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角度可定位的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12 阅读:7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转角度可定位的升降机构,其手柄的一端与底板上的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的另一端开有一U形槽,推杆与导杆的一端在U形槽中以铰接方式相连;底板上设有铰座,导杆穿过底板并同时铰接在铰座上;推杆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穿过底板,并与底板下方固定的导槽的末端相连;导槽的末端还连接有压簧,压簧的另一端与穿过导槽的导杆相连;外筒上设有卡盘与卡盘套筒,卡盘与卡盘套筒过盈配合,卡盘套筒又与底座筒啮合,且均过盈卡紧在外筒上;底座筒的下部固定在底座上;卡盘内开有多个与导杆形状相适配的卡槽。该升降机构能在保证升降功能的同时实现旋转定位的功能,提高升降机构的使用性能,结构简单,操作使用灵活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角度可定位的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升降机构通常采用气动升降装置。如专利号为02250660.8的加强 型气动升降杆,这种升降装置在需要旋转一定角度的场合,不能在所需旋转的 位置上自动定位,而是需要使用者用额外力或装置将其卡住固定,使用极不方 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旋转角度可定位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 能在保证升降功能的同时实现旋转定位的功能,提高升降机构的使用性能,结 构简单,操作使用灵活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角度可定位的升降机构,包括手柄、手柄连杆、底板、启动杆、 活塞杆、外筒、底座,其结构特点是手柄连杆的一端与底板上的推杆的一端 固定连接,推杆的另一端开有一U形槽,推杆与导杆的一端在U形槽中以铰接 方式相连;底板上设有铰座,导杆穿过底板并同时铰接在铰座上;推杆的中间 部位固定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穿过底板,并与底板下方固定的导槽的末端相 连;导槽的末端还连接有压簧,压簧的另一端与穿过导槽的导杆相连;外筒上 设有卡盘与卡盘套筒,卡盘与卡盘套筒过盈配合,卡盘套筒又与底座筒啮合, 且均过盈卡紧在外筒上;底座筒的下部固定在底座上;卡盘内开有多个与导杆 形状相适配的卡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当升降机构不需要旋转时,导杆在压簧 弹力作用下,复位在卡盘中的某一个卡槽位置上,使升降机构左右固定,不能 旋转;但在手柄连杆的作用下,通过启动杆、活塞杆的作用完全可以上下升降,由于推杆及与推杆相连的导杆是通过拉簧与启动杆相连的,因此不会影响升降 机构的升降功能。当使用者需要将升降机构旋转一定角度时,向左(或右)方 向板动手柄,推动推杆向右运动,推杆带动导杆克月良压簧的弹力向左运动,退 出卡盘上的卡槽,且在推杆的力的作用下,绕活塞杆旋转,并且通过铰座带动 升P争机构的底板一起转动,使整个升降机构旋转。当旋转到所需位置时,松开 手柄,导杆又在压簧弹力的作用下,回位到卡盘上的某一对应的卡槽中,从而 底板也即升降才几构定位在该指定位置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推杆、导杆及卡盘的作 用,本技术的升降机构能在实现升降的同时,也能实现旋转动作,且旋转 角度可以控制,可以将升降机构定位在指定的位置上;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 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底板)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l、 2示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一种旋转角度可定位的升降机构,包括手柄l、手柄连杆la、底板4、启动 杆10、活塞杆11、外筒12、底座13,手柄连杆la的一端与底板上的推杆2 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2的另一端开有一U形槽,推杆2与导杆3的一端在U 形槽中以铰接方式相连;底板4上设有铰座5,导杆3穿过底板4并同时铰接 在铰座5上;推杆2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拉簧6,拉簧6的另一端穿过底板4, 并与底板4下方的导槽7的末端相连;导槽7的末端还连接有压簧8,压簧8 的另一端与穿过导槽7的导杆3相连;外筒12上设有卡盘14与卡盘套筒14a, 卡盘14与卡盘套筒14a过盈配合,卡盘套筒14a又与底座筒13a啮合,且均 过盈卡紧在外筒12上;底座筒13a的下部固定在底座13上;卡盘14内开有多个与导杆3形状相适配的卡槽14b卡盘14内开有多个与导杆3形状相适配的 卡槽14b。本技术在实施时,卡盘上的卡槽的数目可以4艮据实际所需旋转定位的 角度而定。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角度可定位的升降机构,包括手柄(1)、手柄连杆(1a)、底板(4)、启动杆(10)、活塞杆(11)、外筒(12)、底座(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连杆(1a)的一端与底板(4)上的推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2)的另一端开有一U形槽,推杆(2)与导杆(3)的一端在U形槽中以铰接方式相连;底板(4)上设有铰座(5),导杆(3)穿过底板(4)并同时铰接在铰座(5)上;推杆(2)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拉簧(6),拉簧(6)的另一端穿过底板(4),并与底板(4)下方固定的导槽(7)的末端相连;导槽(7)的末端还连接有压簧(8),压簧(8)的另一端与穿过导槽(7)的导杆(3)相连;外筒(12)上设有卡盘(14)与卡盘套筒(14a),卡盘(14)与卡盘套筒(14a)过盈配合,卡盘套筒(14a)又与底座筒(13a)啮合,且均过盈卡紧在外筒(12)上;底座筒(13a)的下部固定在底座(13)上;卡盘(14)内开有多个与导杆(3)形状相适配的卡槽(14b)。专利摘要一种旋转角度可定位的升降机构,其手柄的一端与底板上的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的另一端开有一U形槽,推杆与导杆的一端在U形槽中以铰接方式相连;底板上设有铰座,导杆穿过底板并同时铰接在铰座上;推杆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穿过底板,并与底板下方固定的导槽的末端相连;导槽的末端还连接有压簧,压簧的另一端与穿过导槽的导杆相连;外筒上设有卡盘与卡盘套筒,卡盘与卡盘套筒过盈配合,卡盘套筒又与底座筒啮合,且均过盈卡紧在外筒上;底座筒的下部固定在底座上;卡盘内开有多个与导杆形状相适配的卡槽。该升降机构能在保证升降功能的同时实现旋转定位的功能,提高升降机构的使用性能,结构简单,操作使用灵活方便。文档编号A47C3/20GK201091376SQ20072008090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涛 于, 何常红, 姚应峰, 景国玺, 许明恒, 强 谭, 高宏力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角度可定位的升降机构,包括手柄(1)、手柄连杆(1a)、底板(4)、启动杆(10)、活塞杆(11)、外筒(12)、底座(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连杆(1a)的一端与底板(4)上的推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2)的另 一端开有一U形槽,推杆(2)与导杆(3)的一端在U形槽中以铰接方式相连;底板(4)上设有铰座(5),导杆(3)穿过底板(4)并同时铰接在铰座(5)上;推杆(2)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拉簧(6),拉簧(6)的另一端穿过底板(4),并与底板(4)下方固定的导槽(7)的末端相连;导槽(7)的末端还连接有压簧(8),压簧(8)的另一端与穿过导槽(7)的导杆(3)相连;外筒(12)上设有卡盘(14)与卡盘套筒(14a),卡盘(14)与卡盘套筒(14a)过盈配合,卡盘套筒(14a)又与底座筒(13a)啮合,且均过盈卡紧在外筒(12)上;底座筒(13a)的下部固定在底座(13)上;卡盘(14)内开有多个与导杆(3)形状相适配的卡槽(14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涛高宏力许明恒姚应峰谭强景国玺何常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