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868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基体,用于支撑待测工件,待测工件包括固定轴和设置在固定轴上的齿轮,基体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容纳部分固定轴;测量组件,设置在基体上;定位组件,设置在基体上,定位组件可相对测量组件移动,定位组件和测量组件相配合,以测量固定轴与齿轮端面的相对距离。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操作复杂、测量危险的问题。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动车组返厂进行检修过程中,需要对齿轮箱进行分解检修,分解齿轮和固定轴,当齿轮和固定轴检修合格后需重新进行组装,组装后需要确认齿轮是否压装到位。在现有技术中,当完成齿轮与固定轴的压装后,需要操作人员使用天车将齿轮箱调离齿轮压装设备,利用1名尺寸测量人员站在悬空的齿轮箱下测量固定轴轴肩到齿轮轮毂的尺寸,然后判断该尺寸是否在规定区间内,若在区间内则判定为压装合格。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需要操作人员站在悬空的齿轮箱下进行测量,操作危险系数高。操作人员难以进行测量。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测量操作复杂、测量危险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操作复杂、测量危险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基体,用于支撑待测工件,待测工件包括固定轴和设置在固定轴上的齿轮,基体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容纳部分固定轴;测量组件,设置在基体上;定位组件,设置在基体上,定位组件可相对测量组件移动,定位组件和测量组件相配合,以测量固定轴与齿轮端面的相对距离。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测量组件连接;第一定位件,设置在连接板的第二端,第一定位件对应固定轴设置;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测量组件上,第二定位件可相对第一定位件移动,第二定位件对应齿轮设置。进一步地,测量组件包括光栅尺,光栅尺包括光栅主体和光栅移动件,光栅主体设置在基体上,光栅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光栅主体上,连接板的第一端与光栅主体连接,第二定位件与光栅移动件连接。进一步地,光栅主体设置有第一滑道,第一滑道的延伸方向与固定轴的延伸方向相同,光栅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滑道内。进一步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滑道内,连接板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件连接。进一步地,定位组件还包括:辅助固定件,设置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与第一滑道相平行;第二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滑道内,第二支撑件与连接板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凸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均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凸台与限位凹槽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基体径向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固定段、连接段和第一定位段,固定段与连接板的第二端连接,固定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第一定位段与连接段之间具有夹角,第一定位段朝向固定轴设置,第一定位段的横截面尺寸朝向远离连接段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之间具有夹角,第一弯折段与光栅移动件连接,第二弯折段对应光栅主体的侧壁设置,第二弯折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段,第二定位段与第二弯折段之间具有夹角,第二定位段朝向齿轮设置,第二定位段的横截面尺寸朝向远离第二弯折段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端部均设置有限位板。进一步地,基体包括底座和支撑主体,支撑主体设置在底座上,支撑主体用于支撑待测工件,支撑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面,安装面为平面,安装面用于安装测量组件和定位组件。进一步地,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与通孔连通,定位槽的延伸方向与通孔的轴线方向相同,第一定位件可移动地穿设在定位槽内。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检测装置包括基体、测量组件以及定位组件,测量组件和定位组件均设置在基体上。通过将待测工件中的固定轴穿设在基体的通孔内,可以利用基体对待测工件进行支撑,操作人员无需站在齿轮箱下进行测量,能够提升测量的安全性。具体的,当需要检测齿轮是否压装到位时,首先利用基体对待测工件进行支撑,然后使定位组件相对测量组件移动,利用定位组件和测量组件相配合,可以测量固定轴与齿轮端面的相对距离,然后判断该相对距离是否在规定区间内,若在区间内则判定为压装合格。采用上述结构,无需操作人员站在齿轮箱下进行测量,能够提升测量的安全性,只需要操作人员利用定位组件和测量组件相配合进行检测,能够简化测量操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左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检测装置的正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1中的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中的基体的左视图;图7示出了图1中的基体的正视图;图8示出了图1中的基体的俯视图;图9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正视图;图11示出了图1中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中的光栅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图1中的光栅主体的正视图;图14示出了图1中的光栅主体的俯视图;图15示出了图1中的辅助固定件的左视图;图16示出了图1中的辅助固定件的正视图;图17示出了图1中的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示出了图1中的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9示出了图1中的测量组件的左视图;图20示出了图1中的测量组件的俯视图;图21示出了图1中的测量组件与定位组件的装配图;图22示出了图21的左视图;图23示出了图21的正视图;图24示出了图21的俯视图;图25示出了图1中的第二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6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基体;11、通孔;12、底座;13、支撑主体;131、安装面;14、定位槽;20、测量组件;21、光栅尺;211、光栅主体;211a、第一滑道;212、光栅移动件;30、定位组件;31、连接板;32、第一定位件;321、固定段;322、连接段;323、第一定位段;33、第二定位件;331、第一弯折段;332、第二弯折段;333、第二定位段;34、第一支撑件;35、辅助固定件;351、第二滑道;36、第二支撑件;37、限位凸台;38、限位凹槽;39、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n基体(10),用于支撑待测工件,所述待测工件包括固定轴和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的齿轮,所述基体(10)上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用于容纳部分所述固定轴;/n测量组件(2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n定位组件(3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定位组件(30)可相对所述测量组件(20)移动,所述定位组件(30)和所述测量组件(20)相配合,以测量所述固定轴与所述齿轮端面的相对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基体(10),用于支撑待测工件,所述待测工件包括固定轴和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的齿轮,所述基体(10)上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用于容纳部分所述固定轴;
测量组件(2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
定位组件(3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定位组件(30)可相对所述测量组件(20)移动,所述定位组件(30)和所述测量组件(20)相配合,以测量所述固定轴与所述齿轮端面的相对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0)包括:
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板(31)的第一端与所述测量组件(20)连接;
第一定位件(32),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件(32)对应所述固定轴设置;
第二定位件(33),设置在所述测量组件(20)上,所述第二定位件(33)可相对所述第一定位件(32)移动,所述第二定位件(33)对应所述齿轮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20)包括光栅尺(21),所述光栅尺(21)包括光栅主体(211)和光栅移动件(212),所述光栅主体(211)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光栅移动件(21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光栅主体(211)上,所述连接板(31)的第一端与所述光栅主体(211)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33)与所述光栅移动件(2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主体(211)设置有第一滑道(211a),所述第一滑道(211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轴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光栅移动件(21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211a)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0)还包括第一支撑件(34),所述第一支撑件(3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211a)内,所述连接板(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0)还包括:
辅助固定件(35),设置有第二滑道(351),所述第二滑道(351)与所述第一滑道(211a)相平行;
第二支撑件(36),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351)内,所述第二支撑件(36)与所述连接板(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东浩宋东升高敦升孟祥瑞何晓龙李兵蒋帅魏海霞封迪申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