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动车组返厂进行检修过程中,需要对齿轮箱进行分解检修,分解齿轮和固定轴,当齿轮和固定轴检修合格后需重新进行组装,组装后需要确认齿轮是否压装到位。在现有技术中,当完成齿轮与固定轴的压装后,需要操作人员使用天车将齿轮箱调离齿轮压装设备,利用1名尺寸测量人员站在悬空的齿轮箱下测量固定轴轴肩到齿轮轮毂的尺寸,然后判断该尺寸是否在规定区间内,若在区间内则判定为压装合格。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需要操作人员站在悬空的齿轮箱下进行测量,操作危险系数高。操作人员难以进行测量。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测量操作复杂、测量危险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操作复杂、测量危险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基体,用于支撑待测工件,待测工件包括固定轴和设置在固定轴上的齿轮,基体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容纳部分固定轴;测量组件,设置在基体上;定位组件,设置在基体上,定位组件可相对测量组件移动,定位组件和测量组件相配合,以测量固定轴与齿轮端面的相对距离。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测量组件连接;第一定位件,设置在连接板的第二端,第一定位件对应固定轴设置;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测量组件上,第二定位件可相对第一定位件移动,第二定位件对应齿轮设置。进一步地,测量组件包括光栅尺,光栅尺包括光栅主体和光栅移动件,光栅主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n基体(10),用于支撑待测工件,所述待测工件包括固定轴和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的齿轮,所述基体(10)上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用于容纳部分所述固定轴;/n测量组件(2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n定位组件(3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定位组件(30)可相对所述测量组件(20)移动,所述定位组件(30)和所述测量组件(20)相配合,以测量所述固定轴与所述齿轮端面的相对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基体(10),用于支撑待测工件,所述待测工件包括固定轴和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的齿轮,所述基体(10)上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用于容纳部分所述固定轴;
测量组件(2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
定位组件(3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定位组件(30)可相对所述测量组件(20)移动,所述定位组件(30)和所述测量组件(20)相配合,以测量所述固定轴与所述齿轮端面的相对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0)包括:
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板(31)的第一端与所述测量组件(20)连接;
第一定位件(32),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件(32)对应所述固定轴设置;
第二定位件(33),设置在所述测量组件(20)上,所述第二定位件(33)可相对所述第一定位件(32)移动,所述第二定位件(33)对应所述齿轮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20)包括光栅尺(21),所述光栅尺(21)包括光栅主体(211)和光栅移动件(212),所述光栅主体(211)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光栅移动件(21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光栅主体(211)上,所述连接板(31)的第一端与所述光栅主体(211)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33)与所述光栅移动件(2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主体(211)设置有第一滑道(211a),所述第一滑道(211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轴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光栅移动件(21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211a)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0)还包括第一支撑件(34),所述第一支撑件(3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211a)内,所述连接板(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0)还包括:
辅助固定件(35),设置有第二滑道(351),所述第二滑道(351)与所述第一滑道(211a)相平行;
第二支撑件(36),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351)内,所述第二支撑件(36)与所述连接板(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东浩,宋东升,高敦升,孟祥瑞,何晓龙,李兵,蒋帅,魏海霞,封迪,申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