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组织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00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镜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软组织夹。包括夹头部,夹头部包括保护套和安装在保护套内的夹紧单元,保护套套设在夹紧单元外部,保护套的一端为夹口端,另一端为限位端。夹紧单元伸出到保护套夹口端外部的一端为夹紧端,夹紧单元的另一端伸入保护套的内部。钳夹部,用于与夹紧单元相连,并移动夹紧单元在保护套内的位置以控制夹紧单元夹紧端的张合状态,钳夹部将夹紧单元移向保护套的夹口端直至夹紧端达到最大张角,此时夹紧端保持最大张角。一次打开夹紧端,即使其碰触到软组织也会始终保持张开状态,避免了医生重复打开夹紧端,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操作难度。

A soft tissue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组织夹
本技术涉及内镜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软组织夹。
技术介绍
随着内镜诊疗的飞速发展,对应消化系统因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切口或穿孔,目前常用的内镜修复方式为软组织夹闭合修复,软组织夹通过内镜进入患者体内,夹闭创口。现有的软组织夹伸入至患者体内时,碰触到软组织时,张开的夹紧端会闭合,在放置在理想的夹持位置之前,需要反复打开夹紧端,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大了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组织夹,一次打开夹紧端,即使其碰触到软组织也会始终保持张开状态,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操作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组织夹,包括如下组成部分:夹头部,所述夹头部包括保护套和安装在保护套内的夹紧单元,所述保护套套设在夹紧单元外部,保护套的一端为夹口端,另一端为限位端;所述夹紧单元伸出到保护套夹口端外部的一端为夹紧端,所述夹紧单元的另一端伸入保护套的内部;钳夹部,用于与所述夹紧单元相连,并移动夹紧单元在保护套内的位置以控制夹紧单元夹紧端的张合状态;所述钳夹部上设置有固位部,当所述钳夹部将夹紧单元移向保护套的夹口端直至夹紧端达到最大张角,固位部使得夹紧端保持最大张角。进一步,所述夹紧单元包括组织夹臂,所述组织夹臂伸出在保护套夹口端外侧的端头构成夹紧端;所述夹紧单元还包括与组织夹臂相连的牵移机构,所述牵移机构挤压在保护套内,用于固定住组织夹臂伸入到保护套内的位置,所述钳夹部的一端与牵移机构相连接,所述钳夹部推动牵移机构使得与其相连的组织夹臂移至保护套夹口端的外部,所述组织夹臂的张开弹性使得其夹紧端达到并保持最大张角。进一步,所述牵移机构包括与组织夹臂相连接的弹性夹,所述弹性夹的两个弹性夹臂的朝向保护套内壁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弹性夹的张开弹性使得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紧紧地压靠在保护套内壁上;两个弹性夹臂的彼此相对的一侧还分别设有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所述钳夹部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之间。进一步,所述钳夹部包括套设在保护套外面的外管,所述保护套在其限位端一侧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外管上设有与保护套的限位孔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外管在定位孔处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当保护套和外管彼此相连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定位端依次穿过定位孔和限位孔并凸出在保护套的内侧,用于阻止保护套和外管彼此分离;当钳夹部拉动所述夹紧单元向保护套的限位端移动时,所述弹性夹上的其中一个弹性件顶部在弹力作用下伸入到所述限位孔中并将第二限位部顶出限位孔,使得外管便于与保护套相脱离,此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在弹力作用下张开,钳夹部的连接在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之间的连接端与所述牵移机构相脱离。进一步,所述钳夹部还包括设置在外管内的拉移杆,所述外管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的远离保护套的尾端设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中设有可在限位框内移动的索环,所述索环与拉移杆相连接,所述拉移杆的远离索环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之间,实现钳夹部与牵移机构的连接;所述固位部设置在限位框上,当夹紧单元移向保护套的夹口端直至夹紧端达到最大张角时,固位部限制索环于限位框内的位置,使得夹紧端保持最大张角。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拉移杆伸入保护套内部的一端设有索帽,所述索帽卡接在两个卡槽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内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组织夹臂位于第一限位部的两侧,用于防止夹紧单元从保护套内脱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内部于夹紧单元的两侧设有防转部,用于防止夹紧单元在保护套的内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织夹臂的一个夹紧端上设有V型凸起部,所述组织夹臂的另一个夹紧端上开设有与V型凸起部相对应的V型凹槽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限位孔、外管的定位孔和第二限位部的数量均为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保护套与夹紧单元为分体结构,夹紧单元可以在保护套内移动,夹紧单元的夹紧端所在处完全移至保护套夹口端的外部时,由于组织夹臂具有弹性和设置的固位部,即使组织夹臂的夹紧端碰触到软组织,组织夹臂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力,而且固位部能够阻止夹紧端向保护套内部移动,夹紧端也能保持最大的张角,不会再次闭合,避免了医生反复打开夹紧端,以此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操作难度。(2)夹头和钳夹部组成软组织钳夹,拉动拉移杆,使两个组织夹臂的夹紧端张角减小,方便将该软组织钳夹插入到内镜的管道。安装在外管上的第二限位部置于保护套的限位孔和外管的定位孔内,在拉动拉移杆时,能够防止保护套和外管发生相互移动,使得组织夹臂的夹紧端与保护套发生相对位移,以此减小两个夹紧端的张角,使得夹紧端夹持住软组织切口。(3)在手柄的尾端设置限位框,能够防止拉移杆移动的距离超过设定值。当索环碰触到限位框时,组织夹臂的夹紧端刚好闭合,提高操作的准确性。(4)在保护套的内部设置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杆,两个组织夹臂位于限位杆的两侧,能够防止整个夹紧单元从保护套内脱落。保护套的内部于夹紧单元的两侧设置防转部,用于防止夹紧单元在保护套的内发生相对转动,提高夹持位置的准确性。(5)组织夹臂的夹紧端上的V型凸起部和V型的凹槽部相互配合,能够增加夹紧端的夹紧程度,防止组织夹臂与软组织切口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软组织夹的结构图;图2和图8为本技术的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释放钳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的A-A向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I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图2中II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的保护套的剖面图。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10-保护套100-环形夹槽11-组织夹臂110-凸起部111-凹槽部12-第一限位部13-弹性夹130-第一弹性件131-第一挤压件132-第二弹性件133-第二挤压件14-防转部20-外管200-第二限位部21-拉移杆210-索帽211-索环22-手柄220-第一指环221-限位框30-释放钳主体31-第二指环32-推拉杆33-拉动环34-释放钳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软组织夹的夹头,包括保护套10和安装在保护套10内的夹紧单元,保护套10套设在夹紧单元外部,保护套10的一端为夹口端,另一端为限位端。夹紧单元伸出到保护套10夹口端外部的一端为夹紧端,夹紧单元的另一端伸入到保护套10的内部,该夹紧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件,保护套10在其限位端设置有与限位件相对应的限位孔。如图1和图2所示,夹紧单元包括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组织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n夹头部,所述夹头部包括保护套(10)和安装在保护套(10)内的夹紧单元,所述保护套(10)套设在夹紧单元外部,保护套(10)的一端为夹口端,另一端为限位端;所述夹紧单元伸出到保护套(10)夹口端外部的一端为夹紧端,所述夹紧单元的另一端伸入保护套(10)的内部;/n钳夹部,用于与所述夹紧单元相连,并移动夹紧单元在保护套(10)内的位置以控制夹紧单元夹紧端的张合状态;所述钳夹部上设置有固位部,当所述钳夹部将夹紧单元移向保护套(10)的夹口端直至夹紧端达到最大张角,固位部使得夹紧端保持最大张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组织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夹头部,所述夹头部包括保护套(10)和安装在保护套(10)内的夹紧单元,所述保护套(10)套设在夹紧单元外部,保护套(10)的一端为夹口端,另一端为限位端;所述夹紧单元伸出到保护套(10)夹口端外部的一端为夹紧端,所述夹紧单元的另一端伸入保护套(10)的内部;
钳夹部,用于与所述夹紧单元相连,并移动夹紧单元在保护套(10)内的位置以控制夹紧单元夹紧端的张合状态;所述钳夹部上设置有固位部,当所述钳夹部将夹紧单元移向保护套(10)的夹口端直至夹紧端达到最大张角,固位部使得夹紧端保持最大张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单元包括组织夹臂(11),所述组织夹臂(11)伸出在保护套(10)夹口端外侧的端头构成夹紧端;所述夹紧单元还包括与组织夹臂(11)相连的牵移机构,所述牵移机构挤压在保护套(10)内,用于固定住组织夹臂(11)伸入到保护套(10)内的位置,所述钳夹部的一端与牵移机构相连接,所述钳夹部推动牵移机构使得与其相连的组织夹臂(11)移至保护套(10)夹口端的外部,所述组织夹臂(11)的张开弹性使得其夹紧端达到并保持最大张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牵移机构包括与组织夹臂(11)相连接的弹性夹(13),所述弹性夹(13)的两个弹性夹臂的朝向保护套(10)内壁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弹性件(130)和第二弹性件(132),所述弹性夹(13)的张开弹性使得第一弹性件(130)和第二弹性件(132)紧紧地压靠在保护套(10)内壁上;两个弹性夹臂的彼此相对的一侧还分别设有第一挤压件(131)和第二挤压件(133),所述钳夹部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挤压件(131)和第二挤压件(133)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组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夹部包括套设在保护套(10)外面的外管(20),所述保护套(10)在其限位端一侧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外管(20)上设有与保护套(10)的限位孔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外管(20)在定位孔处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00);当保护套(10)和外管(20)彼此相连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200)的定位端依次穿过定位孔和限位孔并凸出在保护套(10)的内侧,用于阻止保护套(10)和外管(20)彼此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