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求生救援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应急安全舱,能够在严苛环境中为逃生者提供较大的缓冲防护,并且发生破损时仍能具备一定的防护效果。一种应急安全舱,包括多个缓冲室,所述缓冲室紧密排列构成内侧具有空腔的舱体,所述舱体包括安全舱本体与舱门,所述安全舱本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舱门,每个所述缓冲室独立密封,每个所述缓冲室均设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多个缓冲室均能提供缓冲保护,缓冲效果更好,而且即使其中某个缓冲室破损,并不影响其他缓冲室起作用,而且即使缓冲室的外侧表面破损,内侧表面依然不会将人员完全向外界暴露。
An emergency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安全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求生救援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应急安全舱。
技术介绍
在发生险情时,需要即使脱离危险区域来保证人身安全。例如发生水灾时,遇险人员可能被困或者被水冲走,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也非常不利于救援。在水灾发生时,一般居民家中极少备有橡皮艇等逃生用具,而且即使存有逃生用的充气橡皮艇也难以做到快速充气并投入使用,而且水灾的水流较大,橡皮艇也可能在水中出现侧翻,并不适用于应急逃生的情况使用。发生火灾时有时,若安全通道受阻,则有时只能通过窗户逃生,而传统的利用绳索缓降的方式需要接受正规的训练才可做到,而且对环境要求较高,部分办公环境中难以找到绳索或绳索的替代物,因此直接跳窗时极易发生危险。201010162521.9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全天候全地域充气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险情的救援逃生活动中。该方案使用了由充气支撑气囊进行支撑的舱体,人体可藏于其中,并且配备有换气装置。但是上述专利中使用充气支撑气囊并不能提供足够强大的支撑力,气囊的体积有限,当发生较大冲击时,气囊形变较大,为人体提供的缓冲效果会较差。而且一旦气囊破裂,则完全失去防护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急安全舱,能够在严苛环境中为逃生者提供较大的缓冲防护,并且发生破损时仍能具备一定的防护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方案如下:一种应急安全舱,包括多个缓冲室,所述缓冲室紧密排列构成内侧具有空腔的舱体,所述舱体包括安全舱本体与舱门,所述安全舱本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舱门,每个所述缓冲室独立密封,每个所述缓冲室均设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多个缓冲室均能提供缓冲保护,缓冲效果更好,而且即使其中某个缓冲室破损,并不影响其他缓冲室起作用,而且即使缓冲室的外侧表面破损,内侧表面依然不会将人员完全向外界暴露。气体发生装置设置在缓冲室内,不需要外接充气装置,在紧急条件下能更快速地投入使用,减少逃生所需的时间。优选的,不同的所述缓冲室连接处设置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连通舱体的内部与外部。由于缓冲室为多个,因此可以设置多个气体通道,一方面,换气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即使部分气体通道被堵塞,其他气体通道依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在发生水灾时,即使有水进入,也可以在气体通道中进行排出,保持流体交换状态。优选的,所述气体通道两端设置锥形连接盘,两个所述连接盘尖端相对,尖端开口并连通气体通道,所述连接盘与缓冲室连接。连接盘可以保持气体通道开口的常开,不易受挤压而关闭,锥形设计在保证气体通道开放性的同时,还能增加与缓冲室的连接面积,使本结构更加可靠。优选的,所述气体通道设置于三个以上缓冲室的连接处。多个缓冲室连接处设置气体通道,使得气体通道不易由于缓冲室的挤压而关闭,而且生产加工简单。优选的,所述舱门一侧与安全舱本体通过软绳连接,另一侧通过插扣与安全舱本体可拆卸连接。舱门在不影响人员进出的同时,还要起到封闭作用。优选的,所述舱体内侧设有安全带。安全带可以固定人体,在安全舱滚动或弹跳过程中使人员处于一个稳定状态。优选的,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叠氮化钠反应器。叠氮化钠通过反应可以短时间内释放大量氮气,为缓冲室提供气压,并且氮气更加安全,即使发生泄漏,既不会燃烧、爆炸,也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优选的,叠氮化钠发生器包括药剂包与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可以是电控。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遥控开关,所述遥控开关通过无线信号控制触发装置。遥控开关可以在舱体外进行遥控,当舱体完成充气后进入,可以防止由于人体的体重影响缓冲室充气。优选的,所述舱体内侧设有骨架。设置骨架可以保证舱体内部在不充气的状态下仍能保持一定空间,能够使人员在进入舱体后再进行充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安全舱的舱体由多个独立的缓冲室包裹形成,每个缓冲室均能起到缓冲防护作用,并且即使某个缓冲室发生破裂,其他缓冲室的功能不受影响;2.设有多个气体通道,安全舱内侧的气体与液体流动更加顺畅,保证了人员在舱内的安全;3.通过气体发生器在缓冲仓内部进行充气,在发生紧急状况时不需要寻找充气装置与安装,可以缩短逃生所需的时间,并且不需要外接管路也能提高缓冲室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缓冲室连接状态的外侧示意图;图4是缓冲室连接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缓冲室,2-安全舱本体,3-舱门,4-气体通道,5-连接盘,6-软绳,7-插扣,8-插座,9-安全带,10-气体发生装置,11-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急安全舱,包括多个缓冲室1,缓冲室1紧密排列构成内侧具有空腔的舱体,舱体包括安全舱本体2与舱门3,安全舱本体2设有开口,开口处设置舱门3,每个缓冲室1独立密封。不同的缓冲室1连接处设置气体通道4,气体通道4连通舱体的内部与外部。气体通道4两端设置锥形连接盘5,两个连接盘5尖端相对,尖端开口并连通气体通道4,连接盘5与缓冲室1连接。气体通道4设置于三个以上缓冲室1的连接处。舱门3一侧与安全舱本体2通过软绳6连接,另一侧设置插扣7,安全舱本体2设有插座8,插扣7与插座8可拆卸式连接。舱体内侧设有安全带9,安全带9与舱门3设置在不同侧。每个缓冲室1均设置气体发生装置10。气体发生装置10包括叠氮化钠反应器。叠氮化钠反应器包括药剂包与触发装置,触发装置通过无线的遥控开关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使用方法如下:在发生险情时,通过控制装置触发气体发生装置10,使缓冲室1内迅速充满空气。人员进入舱体内后关闭舱门3,将插口7与插座8连接,并通过安全带9进行捆绑固定。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完成舱门3的关闭后可以由外力将安全舱进行移动,或者可以在关闭舱门3之前将腿伸出舱门3进行移动,最后将插扣7进行固定。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舱体包括为多层结构,每层均由多个缓冲室1构成,气体通道4贯穿整个舱体侧壁。舱体内部设置有骨架11。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人员可以先行进入到舱体内,然后通过遥控装置触发气体发生装置10。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急安全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缓冲室(1),所述缓冲室(1)紧密排列构成中空的舱体,所述舱体包括安全舱本体(2)与舱门(3),所述安全舱本体(2)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舱门(3),每个所述缓冲室(1)独立密封,每个所述缓冲室(1)均设置气体发生装置(10),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控制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安全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缓冲室(1),所述缓冲室(1)紧密排列构成中空的舱体,所述舱体包括安全舱本体(2)与舱门(3),所述安全舱本体(2)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舱门(3),每个所述缓冲室(1)独立密封,每个所述缓冲室(1)均设置气体发生装置(10),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安全舱,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缓冲室(1)连接处设置气体通道(4),所述气体通道(4)连通舱体的内部与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4)两端设置锥形连接盘(5),两个所述连接盘(5)尖端相对,尖端开口并连通气体通道(4),所述连接盘(5)与缓冲室(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应急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4)设置于三个以上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爱连,
申请(专利权)人:赵爱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