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62 阅读:4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该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选用灰色猪屎苓菌种以提高猪苓生长力和产量、确定栽培环境、培育蜜环菌棒和坑栽。坑栽时使苓种块菌丝断面与蜜环菌索紧密结合,以便使猪苓与蜜环菌建立良好营养关系。所述方法针对现有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的不足,提高了猪苓人工栽培质量及其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猪苓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植物猪苓的的菌核,具有利水、渗湿,抗肿瘤作用,属于珍稀中药材品种,市场缺口大。其主要来源为野生采挖,由于野生资源集中分布在高寒山区,生长十分缓慢,加之过度采挖,目前我国野生猪苓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出现的人工栽培方法,由于技术不成熟,猪苓栽培质量不高、产量低,栽培4-5年才出成品,每平方米产鲜品猪苓4-5公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栽培质量高、生长力强、产量高的猪苓人工栽培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猪苓人工栽培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1)选用灰色猪屎苓为猪苓菌种;(2)确定栽培环境选择海拔1000-1800米,年平均气温11-12℃的灌木丛林地作为栽培地,其土壤为酸性腐质土;(3)培育蜜环菌棒选择直径8-12cm的阔叶树木,砍成60cm的木段,在其两侧每隔5-6cm砍上深达木质部的鱼鳞口;挖长宽各70cm、深40cm的窖,窖底先铺一层1cm厚的阔叶树叶,将砍好的木段一根根并排铺在窖底,每两根木段之间夹入2-3根蜜环菌枝,盖一层2-3cm厚的薄土;然后用上述方法继续培植蜜环菌棒3-4层,最后在上面盖土8-10cm,表面再盖一层树叶,以后浇水保持湿润,2-3个月后作为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4)坑栽选择每年4-6月或9-11月为猪苓栽培时间,在选好的栽培地中,挖长宽各70cm,深30cm的窖,先在窖底铺一层1cm厚的阔叶树叶或树枝,平放5-6根蜜环菌棒;将猪苓菌种横切成块,在每两根蜜环菌棒间将3-4块猪苓菌种的横断面均匀地排放在蜜环菌棒上菌索密集处,且用土压实,然后盖上一层1cm厚的湿润阔叶树叶,覆土4-5cm厚并填平;以后按前述方法再种第二层,上面覆土8-10cm,最上面覆盖树叶。步骤(2)所述的土壤PH值为5-6.5,含水量为30-50%,地温18-22℃。步骤(4)所述每窖猪苓菌种为500克。人工栽培猪苓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猪苓菌种质量的好坏。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3种颜色,生长过程由白变灰再变黑。其中灰苓活性强、生长速度快,萌发新苓最多。黑苓菌核组织生活力较弱,表皮形成一层厚的黑皮,不易被蜜环菌菌索浸染,难以与蜜环菌建立共生关系,这一点在过去长期的生产中被忽视,将灰、黑猪苓一起作苓种,这是导致猪苓栽培产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因而我们选择灰苓作苓种。猪苓主要有两个品种,即猪屎苓和鸡屎苓。猪屎苓个体大,粗长,鸡屎苓个体小,细短。经多年试验验证人工栽培选择猪屎苓为菌种佳,它具有生长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加工等特点。随机抽查猪屎苓、鸡屎苓产量对比表 猪苓属好气性、低温性真菌,生长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萌坡熟地。野生猪苓,南方多分布在海拔1000-1800米的山地。在疏松的腐殖质土层上生长为最好,个体大。土壤微酸性PH值5-6.5之间猪苓生长良好。猪苓在10cm深处平均地温到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和超过30℃时,猪苓停止生长。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产量对比 根据多年对猪苓产区苓窝土壤主要成分分析,苓窝上部的土壤较肥沃,有机质多,含氮量高,但是缺磷。而猪苓常与蜜环菌共住,蜜环菌有帮助猪苓吸取磷营养的作用。在自然界猪苓、蜜环菌和苓窝周围的阔叶树,组成一协调的生态环境。阔叶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经过蜜环菌提供给猪苓。栽培时小块灰色猪屎苓苓种的横断面均匀排放在蜜环菌菌棒的菌索密集处,并用土压实,使苓种块菌丝断面与蜜环菌索紧密结合,以便使猪苓与蜜环菌建立良好营养关系,改变了过去随意摆放苓种的做法,提高了猪苓栽培质量及其产量。采用坑栽,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一年中4-6月和9-11月为猪苓菌丝的活跃生长期。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不同种植时间与猪苓单窖产量(公斤)抽查表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猪苓人工栽培方法,从筛选猪苓菌种、选地、材料准备、栽培技术方面结合猪苓生长特性,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猪苓人工栽培质量及其产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2001年在陕西省镇安县太白乡海拔约1200米的山坡灌丛中进行了人工栽培猪苓的试验种植(1)选用两年生灰色猪屎苓为猪苓菌种。(2)栽培地环境条件海拔约1200米,年均气温11℃,土壤为腐殖土,其PH值5.3,含水量为40%,地温20℃。(3)培育蜜环菌棒2001年1月下旬,选择直径8cm的青刚木,砍成60cm长的木段,在其两侧每隔5cm砍上深达木质部的鱼鳞口;挖长宽各70cm、深40cm的窖,窖底先铺一层1cm厚的青刚木树叶,将砍好的木段一根根并排铺在窖底,每两根木段之间夹入2根由500克蜜环菌栽培种枝接而成的蜜环菌菌枝,盖一层2cm厚的薄土,然后用上述方法继续培植蜜环菌棒3层,最后在上面盖土8cm,表面再盖一层树叶用于保温保湿,以后适时浇水保持湿润,2个月后培育成熟作为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4)坑栽种植猪苓2001年5月上旬,在选好的栽培地中,挖出长宽各70cm,深30cm的窖,先在窖底铺一层1cm厚的青刚木树叶或青刚木树枝,平放5根蜜环菌棒;将猪苓菌种横切成块,在每两根蜜环菌棒间将3块猪苓菌种的横断面均匀地排放在蜜环菌棒上菌索密集处,且用土压实,然后盖上一层1cm厚的湿润青刚木树叶,覆土4cm厚并填平。以后按前述方法再种第二层,上面覆土8cm,最上面覆盖树叶保湿保温。每窖用猪苓菌种500克。依此方法种植猪苓50窖。2004年5月上旬采收,平均每窖收猪苓干品药材7.3公斤。实施例22002年下半年在四川省万源市曹家乡进行了猪苓人工栽培验证试验(1)选用两年生灰色猪屎苓为猪苓菌种。(2)栽培地环境条件选在海拔约1300米,年均气温12℃的万源市曹家乡一村六社的一块灌丛坡地上,土壤为腐殖土,PH值6,含水量30%,地温18℃。(3)培育蜜环菌棒2002年6月中旬,选择直径为10cm的柞树,砍成60cm长的木段,在其两侧每隔6cm砍上深达木质部的一个鱼鳞口;挖长宽各70cm、深40cm的窖,窖底先铺一层1cm厚的柞树树叶,将砍好的木段一根根并排铺在窖底,每两根木段之间夹入3根由500克蜜环菌栽培种枝接而成的蜜环菌菌枝,盖一层3cm厚的薄土,然后用上述方法继续培植菌棒4层,最后在上面盖土10cm,表面再盖一层树叶用于保温保湿,以后适时浇水保持湿润,3个月后培育成熟作为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4)坑栽种植猪苓2002年9月中旬,在选好的栽培地中,挖出长宽各70cm,深30cm的窖,先在窖底铺一层1cm厚的柞树树叶或柞树树枝,平放6根蜜环菌棒;将猪苓菌种横切成块,在每两根蜜环菌棒间将4块猪苓菌种的横断面均匀地排放在蜜环菌棒上菌索密集处,且用土压实,然后盖上一层1cm厚的湿润柞树树叶,覆土5cm厚并填平。以后按前述方法再种第二层,上面覆土10cm,最上面覆盖树叶保湿保温。每窖用猪苓菌种500克。依此方法种植猪苓200窖。今年6月采挖,每窖平均产干品猪苓6.9公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该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1)选用灰色猪屎苓为猪苓菌种;(2)确定栽培环境:选择海拔1000-1800米,年平均气温11-12℃的灌木丛林地作为栽培地,其土壤为酸性腐质土;(3)培育蜜环菌棒:选择 直径8-12cm的阔叶树木,砍成60cm的木段,在其两侧每隔5-6cm砍上深达木质部的鱼鳞口;挖长宽各70cm、深40cm的窖,窖底先铺一层1cm厚的阔叶树叶,将砍好的木段一根根并排铺在窖底,每两根木段之间夹入2-3根蜜环菌枝,盖一层2-3cm厚的薄土;然后用上述方法继续培植蜜环菌棒3-4层,最后在上面盖土8-10cm,表面再盖一层树叶,以后浇水保持湿润,2-3个月后作为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4)坑栽:选择每年4-6月或9-11月为猪苓栽培时间,在选好的栽培地中,挖长 宽各70cm,深30cm的窖,先在窖底铺一层1cm厚的阔叶树叶或树枝,平放5-6根蜜环菌棒;将猪苓菌种横切成块,在每两根蜜环菌棒间将3-4块猪苓菌种的横断面均匀地排放在蜜环菌棒上菌索密集处,且用土压实,然后盖上一层1cm厚的湿润阔叶树叶,覆土4-5cm厚并填平;以后按前述方法再种第二层,上面覆土8-10cm,最上面覆盖树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该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1)选用灰色猪屎苓为猪苓菌种;(2)确定栽培环境选择海拔1000-1800米,年平均气温11-12℃的灌木丛林地作为栽培地,其土壤为酸性腐质土;(3)培育蜜环菌棒选择直径8-12cm的阔叶树木,砍成60cm的木段,在其两侧每隔5-6cm砍上深达木质部的鱼鳞口;挖长宽各70cm、深40cm的窖,窖底先铺一层1cm厚的阔叶树叶,将砍好的木段一根根并排铺在窖底,每两根木段之间夹入2-3根蜜环菌枝,盖一层2-3cm厚的薄土;然后用上述方法继续培植蜜环菌棒3-4层,最后在上面盖土8-10cm,表面再盖一层树叶,以后浇水保持湿润,2-3个月后作为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4)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毅赵勇吴映珍
申请(专利权)人:万源市大巴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