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式分离机的机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516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碟式分离机的机盖,下壳为具有L形轴向横截面的圆筒,下壳上方固定有上壳,底部内侧固定有下盖,下壳、上壳、下盖之间形成第三空腔,第三空腔位于下壳的L形转角处的内壁面与下盖的内壁面上方为整体畅通的集渣区,下壳在位于L形转角处对应集渣区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渣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渣区整体畅通,在这个区域内的料渣可以毫无阻碍地通行,使得从喷嘴口部排出的料渣会全部沉积到集渣区;下壳、下盖上方的区域整体畅通,沉积在下壳、下盖的上表面的料渣全部都可以通过出渣口排出,避免了出现料渣沉积死角而沉积料渣影响转鼓的运行,保证转鼓的使用寿命,确保转鼓的旋转速度,保证固液分离效果。

Cover of disc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碟式分离机的机盖
本技术涉及离心分离
,尤其是一种碟式分离机的机盖。
技术介绍
离心分离是在液相非均匀体系中,利用离心力的作用进行液液分离、液固分离的方法。蝶式分离机是沉降式离心机中的一种,利用离心分离技术实现物料的分离。碟式分离机的转鼓下部外周设置有多个喷嘴,料渣从喷嘴排出后,沉积到机盖上相应的集渣区内,从相应的排渣口排出分离机。现有的碟式分离机的机盖如图1所示,下壳1的上方固定有倒扣碗状的上壳2,下壳1的底部内侧固定有锥台形的下盖8,转鼓3位于下壳1、上壳2和下盖8的内部;下壳1伸入上壳2内的截面为倒L形隔板9的端部贴近转鼓3,如图2所示,隔板9与转鼓3之间具有间隙10,间隙10避免隔板9干涉转鼓3的旋转运动,转鼓3与隔板9、下盖8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2,转鼓3与隔板9、上壳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11,隔板9与下壳1内壁面之间为集渣区6,下壳1上对应集渣区6开设有出渣口7,转鼓3内的料渣13从喷嘴5排出后,沉积到集渣区6内,从出渣口7排出。碟式分离机的由于转鼓3及喷嘴5做高速旋转运动,料渣13刚从喷嘴5口部排出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保持运动的状态,在第一空腔11内旋转;少量颗粒较小,重量较轻的渣粒在旋转运动的过程时,在颗粒较大、重量较重的颗粒的撞击下,容易出现紊乱的运动状态而在第一空腔11内乱飘,在乱飘的过程中会从间隙10落入第二空腔12内,沉积到下壳1、下盖8上。由于第二空腔12与集渣区6、出渣口7之间被隔板9隔开,沉积在下壳1、下盖8上的料渣13不能通过出渣口7集中排出,形成了料渣沉积死角,随着碟式分离机运行时间的积累,料渣沉积死角内沉积的料渣13越积越多,料渣13厚度越来越厚,如图1所示,当厚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料渣13会与转鼓3的下表面接触,与转鼓3下表面发生摩擦,这不仅会使转鼓3发生磨损,降低转鼓3的使用寿命,还会使转鼓3的旋转速度降低,进而使转鼓3内的悬浮液旋转速度降低,则悬浮液产生的离心力会相应变小,这样有可能使得一些颗粒较小、重力较轻的固体颗粒没有产生足够的离心力往转鼓3的鼓壁上沉积,而随着液体一起向上运动,从出液口排出,造成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没有能够充分地被分离,影响了分离机的固液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碟式分离机的机盖在下壳、下盖之间存在料渣沉积死角,沉积的料渣会磨损转鼓,降低转鼓速度、影响固液分离效果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碟式分离机的机盖,避免料渣沉积死角,保证转鼓的使用寿命,确保转鼓旋转速度,保证固液分离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碟式分离机的机盖,下壳为具有L形轴向横截面的圆筒,下壳上方固定有上壳,底部内侧固定有下盖,下壳、上壳、下盖之间形成第三空腔,第三空腔位于下壳的L形转角处的内壁面与下盖的内壁面上方为整体畅通的集渣区,下壳在位于L形转角处对应集渣区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渣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转鼓位于机盖内,集渣区位于转鼓与下壳、上壳、下盖之间的所有区域整体畅通。本技术的集渣区整体畅通,在这个区域内的料渣可以毫无阻碍地通行,使得从喷嘴口部排出的料渣会全部沉积到集渣区;下壳在位于L形转角处的内表面上对应集渣区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渣口,下壳、下盖上方的区域不存在隔板,整体畅通,沉积在下壳、下盖的上表面的料渣全部都可以通过出渣口排出,避免了出现料渣沉积死角而沉积料渣影响转鼓的运行,保证转鼓的使用寿命,确保转鼓的旋转速度,保证固液分离效果。下壳的L形的底边低于下盖的最低点。本技术的下壳的L形的底边低于下盖的最低点,下盖上位置较高处的料渣可以直接从出渣口排出,由于下壳的L形的底边低于下盖的最低点,沉积在下盖上表面的料渣从倾斜的下盖滑落后进入位置较低的下壳上,再从出渣口排出,因此下盖上的料渣也可以全部排出。下盖为锥台形。锥台形的下盖的倾斜角度为20~40度。下壳的L形的弯折处为圆弧形。本技术的圆筒形的下壳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工艺难度低。下壳的L形的弯折处为圆弧形,圆弧形过渡平滑,安装时可以避免由于转角尖锐而剐蹭、划伤碟式分离机的其余组件。出渣口为若干个。主轴穿过下盖,主轴上设置转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下壳为具有L形轴向横截面的圆筒,下壳上方固定有上壳,底部内侧固定有下盖,下壳、上壳、下盖之间形成第三空腔,第三空腔位于下壳的L形转角处的内壁面与下盖的内壁面上方为整体畅通的集渣区,下壳在位于L形转角处对应集渣区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渣口。由于集渣区的所有区域整体畅通,在这个区域内的料渣可以毫无阻碍地通行,使得从喷嘴口部排出的料渣会全部沉积到集渣区;下壳在位于L形转角处的内表面上对应集渣区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渣口,下壳、下盖上方的区域不存在隔板,整体畅通,沉积在下壳、下盖的上表面的料渣全部都可以通过出渣口排出,避免了出现料渣沉积死角而沉积料渣影响转鼓的运行,保证转鼓的使用寿命,确保转鼓的旋转速度,保证固液分离效果。本技术的下壳的L形的底边低于下盖的最低点,下盖上位置较高处的料渣可以直接从出渣口排出,由于下壳的L形的底边低于下盖的最低点,沉积在下盖上表面的料渣从倾斜的下盖滑落后进入位置较低的下壳上,再从出渣口排出,因此下盖上的料渣也可以全部排出。本技术的圆筒形的下壳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工艺难度低。下壳的L形的弯折处为圆弧形,圆弧形过渡平滑,安装时可以避免由于转角尖锐而剐蹭、划伤碟式分离机的其余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碟式分离机的机盖结构示意图。图2位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壳;2、上壳;3、转鼓;4、主轴;5、喷嘴;6、集渣区;7、出渣口;8、下盖;9、隔板;10、间隙;11、第一空腔;12、第二空腔;13、料渣;14、第三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下壳1为具有L形轴向横截面的圆筒,其上方固定有倒扣碗状的上壳2,底部内侧固定有锥台形的下盖8,锥台形的下盖8的倾斜角度为20-40度;下壳1的L形的底边低于下盖8的最低点,下壳1、上壳2、下盖8之间形成第三空腔14;主轴4从下盖8穿过,转鼓3位于下壳1、上壳2和下盖8的内部,并设置在主轴4上,转鼓3与下壳1、上壳2、下盖8之间形成第三空腔14,第三空腔14位于下盖8倾斜的内壁面和下壳1的L形转角处的内壁面上方为整体畅通的集渣区6,集渣区6位于转鼓3与下壳1、上壳2、下盖8之间的所有区域为整体畅通的区域。由于集渣区6位于转鼓3外表面与下壳1、上壳2、下盖8内表面之间的所有区域整体畅通,在这个区域内的料渣13可以毫无阻碍地通行,使得从喷嘴5口部排出的料渣13会全部沉积到集渣区6;下壳1在位于L形转角处的内表面的上对应集渣区6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渣口7,出渣口7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沿周向设置若干个;下壳1、下盖8上方的区域不存在隔板,沉积在下壳1、下盖8的上表面的料渣13全部都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碟式分离机的机盖,其特征在于:下壳(1)为具有L形轴向横截面的圆筒,下壳(1)上方固定有上壳(2),底部内侧固定有下盖(8),下壳(1)、上壳(2)、下盖(8)之间形成第三空腔(14),第三空腔(14)位于下壳(1)的L形转角处的内壁面与下盖(8)的内壁面上方为整体畅通的集渣区(6),下壳(1)在位于L形转角处对应集渣区(6)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渣口(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碟式分离机的机盖,其特征在于:下壳(1)为具有L形轴向横截面的圆筒,下壳(1)上方固定有上壳(2),底部内侧固定有下盖(8),下壳(1)、上壳(2)、下盖(8)之间形成第三空腔(14),第三空腔(14)位于下壳(1)的L形转角处的内壁面与下盖(8)的内壁面上方为整体畅通的集渣区(6),下壳(1)在位于L形转角处对应集渣区(6)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渣口(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式分离机的机盖,其特征在于:转鼓(3)位于机盖内,集渣区(6)位于转鼓(3)与下壳(1)、上壳(2)、下盖(8)之间的所有区域整体畅通。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式分离机的机盖,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牟富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巨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