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076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转接装置,包括壳体(1)、主气道和泄压阀,壳体(1)沿轴线方向开有主气道,主气道一端是连接飞机蓄压器充气嘴的充气嘴连接端口,另一端是连接充气管路的充气端口,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壳身上设有可排出壳体(1)内气体的泄压阀,泄压阀内活塞(12)在弹簧作用力和管内压力作用下迅速堵死管路,可以防止充气过程中漏气;在充气工作完成后,通过泄压阀可快速去除管内余压,卸去外力后,即可拆卸充气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壳体(1)的充气嘴连接端口内开设阀孔,阀孔内设有卡紧飞机蓄压器充气嘴的增压止动阀,用于增压状态整下个装置的固定锁紧。

A kind of air charging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转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转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带压拆卸的充气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飞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飞机中的轮胎、液压蓄压器、缓冲支柱等进行充气和密封性检查,飞机充注增压气体是飞机机务维护工作中重要并需频繁操作的工作。传统的充气工作主要利用地面气源装置(如氮气车、氮气瓶等)通过充气管路与飞机各个蓄压器充气嘴对接完成,其中充气管接头与飞机蓄压器充气嘴采用螺纹旋紧连接。充气完成后,由于充气管路和充气接头上没有泄压装置,需要通过地面气源装置泄压后,再拆卸充气装置,工作效率很低。如果工作人员在未泄压或管内余压未去除的情况下拆卸充气装置,会造成充气管路飞甩,导致飞机表面或飞机零部件破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充气管路和充气管接头无泄压装置导致工作效率低和在压力未泄的情况下拆卸充气装置造成的损失和安全隐患,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转接装置。本技术的充气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气道和泄压阀,所述的壳体沿轴线方向开有主气道,所述的主气道一端是连接飞机蓄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转接装置,包括壳体(1)、主气道(16)和泄压阀,所述的壳体(1)沿轴线方向开有主气道(16),所述的主气道(16)一端是连接飞机蓄压器充气嘴的充气嘴连接端口,另一端是连接充气管路的充气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壳身上设有可排出壳体(1)内气体的泄压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转接装置,包括壳体(1)、主气道(16)和泄压阀,所述的壳体(1)沿轴线方向开有主气道(16),所述的主气道(16)一端是连接飞机蓄压器充气嘴的充气嘴连接端口,另一端是连接充气管路的充气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壳身上设有可排出壳体(1)内气体的泄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压阀包括泄压阀帽(10)和泄压阀座(13),所述的泄压阀帽(10)轴向设有阀杆,阀杆上套有弹性装置(11),所述的弹性装置(11)卡在泄压阀帽(10)和泄压阀座(13)之间,所述的阀杆端头套有活塞(12),所述的泄压阀座(13)轴向设有变截面内孔,所述的阀杆和活塞(12)伸入泄压阀座(13)变截面内孔中,所述的活塞(12)12与泄压阀座(13)13变截面内孔相配合阻挡气体流出,所述的泄压阀座(13)变截面内孔与壳体(1)主气道(16)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压阀座(13)变截面内孔为梯形孔,所述的梯形孔外侧为较窄的一侧,所述的活塞(12)为变截面活塞(12),与所述的变截面内孔相配合,所述的弹性装置11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充气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压阀座(13)是与壳体(1)是可拆卸连接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气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压阀座(13)13通过螺纹和密封垫圈(1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锋刘朝晖吴佳元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