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为U形,所述底座的内腔下端固定均匀设有若干个螺母,所述螺母上连接设有盘头丝杆,所述盘头丝杆的上端套接设有试管座,所述试管座的上端固定设有若干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设有试管架,所述试管座的上部设有若干个盲孔,所述试管架对应所述盲孔的位置设有和盲孔数量一致的通孔,所述盲孔和通孔的直径大小相同,所述盘头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设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啮合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啮合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设有蜗杆,所述蜗杆位于底座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手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检验科用试管架可以升降,方便拿取试管。
A test tube rack for laborat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
本技术涉及检验科医疗用品
,具体是指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
技术介绍
检验科经常需要对样本进行检测,检测时试管是最常使用到的,在放置试管需要用到试管架,目前,现有的试管架普遍采用单层的试管架,试管摆放为单排放置,可视度差,检验科室在取用试管时,该种试管架不方便拿取试管,使用效率不高,另外针对试管的使用和取放情况,以及试管残留物的情况,需要不同高度的试管架,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所以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升降的、方便拿取的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为U形,所述底座的内腔下端固定均匀设有若干个螺母,所述螺母上连接设有盘头丝杆,所述盘头丝杆的上端套接设有试管座,所述试管座的上端固定设有若干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设有试管架,所述试管座的上部设有若干个盲孔,所述试管架对应所述盲孔的位置设有和盲孔数量一致的通孔,所述盲孔和通孔的直径大小相同,所述盘头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设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啮合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啮合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设有蜗杆,所述蜗杆位于底座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手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为U形,这样可以方便限制试管座,所述底座的内腔下端固定均匀设有若干个螺母,所述螺母上连接设有盘头丝杆,这样可以通过盘头丝杆带动试管座升降运动,所述盘头丝杆的上端套接设有试管座,所述试管座的上端固定设有若干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设有试管架,这样通过按压试管架可以方便拿取试管,所述试管座的上部设有若干个盲孔,所述试管架对应所述盲孔的位置设有和盲孔数量一致的通孔,所述盲孔和通孔的直径大小相同,这样可以方便用来放置试管,所述盘头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设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啮合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啮合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设有蜗杆,所述蜗杆位于底座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手轮,这样转动手轮可以实现通过蜗轮蜗杆和齿轮传动带动盘头丝杆的转动,从而实现带动试管座的升降运动。作为改进,所述试管架的两侧固定连接设有耳板,这样可以配合滑杆实现约束作用。作为改进,所述底座的两侧上端均固定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端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耳板配合套接在所述滑杆上,这样可以实现在试管座的升降运动时,起到限制约束的作用。作为改进,所述通孔的上端设有倒角,这样可以方便拿放试管。作为改进,所述底座的内腔上端的开口大小大于所述试管座底端的宽度,这样方便试管座的升降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的齿轮传动俯视图。如图所示:1、底座,2、螺母,3、盘头丝杆,4、试管座,5、弹簧,6、试管架,7、盲孔,8、通孔,9、齿轮一,10、齿轮二,11、蜗轮,12、蜗杆,13、手轮,14、耳板,15、滑杆,16、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设为U形,所述底座1的内腔下端固定均匀设有若干个螺母2,所述螺母2上连接设有盘头丝杆3,所述盘头丝杆3的上端套接设有试管座4,所述试管座4的上端固定设有若干个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上端固定连接设有试管架6,所述试管座4的上部设有若干个盲孔7,所述试管架6对应所述盲孔7的位置设有和盲孔7数量一致的通孔8,所述盲孔7和通孔8的直径大小相同,所述盘头丝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设有齿轮一9,所述齿轮一9啮合设有齿轮二10,所述齿轮二10啮合设有蜗轮11,所述蜗轮11啮合设有蜗杆12,所述蜗杆12位于底座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手轮13。所述试管架6的两侧固定连接设有耳板14。所述底座1的两侧上端均固定设有滑杆15,所述滑杆15的上端固定设有限位块16,所述耳板14配合套接在所述滑杆15上。所述通孔8的上端设有倒角。所述底座1的内腔上端的开口大小大于所述试管座4底端的宽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的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可以升降,方便拿取试管,目前,现有的试管架普遍采用单层的试管架,试管摆放为单排放置,可视度差,不方便拿取试管,使用效率不高,另外需要不同高度的试管架,针对这些情况,本检验科用试管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设为U形,且所述底座1的内腔上端的开口大小略大于所述试管座4底端的宽度,能够限制试管座4的升降运动,所述底座1的内腔下端固定均匀设有若干个螺母2,所述螺母2上连接设有盘头丝杆3,所述盘头丝杆3的上端套接设有试管座4,所述试管座4的上端固定设有若干个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上端固定连接设有试管架6,所述试管座4的上部设有若干个盲孔7,所述试管架6对应所述盲孔7的位置设有通孔8,所述盲孔7和通孔8的直径大小相同,可以用来将试管穿过通孔8放置在盲孔7中,需要取出试管时,只要通过按压试管架6,试管架6向下运动,试管伸出通孔8,就可以方便拿取试管,所述盘头丝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设有齿轮一9,所述齿轮一9啮合设有齿轮二10,所述齿轮二10啮合设有蜗轮11,所述蜗轮11啮合设有蜗杆12,所述蜗杆12位于底座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手轮13,当要进行升降运动时,转动手轮13可以实现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和齿轮传动带动盘头丝杆3的转动,从而实现带动试管座4的升降运动,所述试管架6的两侧固定连接设有耳板14,所述底座1的两侧上端均固定设有滑杆15,所述滑杆15的上端固定设有限位块16,所述耳板14配合套接在所述滑杆15上,在试管座4的升降运动时,能够进行约束运动,防止发生晃动。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为U形,所述底座(1)的内腔下端固定均匀设有若干个螺母(2),所述螺母(2)上连接设有盘头丝杆(3),所述盘头丝杆(3)的上端套接设有试管座(4),所述试管座(4)的上端固定设有若干个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上端固定连接设有试管架(6),所述试管座(4)的上部设有若干个盲孔(7),所述试管架(6)对应所述盲孔(7)的位置设有和盲孔(7)数量一致的通孔(8),所述盲孔(7)和通孔(8)的直径大小相同,所述盘头丝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设有齿轮一(9),所述齿轮一(9)啮合设有齿轮二(10),所述齿轮二(10)啮合设有蜗轮(11),所述蜗轮(11)啮合设有蜗杆(12),所述蜗杆(12)位于底座(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设有手轮(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为U形,所述底座(1)的内腔下端固定均匀设有若干个螺母(2),所述螺母(2)上连接设有盘头丝杆(3),所述盘头丝杆(3)的上端套接设有试管座(4),所述试管座(4)的上端固定设有若干个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上端固定连接设有试管架(6),所述试管座(4)的上部设有若干个盲孔(7),所述试管架(6)对应所述盲孔(7)的位置设有和盲孔(7)数量一致的通孔(8),所述盲孔(7)和通孔(8)的直径大小相同,所述盘头丝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设有齿轮一(9),所述齿轮一(9)啮合设有齿轮二(10),所述齿轮二(10)啮合设有蜗轮(11),所述蜗轮(11)啮合设有蜗杆(12),所述蜗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