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用的进料流量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外壳、绞龙筒、绞龙轴叶、凸轮、导球、导套、载板、扭簧、阻料板、连接杆、绞轴、传动杆、第二电机和驱动轴,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绞龙筒,并与绞龙轴叶固定连接,凸轮通过驱动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驱动轴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导套固定在外壳内部,传动杆位于导套内部,传动杆顶端设置有导球,载板固定在传动杆底端,连接杆固定在载板底端,阻料板上固定有绞轴,扭簧固定在阻料板上,且套设于绞轴上,绞轴与连接杆转动连接,外壳与绞龙筒接触面开设有供阻料板进出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阻料板减小绞龙筒内部的送料直径,进而调节单位时间内的送料量。
A feed flow regulating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rice process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用的进料流量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大米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用的进料流量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稻谷的胚与糊粉层中含有近64%的稻米营养和90%以上的人体所须的营养元素,是南方人民的主要食品。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现有技术中大米加工过程中通过绞龙设备进行上料,但传统的绞龙设备无法对大米的进料流量进行限制,完全依靠人力完成操作,浪费了劳动力,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用的进料流量调节机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用的进料流量调节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用的进料流量调节机构,包括装置主体和第二限料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电机、上料口、外壳、出料口、绞龙筒和绞龙轴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绞龙筒上,所述绞龙轴叶转动连接在绞龙筒内部,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绞龙筒,并与绞龙轴叶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口开设于开设于绞龙筒顶端面左侧,所述出料口开设于绞龙筒底端面右侧,所述外壳设置在上料口旁侧,所述第二限料机构包括凸轮、导球、导套、载板、扭簧、阻料板、连接杆、绞轴、传动杆、第二电机和驱动轴,所述凸轮通过驱动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所述驱动轴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导套固定在外壳内部,所述传动杆位于导套内部,所述传动杆顶端设置有导球,所述载板固定在传动杆底端,所述连接杆固定在载板底端,所述阻料板上固定有绞轴,所述扭簧固定在阻料板上,且套设于绞轴上,所述绞轴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外壳与绞龙筒接触面开设有供阻料板进出的开口。优选的,所述阻料板、连接杆、绞轴和扭簧均设有两个,且均对称设置在载板底端面。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限料机构;所述第一限料机构包括传动轴、安装轴、挡板、蜗杆、涡轮和传动带;所述安装轴通过传动轴转动连接在上料口内部,所述挡板固定在安装轴上,所述上料口内壁开设有供挡板进出的开口,所述涡轮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所述涡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驱动轴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更为优选的,所述挡板的横截面积小于上料口的端口横截面积。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同步带;所述驱动轴通过同步带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凸轮、导球、导套、载板、扭簧、阻料板、连接杆、绞轴、传动杆、第二电机和驱动轴,通过阻料板减小绞龙筒内部的送料直径,进而调节单位时间内的送料量;本技术通过传动轴、安装轴、挡板、蜗杆、涡轮、驱动轴和传动带,通过挡板减小上料口的进料面积,进而调节大米的流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限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限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第一电机;2.上料口;3.第一限料机构;4.外壳;5.第二限位机构;6.出料口;7.绞龙筒;8.绞龙轴叶;31.传动轴;32.安装轴;33.挡板;34.蜗杆;35.涡轮;36.传动带;501.凸轮;502.导球;503.导套;504.载板;505.扭簧;506.阻料板;507.连接杆;508.绞轴;509.传动杆;510.第二电机;511.驱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用的进料流量调节机构,包括装置主体和第二限料机构5,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电机1、上料口2、外壳4、出料口6、绞龙筒7和绞龙轴叶8,所述第一电机1设置在绞龙筒7上,所述绞龙轴叶8转动连接在绞龙筒7内部,且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贯穿绞龙筒7,并与绞龙轴叶8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口2开设于开设于绞龙筒7顶端面左侧,所述出料口6开设于绞龙筒7底端面右侧,所述外壳4设置在上料口2旁侧,所述第二限料机构5包括凸轮501、导球502、导套503、载板504、扭簧505、阻料板506、连接杆507、绞轴508、传动杆509、第二电机510和驱动轴511,所述凸轮501通过驱动轴511转动连接在外壳4内部,所述驱动轴511由第二电机510驱动转动,所述导套503固定在外壳4内部,所述传动杆509位于导套503内部,所述传动杆509顶端设置有导球502,所述载板504固定在传动杆509底端,所述连接杆507固定在载板504底端,所述阻料板506上固定有绞轴508,所述扭簧505固定在阻料板506上,且套设于绞轴508上,所述绞轴508与连接杆507转动连接,所述外壳4与绞龙筒7接触面开设有供阻料板506进出的开口;工作流程:在第一电机1运行的时候,运行第二电机510,第二电机510的输出端转动带动驱动轴511转动,驱动轴511带动凸轮501转动,凸轮501的尖端由上至下转动,凸轮501通过导球502推动传动杆509在导套503内向下移动,传动杆509推动载板504向下移动,载板504推动连接杆507向下移动,连接杆507推动阻料板506向下移动,阻料板506逐渐进入绞龙筒7内部,减小绞龙筒7的送料半径,反之,当凸轮501的尖端由下至上转动时,阻料板506逐渐离开绞龙筒7,增大绞龙筒7的送料半径,由此往复,调节流量。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限料机构3;所述第一限料机构3包括传动轴31、安装轴32、挡板33、蜗杆34、涡轮35和传动带36;所述安装轴32通过传动轴31转动连接在上料口2内部,所述挡板33固定在安装轴32上,所述上料口2内壁开设有供挡板33进出的开口,所述涡轮35转动连接在外壳4内部,所述涡轮35与蜗杆34相啮合,所述驱动轴511通过传动带36与传动轴31传动连接;工作流程:驱动轴511转动带动蜗杆34转动,蜗杆34带动涡轮35转动,涡轮35通过涡轮35的轴和传动带36传动带36动传动轴31转动,传动轴31带动安装轴32转动,安装轴32带动挡板33转动,挡板33逐渐进入上料口2,反向运行第二电机510时,挡板33逐渐离开上料口2,对流量进行进一步调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用的进料流量调节机构,包括装置主体和第二限料机构(5),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电机(1)、上料口(2)、外壳(4)、出料口(6)、绞龙筒(7)和绞龙轴叶(8),所述第一电机(1)设置在绞龙筒(7)上,所述绞龙轴叶(8)转动连接在绞龙筒(7)内部,且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贯穿绞龙筒(7),并与绞龙轴叶(8)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口(2)开设于开设于绞龙筒(7)顶端面左侧,所述出料口(6)开设于绞龙筒(7)底端面右侧,所述外壳(4)设置在上料口(2)旁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料机构(5)包括凸轮(501)、导球(502)、导套(503)、载板(504)、扭簧(505)、阻料板(506)、连接杆(507)、绞轴(508)、传动杆(509)、第二电机(510)和驱动轴(511),所述凸轮(501)通过驱动轴(511)转动连接在外壳(4)内部,所述驱动轴(511)由第二电机(510)驱动转动,所述导套(503)固定在外壳(4)内部,所述传动杆(509)位于导套(503)内部,所述传动杆(509)顶端设置有导球(502),所述载板(504)固定在传动杆(509)底端,所述连接杆(507)固定在载板(504)底端,所述阻料板(506)上固定有绞轴(508),所述扭簧(505)固定在阻料板(506)上,且套设于绞轴(508)上,所述绞轴(508)与连接杆(507)转动连接,所述外壳(4)与绞龙筒(7)接触面开设有供阻料板(506)进出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大米加工设备用的进料流量调节机构,包括装置主体和第二限料机构(5),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电机(1)、上料口(2)、外壳(4)、出料口(6)、绞龙筒(7)和绞龙轴叶(8),所述第一电机(1)设置在绞龙筒(7)上,所述绞龙轴叶(8)转动连接在绞龙筒(7)内部,且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贯穿绞龙筒(7),并与绞龙轴叶(8)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口(2)开设于开设于绞龙筒(7)顶端面左侧,所述出料口(6)开设于绞龙筒(7)底端面右侧,所述外壳(4)设置在上料口(2)旁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料机构(5)包括凸轮(501)、导球(502)、导套(503)、载板(504)、扭簧(505)、阻料板(506)、连接杆(507)、绞轴(508)、传动杆(509)、第二电机(510)和驱动轴(511),所述凸轮(501)通过驱动轴(511)转动连接在外壳(4)内部,所述驱动轴(511)由第二电机(510)驱动转动,所述导套(503)固定在外壳(4)内部,所述传动杆(509)位于导套(503)内部,所述传动杆(509)顶端设置有导球(502),所述载板(504)固定在传动杆(509)底端,所述连接杆(507)固定在载板(504)底端,所述阻料板(506)上固定有绞轴(508),所述扭簧(505)固定在阻料板(506)上,且套设于绞轴(508)上,所述绞轴(508)与连接杆(507)转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电宝,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万谷园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