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液体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46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加液体加热装置,包括添加器、加热装置本体、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均位于加热装置本体内部,添加器和控制装置位于加热装置本体的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装置;薄膜压力传感器,位于加热装置本体的下方,用于测量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的重量,并将重量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添加器向加热装置本体内添加液体,以及控制加热器向对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自动添加液体后自动进行加热,另外,采用薄膜压力传感器,可以减小整个装置的体积。

An automatic heating device for adding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加液体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体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加液体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居民消费者使用的饮水机、饮料机、茶水机缺乏自动添加液体后自动加热的功能。工业使用的液体加热容器同样缺乏这一功能,达不到恒温保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加液体加热装置,包括添加器、加热装置本体、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均位于加热装置本体内部,添加器和控制装置位于加热装置本体的外部,控制装置连接添加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器、薄膜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装置;薄膜压力传感器,位于加热装置本体的下方,用于测量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的重量,并将重量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添加器向加热装置本体内添加液体,以及控制加热器向对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优选地,薄膜压力传感器的薄膜压力信号通过惠斯通电桥进行转换。优选地,加热装置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加热底座,加热底座包括耦合器、面板机械层和位于面板机械层上的多个物理层,多个物理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粘结层、保护层和耐磨层,耦合器位于多个物理层的中心,并贯穿多个物理层;薄膜压力传感器位于保护层中的预设区域。优选地,耐磨层的厚度范围为5um-100um,保护层的厚度范围为5um-100um,粘结层的厚度范围为5um-100um。r>优选地,耐磨层的材料为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三氧化二铝、氮化硅、二氧化硅、碳化硅、聚酯和绝缘树脂。优选地,保护层的材料为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三氧化二铝、氮化硅、二氧化硅、碳化硅、聚酯和绝缘树脂。优选地,薄膜压力传感器的个数为2。优选地,薄膜压力传感器的个数为3。本技术可以实现在自动添加液体后自动进行加热,另外,采用薄膜压力传感器,可以减小整个装置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加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压力传感器和添加器的工作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添加液体后自动加热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压力传感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惠斯通电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底座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视角下的加热底座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21后得到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22后得到的剖视图;图11示意了设置2个薄膜压力传感器时的布局情况;图12示意了设置3个薄膜压力传感器时的布局情况;附图标记说明:1-添加器,2-加热装置本体,3-温度传感器,4-加热器,5-薄膜压力传感器,6-控制装置,7-面板机械层,8-粘结层,9-保护层,10-耐磨层,11-耦合器,12-温度信号线,13-电源线,14-离型膜层;51-应变电阻敏感材料,52-第一压力信号线,53-第二压力信号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液体加热装置,包括添加器1、加热装置本体2、温度传感器3、加热器4、控制装置6和至少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5,其中,温度传感器3和加热器4均位于加热装置本体2内部,添加器1位于加热装置本体2的上方,控制装置位于加热装置本体2的下方,控制装置6连接添加器1、温度传感器3、加热器4、薄膜压力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3用于测量加热装置本体2内的液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装置6。薄膜压力传感器5,位于加热装置本体2的下方,用于测量加热装置本体内3的液体的重量,并将重量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装置6;控制装置6,用于控制添加器1向加热装置本体2内添加液体,以及控制加热器4向对加热装置本体2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其中,当检测到加热装置本体2内的液体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3反馈给控制装置6,控制装置6控制加热器进行加热。当检测到加热装置本体2内的液体到达或者超过第二预设值时,薄膜压力传感器5将液体的重量转化为电信号反馈控制装置6,控制装置6控制添加器1停止向加热装置本体2内添加液体。其中,控制装置可以选用处理器,对温度和重量转化的电信号进行判断,以做出相应的动作。处理器可以选用PIC16F676。控制装置也可以采用继电器对相应阈值做出判断,然后做出相应动作,如图2,是对液体重量做出判断以及相应动作的原理图,输入端连接薄膜压力传感器5的输出端,当输入电压未到达预设阈值时,继电器RELAY5V上面的选择开关导通S1,添加器1所在回路导通,添加器1持续加水,当输入电压达到预设阈值时,继电器RELAY5V上面的选择开关导通S2,添加器1所在回路断开。同样的,利用继电器可以实现对温度判断以及相关相应动作的响应。对于添加液体后自动加热的功能,可以通过相关逻辑电路的设计实现,例如图3所示意的电路图,其大致原理如下:在图2的基础上,添加液体满足预设阈值后,S2所在支路导通,该支路上的继电器对应的选择开关导通S4,作为加热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温度达到预设阈值后,通过继电器导通S5,将S4、S5通过与门逻辑电路连接到加热器上,实现添加液体后的自动加热。在一个示例中,加热装置本体2的下方设置有加热底座,如图7-8所示,加热底座包括耦合器11、面板机械层7和位于面板机械层7上的多个物理层,多个物理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粘结层8、保护层9和耐磨层10,耦合器11位于多个物理层的中心,并贯穿所述多个物理层。前述的薄膜压力传感器5位于保护层9中的预设区域。其中,薄膜压力传感器5引出两根压力信号线:第一压力信号线52,第二压力信号线53,耦合器11下方还引出电源线13和温度信号线12。在一个示例中,耐磨层10是一层非常薄的薄膜,不影响薄膜压力传感器5的线性测量关系。耐磨层10主要解决划痕问题,利于经久耐用。耐磨材料可以是三氧化二铝、氮化硅、二氧化硅、碳化硅、聚酯、绝缘树脂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示例中,保护层9是一层非常薄的薄膜,起到固定薄膜压力传感器5、压力信号导线以及防水、绝缘的功能,材料,可以是三氧化二铝、氮化硅、二氧化硅、碳化硅、聚酯、绝缘树脂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示例中,粘结层8用于将结构粘结在面板机械层7上固定,采用结构胶粘剂,厚度12um-580um。在一个示例中,压力信号线由金属铜制成,用于传输信号。在一个示例中,粘结层下方还设置有离型膜层,在与面板机械层结合前,离型膜层用于在保护粘结层。下面介绍薄膜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加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添加器、加热装置本体、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器均位于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部,所述添加器和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装置本体的外部,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添加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n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n薄膜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加热装置本体的下方,用于测量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的重量,并将重量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装置;/n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添加器向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添加液体,以及控制所述加热器向对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加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添加器、加热装置本体、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器均位于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部,所述添加器和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装置本体的外部,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添加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
薄膜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加热装置本体的下方,用于测量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的重量,并将重量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添加器向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添加液体,以及控制所述加热器向对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的薄膜压力信号通过惠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超曹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雷博塔斯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