二承料齿(323);所述第二承料齿(323)和所述第一承料齿(113)相互独立地具有相交的直边和斜边;
两组动作机构(2),它们安装在所述载料基座的两侧且与两组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力达精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