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电热膜板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43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电热膜板的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顶部设有加料口,釜体顶部设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底端设于釜体内,转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转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刮料组件,刮料组件与釜体内底壁相接触,釜体底部连接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有控制阀,釜体右侧壁下部连接有第一连管,第一连管与绞龙输送机下部相连接,绞龙输送机上部连接有第二连管,第二连管与釜体上部相连接,釜体和绞龙输送机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绞龙输送机可将釜体底部的材料向上输送,保证混合的均匀性,同时在对各种材料进行混合时,刮料组件能够对粘附在釜体内底壁的材料进行清理。

A kind of reaction kettle for producing electrothermal membran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电热膜板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电热膜板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电热膜板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电热膜分为高温、低温电热膜。高温电热膜一般用于电子电器、军事等,如今科技生产的电热膜。电热膜供暖系统是区别于以散热器、空调、暖气片为代表的点式供暖系统、以发热电缆为代表的线式供暖系统,在面式供暖领域采用现代宇航技术研发的低碳供暖高科技产品。在电热膜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导电炭黑粉、钛粉、镍粉、铬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和溶液混合在一起,制成均匀混合物然后喷涂在基材上,传统的混合方法一般都是将多种材料和溶液投入反应釜内进行混合,采用现有的反应釜在进行混合时,由于向反应釜内投入的材料种类较多,每个材料的密度不同,在进行混合时,会发生一些材料积聚在反应釜底部的情况,造成混合的不均匀,且在进行混合时,一些材料会粘附在反应釜的内底壁上,造成材料的浪费,且清理起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电热膜板的反应釜,不仅结构新颖,通过绞龙输送机可将釜体底部的材料向上输送,保证混合的均匀性,同时在对各种材料进行混合时,刮料组件能够对粘附在釜体内底壁的材料进行清理。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生产电热膜板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釜体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设于釜体内,所述转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刮料组件,所述刮料组件与釜体内底壁相接触,所述釜体底部连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釜体右侧壁下部连接有第一连管,所述第一连管与绞龙输送机下部相连接,所述绞龙输送机上部连接有第二连管,所述第二连管与釜体上部相连接,所述釜体和绞龙输送机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刮料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抵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与釜体内底壁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釜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设有三组。进一步地,所述釜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电机设于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上设有多组小颗粒。本技术的收益效果是:本技术不仅结构新颖,通过绞龙输送机可将釜体底部的材料向上输送,能够防止部分材料积聚在反应釜底部,保证混合的均匀性,同时在对各种材料进行混合时,刮料组件能够对粘附在釜体内底壁的材料进行清理,能够防止材料沾附在釜体内底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刮料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生产电热膜板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顶部设有加料口5,釜体1顶部设有电机6,电机6输出端连接有转轴7,转轴7底端设于釜体1内,转轴7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3,转轴7底端固定连接有刮料组件2,刮料组件2与釜体1内底壁相接触,釜体1底部连接有排料管13,排料管13上设有控制阀14,釜体1右侧壁下部连接有第一连管12,第一连管12与绞龙输送机9下部相连接,绞龙输送机9上部连接有第二连管10,第二连管10与釜体1上部相连接,釜体1和绞龙输送机9之间通过固定杆11固定连接。其中,刮料组件2包括外壳21,外壳21内设有弹簧22,弹簧22抵接有刮板23,刮板23与釜体1内底壁相接触,在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刮板23能够始终与釜体1内底壁的相接触,对釜体1内底壁的清理效果好。其中,釜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5,固定杆11设有三组,固定效果好,保证绞龙输送机9的稳定性,釜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8,电机6设于机架8上,搅拌杆3上设有多组小颗粒4,小颗粒4能够起到打乱分散的作用,混合效果更好。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将装置与外部电源相接通,将材料和溶液通过进料口5加入釜体1内,打开电机6和绞龙输送机9,电机6通过转轴7带动搅拌杆3转动,搅拌杆3对多种材料和溶液进行混合,密度较大的材料积聚在釜体1的底部,通过第一连管12进入绞龙输送机9内,绞龙输送机9将材料提升,通过第二连管10从釜体1上部进入,实现循环搅拌,保证混合的均匀性,转轴7转动时带动刮料组件2一起转动,在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刮板23能够始终与釜体1内底壁的相接触,刮板23对粘附在釜体1内底壁的材料进行清理,防止材料积聚在釜体1底部,混合完成后,打开控制阀14,混合液从排料管13排出。综上,本技术不仅结构新颖,通过绞龙输送机可将釜体底部的材料向上输送,保证混合的均匀性,同时在对各种材料进行混合时,刮料组件能够对粘附在釜体内底壁的材料进行清理。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电热膜板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顶部设有加料口(5),所述釜体(1)顶部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输出端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底端设于釜体(1)内,所述转轴(7)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3),所述转轴(7)底端固定连接有刮料组件(2),所述刮料组件(2)与釜体(1)内底壁相接触,所述釜体(1)底部连接有排料管(13),所述排料管(13)上设有控制阀(14),所述釜体(1)右侧壁下部连接有第一连管(12),所述第一连管(12)与绞龙输送机(9)下部相连接,所述绞龙输送机(9)上部连接有第二连管(10),所述第二连管(10)与釜体(1)上部相连接,所述釜体(1)和绞龙输送机(9)之间通过固定杆(1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电热膜板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顶部设有加料口(5),所述釜体(1)顶部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输出端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底端设于釜体(1)内,所述转轴(7)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3),所述转轴(7)底端固定连接有刮料组件(2),所述刮料组件(2)与釜体(1)内底壁相接触,所述釜体(1)底部连接有排料管(13),所述排料管(13)上设有控制阀(14),所述釜体(1)右侧壁下部连接有第一连管(12),所述第一连管(12)与绞龙输送机(9)下部相连接,所述绞龙输送机(9)上部连接有第二连管(10),所述第二连管(10)与釜体(1)上部相连接,所述釜体(1)和绞龙输送机(9)之间通过固定杆(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甫张代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暖冬阳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