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55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属于生物质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腔,箱体内部嵌入设置有传料筒,箱体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口,箱体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传料筒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右端与转动电机动力输出端呈传动连接,连接杆外表面套接设置有螺旋叶片。该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设置传料筒和加热盒,利用传料筒内部以及螺旋叶片的配合使用,使得烘干后的生物质被旋转的行进并进行同步的压缩,达到减小生物质体积的目的,通过加热盒内设有的风机和电热网运行输送热气流,对烘干中的生物质进行双重的加热烘干,并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去除,达到加速生物质烘干的目的。

A drying device for biomass brique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加工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则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第四大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生物质加工成生物质燃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利用方式,在生物质燃料的加工过程中,生物质原料需进行烘干去除水分,便于后期的压块操作,现有的烘干装置烘干时大多利用电加热对其进行加热烘干,导致生物质的烘干时间长且容易造成烘干不均匀的状况,同时现有的生物质烘干完毕后直接排出至下一步操作步骤,导致烘干后的生物质易造成灰尘溢散状况,且占用较多盛放位置,不利于后期的压块处理。因此,需要在现有的烘干装置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的烘干装置烘干效率低以及排出的生物质体积过大不利于压块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该装置中设置传料筒和加热盒,利用传料筒内部以及螺旋叶片的配合使用,使得烘干后的生物质被旋转的行进并进行同步的压缩,达到减小生物质体积的目的,通过加热盒内设有的风机和电热网运行输送热气流,对烘干中的生物质进行双重的加热烘干,并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去除,达到加速生物质烘干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腔;所述箱体内部嵌入设置有传料筒,所述箱体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传料筒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右端与转动电机动力输出端呈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外表面套接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传料筒右端上方嵌入设置有下料口,且下料口顶部与烘干腔呈相通设置,所述右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盒,所述加热盒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机,所述加热盒右下角开口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加热盒内部嵌入设置有电热网,所述烘干腔顶部嵌入设置有进料斗,所述烘干腔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烘干腔内部嵌入设置有传送杆,且传送杆右端与加热盒呈相通设置,所述传送杆下表面嵌入设置有风嘴,所述烘干腔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轴,且主轴顶端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之间呈传动连接,所述主轴外侧固定连接有翻动杆,所述翻动杆上下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副杆,所述烘干腔内壁嵌入设置有加热层,且加热层同时设置于传料筒内壁以及翻动杆外表面。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传料筒内部呈左小右大的锥状中空设置,且螺旋叶片直径与传料筒内部尺寸呈配套设置,所述传料筒内部左右两端直径比为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翻动杆呈W状设置并与烘干腔内部底端呈契合设置,且翻动杆设有3个围绕主轴呈均匀排布。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电热网设有五个呈均匀排布,且电热网呈L状设置,所述电热网之间间距不小于2cm。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传送杆内部呈中空状设置,且风嘴与传送杆内部呈相通设置,所述风嘴设有若干个呈均匀排布。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动电机、风机、电热网、驱动电机和加热层均通过导线与外部控制终端电性连接。有益效果:1、该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设置传料筒,利用内部左大右小的传料筒配合螺旋叶片旋动,使得进入传料筒中的生物质被螺旋叶片旋动的向左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同步的对生物质挤压,使得烘干后的生物质体积得到压缩,便于生物质的运输与压块。2、为提高生物质的烘干效率,设置加热盒,利用加热盒中设有的风机转动和电热网通电加热,使得加热盒中产生热气流并通过风嘴分散至烘干腔内部,进而对烘干腔中的生物质以及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烘干蒸发,达到提高生物质烘干效率的目的。3、设置翻动杆,利用W状的翻动杆以及副杆对加热中的生物质进行翻动,使得生物质被打散呈蓬松状,进而提高生物质的受热效率,有效的防止了生物质受热不均。综上,该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烘干装置烘干效率低以及排出的生物质体积过大不利于压块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加热盒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中:1-箱体;101-传料筒;102-出料口;103-螺旋叶片;104-连接杆;105-下料口;106-转动电机;2-烘干腔;201-加热盒;2011-风机;2012-进风口;2013-电热网;202-进料斗;203-驱动电机;204-传送杆;2041-风嘴;205-主轴;206-翻动杆;2061-副杆;207-加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传料筒101、出料口102、螺旋叶片103、连接杆104、下料口105、转动电机106、烘干腔2、加热盒201、风机2011、进风口2012、电热网2013、进料斗202、驱动电机203、传送杆204、风嘴2041、主轴205、翻动杆206、副杆2061和加热层207,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腔2,箱体1内部嵌入设置有传料筒101,箱体1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2,箱体1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106,传料筒101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4,且连接杆104右端与转动电机106动力输出端呈传动连接,连接杆104外表面套接设置有螺旋叶片103,传料筒101右端上方嵌入设置有下料口105,且下料口105顶部与烘干腔2呈相通设置,右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盒201,加热盒201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机2011,加热盒201右下角开口设置有进风口2012,加热盒201内部嵌入设置有电热网2013,烘干腔2顶部嵌入设置有进料斗202,烘干腔2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03,烘干腔2内部嵌入设置有传送杆204,且传送杆204右端与加热盒201呈相通设置,传送杆204下表面嵌入设置有风嘴2041,烘干腔2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轴205,且主轴205顶端与驱动电机203动力输出端之间呈传动连接,主轴205外侧固定连接有翻动杆206,翻动杆206上下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副杆2061,烘干腔2内壁嵌入设置有加热层207,且加热层207同时设置于传料筒101内壁以及翻动杆206外表面。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方案,传料筒101内部呈左小右大的锥状中空设置,且螺旋叶片103直径与传料筒101内部尺寸呈配套设置,传料筒101内部左右两端直径比为1:2,利用内部左大右小的传料筒101配合螺旋叶片103旋动,使得进入传料筒101中的生物质被螺旋叶片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腔(2);/n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嵌入设置有传料筒(101),所述箱体(1)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2),所述箱体(1)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106),所述传料筒(101)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4),且连接杆(104)右端与转动电机(106)动力输出端呈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04)外表面套接设置有螺旋叶片(103),所述传料筒(101)右端上方嵌入设置有下料口(105),且下料口(105)顶部与烘干腔(2)呈相通设置,所述烘干腔(2)右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盒(201),所述加热盒(201)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机(2011),所述加热盒(201)右下角开口设置有进风口(2012),所述加热盒(201)内部嵌入设置有电热网(2013),所述烘干腔(2)顶部嵌入设置有进料斗(202),所述烘干腔(2)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03),所述烘干腔(2)内部嵌入设置有传送杆(204),且传送杆(204)右端与加热盒(201)呈相通设置,所述传送杆(204)下表面嵌入设置有风嘴(2041),所述烘干腔(2)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轴(205),且主轴(205)顶端与驱动电机(203)动力输出端之间呈传动连接,所述主轴(205)外侧固定连接有翻动杆(206),所述翻动杆(206)上下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副杆(2061),所述烘干腔(2)内壁嵌入设置有加热层(207),且加热层(207)同时设置于传料筒(101)内壁以及翻动杆(206)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压块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腔(2);
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嵌入设置有传料筒(101),所述箱体(1)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2),所述箱体(1)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106),所述传料筒(101)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04),且连接杆(104)右端与转动电机(106)动力输出端呈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04)外表面套接设置有螺旋叶片(103),所述传料筒(101)右端上方嵌入设置有下料口(105),且下料口(105)顶部与烘干腔(2)呈相通设置,所述烘干腔(2)右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盒(201),所述加热盒(201)内部转动连接有风机(2011),所述加热盒(201)右下角开口设置有进风口(2012),所述加热盒(201)内部嵌入设置有电热网(2013),所述烘干腔(2)顶部嵌入设置有进料斗(202),所述烘干腔(2)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03),所述烘干腔(2)内部嵌入设置有传送杆(204),且传送杆(204)右端与加热盒(201)呈相通设置,所述传送杆(204)下表面嵌入设置有风嘴(2041),所述烘干腔(2)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轴(205),且主轴(205)顶端与驱动电机(203)动力输出端之间呈传动连接,所述主轴(205)外侧固定连接有翻动杆(206),所述翻动杆(206)上下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副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宝华生物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