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15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包括附着导向框架,附着导向框架主体由标准节搭建而成,标准节与齿条通过齿条定位套固定连接;提升装置沿齿条升降,提升装置上设有抱箍结构;抱箍结构上设有滚轮组,滚轮组与标准节滚动接触以引导提升装置升降;抱箍结构内还设有电机齿轮,电机齿轮由电机驱动转动,电机齿轮与齿条啮合升降;提升装置上固定有操作平台;附着导向框架上设有消防给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由附着导向框架、提升装置和操作平台组成,依靠提升装置沿着附着导向框架驱动操作平台到达火灾扑救作业层,扑救高度高,拼装简单,能够大大降低扑救准备时间,同时保障扑救安全。

A self climbing fire fight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
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各类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随着高层建筑数量和高速快速增长,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加大;针对高层火灾扑救,现今一般采用举高消防车、登高平台消防车,但其仍具有局限性,不能对百米以上高层进行补救,同时消防车的体积越来越大,出动速度、行驶速度、现场展开等都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它设有爬升导向框架固设在建筑物主体上,具有高安全性、时间短、高度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高层火灾扑救装置准备时间长、火灾扑救高度有限、高空扑救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包括固设于墙体的附着导向框架,所述附着导向框架主体由竖直的标准节搭建而成,所述标准节包括两根竖直且相互平行间距设置的主肢和若干水平且平行间距设置的横杆相互连接;所述附着导向框架上设有一竖直的齿条,所述齿条通过若干齿条定位套固定连接于横杆中部;一提升装置沿齿条升降;所述提升装置上设置有一从左右抱住附着导向框架的抱箍结构,所述抱箍结构的上下两侧设有从前后抱箍主肢且水平方向转动的第一滚轮组,所述第一滚轮组由位于主肢前后两侧且滚动接触的滚轮组成;所述抱箍结构内还设置有一电机齿轮;所述电机齿轮由一固定在提升装置上的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电机齿轮与齿条啮合升降;所述提升装置上固定有一操作平台。优选的,所述抱箍结构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多组水平方向转动的第二滚轮组,所述第二滚轮组从主肢的左右外侧面抱箍主肢并与之滚动接触;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协同引动提升装置升降。优选的,所述提升装置顶部设有提升连接梁,所述操作平台底部中间设有平台连接梁,所述提升连接梁与平台连接梁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平台脚板,所述平台脚板四周向上设有平台护栏,所述平台护栏上设有开合门。优选的,所述附着导向框架上设有消防给水管,所述消防给水管沿附着导向框架向上延伸,所述消防给水管上间距设置有多个消防水带接口。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自爬式消防平台的附着导向框架与连墙件固定连接,固设在建筑物主体上,保障高空扑救的稳定性、安全性。2、附着导向框架固设在建筑物主体上,消防员在操作平台上能对发生在附着导向框架覆盖区域高度内的火灾进行扑救,该高度理论上等于建筑物高度,提高了火灾扑救高度。3、附着导向框架固设在建筑物主体上,当建筑物高层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出警到达后只需将提升系统与附着导向框架、提升装置与操作平台进行连接,操作简单快捷,大大缩短了扑救准备时间。4、消防给水管固设在附着导向框架上,使消防员在该自爬式消防平台提升到位后消防员能将消防水带直接连接该消防给水管实现给水扑救,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扑救准备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附着导向框架、2提升装置、3操作平台、4消防给水管、11标准节、12齿条定位套、13齿条、21抱箍结构、22电机齿轮、23电机、24提升连接梁、31平台脚板、32平台护栏、33开合门、34平台连接梁、111主肢、112横杆、211第一滚轮组、212第二滚轮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6,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包括附着导向框架1,附着导向框架1与连墙件固定连接,固设在建筑物主体上,保障高空扑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着导向框架1上设有消防给水管4,使消防员在提升到位后能够将消防水带直接连接到消防给水管4实施给水扑救,附着导向框架1上设有竖直的标准节11,标准节11包括两根竖直且相互平行间距设置的主肢111和若干水平且平行间距设置的横杆112相互连接,齿条13通过若干齿条定位套12固定连接于横杆112的中部;一提升装置2沿齿条13升降,提升装置2上设有一从左右抱住附着导向框架1的抱箍结构21,抱箍结构21的上下两侧设有从前后抱箍主肢111且水平方向转动的第一滚轮组211,第一滚轮组211由位于主肢111前后两侧且滚动接触的滚轮组成,抱箍结构21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多组水平方向转动的第二滚轮组212,第二滚轮组212从主肢111的左右外侧面抱箍主肢111并与之滚动接触,第一滚轮组211和第二滚轮组212协同引导提升装置2升降;抱箍结构21内还设置有一电机齿轮22,电机齿轮22由一固定在提升装置2上的电机23驱动转动,电机23通电驱动电机齿轮22转动,电机齿轮22与齿条13啮合升降,引导提升装置2升降,从而升降操作平台3,使其到达能够实施扑救的高度;提升装置2与操作平台3连接,提升装置2顶部设有提升连接梁24,操作平台3正下方设有平台连接梁34,提升连接梁24与平台连接梁34可拆卸固定连接,方便消防员拆装;操作平台3上设有平台脚板31,平台脚板31四周上方设有平台护栏32,能够有效防止高空施救时发生意外坠落;平台护栏32外侧中部设有开合门33,打开时方便人员设备进出,关闭时保障人员安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消防员实施扑救时,给电机23通电产生动力,电机23驱动电机齿轮22旋转,电机齿轮22与齿条13切合并以齿条13为支持带动提升装置2升降,提升装置2上设有一水平界面为U型的抱箍结构21,抱箍结构21由第一滚轮组211和第二滚轮组212组成,第一滚轮组211从前后抱箍主肢111,防止提升装置2前后位移,第二滚轮组212从左右抱箍主肢111,防止提升装置2左右位移,第一滚轮组211和第二滚轮组与主肢111外表面滚动接触以减小摩擦力并协同引导提升装置2升降,使操作平台3达到能够实施扑救的高度,附着导向框架上1设有消防给水管4,当消防员升降到合适高度时,可将消防水带直接与消防给水管4连接,方便实施扑救。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墙体的附着导向框架(1),所述附着导向框架(1)主体由竖直的标准节(11)搭建而成,所述标准节(11)包括两根竖直且相互平行间距设置的主肢(111)与若干水平且平行间距设置的横杆(112)相互连接;所述附着导向框架(1)上设有一竖直的齿条(13),所述齿条(13)通过若干齿条定位套(12)固定连接于横杆(112)中部;一提升装置(2)沿齿条(13)升降;所述提升装置(2)上设置有一从左右抱住附着导向框架(1)的抱箍结构(21),所述抱箍结构(21)上设有多个第一滚轮组(211),所述第一滚轮组(211)由位于主肢(111)前后两侧面且与主肢(111)滚动接触的滚轮组成;所述抱箍结构(21)内还设置有一电机齿轮(22);所述电机齿轮(22)由一固定在提升装置(2)上的电机(23)驱动转动;所述电机齿轮(22)与齿条(13)啮合实现提升装置(2)的升降;所述提升装置(2)上固定有一操作平台(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墙体的附着导向框架(1),所述附着导向框架(1)主体由竖直的标准节(11)搭建而成,所述标准节(11)包括两根竖直且相互平行间距设置的主肢(111)与若干水平且平行间距设置的横杆(112)相互连接;所述附着导向框架(1)上设有一竖直的齿条(13),所述齿条(13)通过若干齿条定位套(12)固定连接于横杆(112)中部;一提升装置(2)沿齿条(13)升降;所述提升装置(2)上设置有一从左右抱住附着导向框架(1)的抱箍结构(21),所述抱箍结构(21)上设有多个第一滚轮组(211),所述第一滚轮组(211)由位于主肢(111)前后两侧面且与主肢(111)滚动接触的滚轮组成;所述抱箍结构(21)内还设置有一电机齿轮(22);所述电机齿轮(22)由一固定在提升装置(2)上的电机(23)驱动转动;所述电机齿轮(22)与齿条(13)啮合实现提升装置(2)的升降;所述提升装置(2)上固定有一操作平台(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爬式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鸿徐洪广冯大阔黄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