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91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涉及原生动物分类学、分子学及生态学等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体框架和晾晒盒,晾晒盒包括盒体、特制筛网和特制漏斗;特制漏斗安装于盒体内部,特制筛网位于特制漏斗顶端,且特制筛网边缘与盒体内壁贴接;盒体外壁设有小门;主体框架为均匀的三层结构;主体框架每层设有两个小格;小格顶端设有可调速风扇;小格底端设有不锈钢支撑平台。可避免红树林土壤在风干过程中原生动物的损失,能够在缩短红树林土壤的晾晒时间的同时收集更多土壤浸出液中的原生动物,且所收集的浸出液还可直接用于培养原采集样点样品中的原生动物,最大程度还原其原栖息环境。

A device for drying and collecting protozoa in mangrove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原生动物分类学、分子学及生态学等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四大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和最为富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也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但是,目前对于红树林中原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调查却严重缺乏。此外,之前对于红树林原生动物的分类学研究也大多通过拖浮网采集水体中的样品,而忽略了红树林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类群。而且,目前对于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将红树林土壤平铺在铺有塑料薄膜的平台上,自然风干去除富裕水分,耗时长且流失的原位水(浸出液)中也富含大量原生动物,人为的造成其物种多样性的下降。如何加快红树林土壤的风干时间,同时在晾晒红树林土壤的中尽可能多收集土壤原位水体中的原生动物,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专利号CN109827818A主要针对晾晒土壤具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排气孔的孔径进行调整,适时调整风干单元室内部的气体排放速率,提高土壤测试效率的效果;专利号CN206399711U是一种多层土壤风干装置,可对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分层隔离储存及风干,该二项专利均无法进行晾晒土壤浸出液的收集,不利于研究人员获取土壤浸出液,并研究浸出液中的原生动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可避免红树林土壤在风干过程中原位水的损失所造成的原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下降,能够在缩短红树林土壤的晾晒时间的同时收集更多土壤中的原位水(浸出液)及原位水中的原生动物,且所收集的浸出液可直接用于培养原样品中的原生动物,最大程度还原其原栖息环境。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和晾晒盒,所述晾晒盒包括盒体、特制筛网和特制漏斗;所述特制漏斗安装于盒体内部,所述特制筛网位于特制漏斗顶端,且所述特制筛网边缘与盒体内壁贴接;所述盒体外壁设有靠近盒体底端的小门;所述主体框架分为均匀的三层结构;所述主体框架每层设有两个小格;所述小格顶端设有可调速风扇;所述小格底端设有用于支撑晾晒盒的不锈钢支撑平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的过程中,首先将盒体、特制漏斗和特制筛网组装成晾晒盒并放置于主体框架的小格内,通过不锈钢支撑平台,便于对晾晒盒进行支撑;然后利用靠近盒体底端的小门,将事先准备好的培养皿放置于盒体内部特制漏斗的正下方;然后将采集的红树林土壤样品放置于特制筛网顶面;通过特制筛网,便于红树林土壤的风干及红树林土壤中的浸出液由特制筛网流入特制漏斗;通过特制漏斗,便于收集特制筛网顶面红树林土壤中的浸出液,然后红树林土壤中的浸出液经过特制漏斗流入至放置于盒体内特制漏斗底端的培养皿,从而完成对红树林土壤中的浸出液的收集;利用小格顶端的可调速风扇,便于对放置于特制筛网顶面的红树林土壤进行风干;通过该晾晒及收集装置,能够将红树林土壤的浸出液收集与红树林土壤的风干分开进行,并能够在红树林土壤风干前先收集浸出液,可避免在风干过程中原生动物的减少,且所收集的浸出液可直接用于培养原采集地样品中的原生动物,最大程度还原其原栖息环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为不锈钢材质的长方体箱,且所述盒体的长度为51cm,宽度为51cm,高度为20cm;所述盒体内壁距离盒体顶端5cm处设有用于支撑特制漏斗的空心平台,所述空心平台的长度和宽度为51cm,所述空心平台的空心区域为长度为45cm的正方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长度为51cm,宽度为51cm,高度为20cm的盒体,便于特制筛网和特制漏斗的组装;通过空心平台,便于对特制漏斗的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特制筛网的长度和宽度为50cm;所述特制筛网包括规格为45cm×45cm的200目的不锈钢筛和与不锈钢筛边缘固定连接的不锈钢边框;所述不锈钢边框对称设有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长度为12cm,宽度为1cm;所述不锈钢筛表面设有将不锈钢筛均匀分隔为9个存放区域的不锈钢分隔片;所述不锈钢分隔片的长度为45cm,高度为4cm;所述存放区域的长度和宽度为15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不锈钢边框,便于特制筛网的组装;通过条形开口,便于特制漏斗与特制筛网之间的组装固定;通过不锈钢分隔片,便于将不锈钢筛分隔为9个存放区域;通过存放区域,便于存放红树林土壤,从而便于红树林土壤中浸出液的收集操作和红树林土壤的风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特制漏斗包括漏斗体和设置于漏斗体底端与漏斗体内部连通的漏斗管,所述漏斗管的长度为2cm;所述漏斗体为顶面开口的中空倒棱锥体,所述漏斗体的高度为8cm,所述漏斗体顶端的长度和宽度为50cm;所述漏斗体顶端开口的长度和宽度为45cm;所述漏斗体顶端对称设有可穿过条形开口的两提手,所述提手的长度为10cm,宽度为0.8cm,高度为4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漏斗管,便于红树林土壤中的浸出液经过特制漏斗排出至放入盒体内部底端的培养皿中;通过提手,便于穿过条形开口,从而便于特制筛网的组装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小门的长度为15cm,高度为5cm;所述小门端部与盒体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小门远离合页的端部设有插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小门,便于实验人员放置和取出位于盒体内部底端的培养皿;利用合页与插销,便于小门的打开与关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框架的长度为120cm,宽度为58cm,高度为14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体框架,便于晾晒箱的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框架底端四角设有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万向轮,便于主体框架的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不锈钢支撑平台,便于对晾晒盒进行支撑;然后利用靠近盒体底端的小门,将事先准备好的培养皿放置于盒体内部特制漏斗的底端下方;然后将采集的红树林土壤样品放置于特制筛网顶面;通过特制筛网,便于红树林土壤的风干及红树林土壤中的浸出液由特制筛网流入特制漏斗;通过特制漏斗,便于收集特制筛网顶面红树林土壤中的浸出液,然后红树林土壤中的浸出液经过特制漏斗流入至放置于盒体内特制漏斗底端的培养皿,从而完成对红树林土壤中的浸出液的收集;利用小格顶端的可调速风扇,便于对放置于特制筛网顶面的红树林土壤进行风干;通过该晾晒及收集装置,能够将红树林土壤的浸出液收集与红树林土壤的风干分开进行,并能够在红树林土壤风干前先收集浸出液,可避免在风干过程中原生动物的损失,且所收集的浸出液可直接用于培养原采集地样品中的原生动物,最大程度还原其原栖息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体框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体框架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小格顶部风扇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盒体的立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和晾晒盒,其特征是:所述晾晒盒包括盒体(2)、特制筛网(3)和特制漏斗(4);所述特制漏斗(4)安装于盒体(2)内部,所述特制筛网(3)位于特制漏斗(4)顶端,且所述特制筛网(3)边缘与盒体(2)内壁贴接;所述盒体(2)外壁设有靠近盒体(2)底端的小门(5);所述主体框架(1)分为均匀的三层结构;所述主体框架(1)每层设有两个小格(6);所述小格(6)顶端设有可调速风扇(7);所述小格(6)底端设有用于支撑晾晒盒的不锈钢支撑平台(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和晾晒盒,其特征是:所述晾晒盒包括盒体(2)、特制筛网(3)和特制漏斗(4);所述特制漏斗(4)安装于盒体(2)内部,所述特制筛网(3)位于特制漏斗(4)顶端,且所述特制筛网(3)边缘与盒体(2)内壁贴接;所述盒体(2)外壁设有靠近盒体(2)底端的小门(5);所述主体框架(1)分为均匀的三层结构;所述主体框架(1)每层设有两个小格(6);所述小格(6)顶端设有可调速风扇(7);所述小格(6)底端设有用于支撑晾晒盒的不锈钢支撑平台(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盒体(2)为不锈钢材质的长方体箱,且所述盒体(2)的长度为51cm,宽度为51cm,高度为20cm;所述盒体(2)内壁距离盒体(2)顶端5cm处设有用于支撑特制漏斗(4)的空心平台(9),所述空心平台(9)的长度和宽度为51cm,所述空心平台(9)的空心区域为长度为45cm的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原生动物的晾晒及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特制筛网(3)的长度和宽度为50cm;所述特制筛网(3)包括规格为45cm×45cm的200目的不锈钢筛(10)和与不锈钢筛(10)边缘固定连接的不锈钢边框(11);所述不锈钢边框(11)对称设有条形开口(12),所述条形开口(12)长度为12cm,宽度为1cm;所述不锈钢筛(10)表面设有将不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磊梁宇涛李继秋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