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喷射部及人体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96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流喷射部及人体除湿机,气流喷射部,其接受来自送风单元产生的气流并向上喷出,包括外壳组件及带喷嘴的扁平壳体,所述的扁平壳体内具有气流腔,气流腔的入口部位设有可将气流进行导向扩散的导风部件;扁平壳体的上表面的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及外围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向上凸起的与气流腔相通的喷嘴;导风部件以引导一部分气流从外围区域上的喷嘴处向上喷出;一方面喷出的气流覆盖面较广,同时由于喷气孔的减少可增加喷气的高度,以照顾到浴后使用者的上半身范围。

Air jet and human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流喷射部及人体除湿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浴后的人体风干或烘干的设备,浴后使用者站立在除湿机上,除湿机向上喷射常温或经加热后的气流,以烘干湿漉漉的身体,尤其涉及一种人体除湿机的气流喷射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高,日常中许多卫生细节也越来越被重视。申请公布号为CN102755131A的环形出风的烘手机,授权公告号为CN201431412Y的烘手机导风结构,其公开了用于手部烘干的设备。授权公告号为CN2232249Y的烘足部之装置,其由一底座、触动开关、脚踏垫、水盘、鼓风轮、加热线圈、上盖及一紫外线灯管等组成;当使用者的脚置于该脚踏垫上时,在重力作用下即可启动该各触动开关使电路呈导通状态,而此时该各鼓风轮即会开始动作,以吹出热气,将潮湿的双脚烘干。申请公布号为CN105358027A的人体烘干机,包括机壳,由上部结合踏板的上机体与下机体构成;机盖单元,结合在上述机壳的上部;送风单元,凭借安装在上述机壳内部的高速旋转送风机的驱动而让外部空气流入内部;及压缩气室,针对流入上述送风单元的空气进行压缩后通过排放口的喷嘴吐出空气。该人体烘干机,排放口数量众多,且按阵列形式地覆盖在脚踏板上;虽然其气流的均匀化及密集度较好,但是在实施时会存在气流的喷射高度会不足以照顾到使用者的上半身位置;影响浴后烘干身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烘干效果的气流喷射部,进一步的提供具有上述气流喷射区的人体除湿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气流喷射部,其接受来自送风单元产生的气流并向上喷出,包括外壳组件及带喷嘴的扁平壳体,所述的扁平壳体内具有气流腔,所述的气流腔的入口部位设有可将气流进行导向扩散的导风部件;所述的扁平壳体的上表面的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及外围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向上凸起的与所述的气流腔相通的喷嘴;所述的导风部件以引导一部分气流从外围区域上的喷嘴处向上喷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扁平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钉组件相互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导风部件呈类似于八字型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扁平壳体内设有多个用于分散人体重量的承压部件。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导风部件、承压部件均以各占半段的方式分别分布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气流腔的入口部位设有将送风机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的PTC发热元件。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PTC发热元件位于所述的导风部件的气流上游位置。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气流腔的中心位置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的释放电极。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外壳组件的上表面为凹陷区域,所述的凹陷区域内设有可拆卸式脚踏板。本技术的另一个主题为:人体除湿机,包括一体化的送风单元及所述的气流喷射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气流腔内部的入口处增设可将气流进行导向扩散的导风部件;该导风部件以引导一部分气流从外围区域上的喷嘴处向上喷出;另一份气流从气流腔的中心区域上的喷嘴处喷出;一方面喷出的气流覆盖面较广,同时由于喷气孔的减少可增加喷气的高度,以照顾到浴后使用者的上半身范围。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机芯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机芯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机芯的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机芯的爆炸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示意图一;图9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示意图二;图10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示意图三;图11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所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的所以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一种人体除湿机,包括外壳组件001及内部的机芯002,外壳组件001内部形成容纳机芯002的空腔。如图4-7所示,机芯002包括内置送风单元003的机芯壳体004,机芯壳体004包括卧式壳体01及具有至少一个喷嘴23的扁平壳体02。送风单元003装配在卧式壳体01内。扁平壳体02内具有气流腔03,该气流腔03与卧式壳体01相通,使得送风单元003送出的气体从气流腔03的入口部位A输入,扁平壳体02及覆盖在其外部的外壳组件001形成气流喷射部,实现将送风单元003送出的气体向外喷射的功能。送风单元003包括高速旋转的送风机04。送风机04以横向卧式的方式安装在卧式壳体01内,卧式壳体01的侧端部设有进风口1,送风机04的吸入口2和转页正对卧式壳体01的进风口1。送风机04内部的电机驱动转页旋转,使得外部空气从进风口1以水平方向吸入至送风机04内部;此举使得送风机04的进风路径简化,进风更加顺畅,这能减少风阻,增加同等功效的送风机04的出风量,同时也能降低进风噪音。送风机卧式安装在卧式壳体内可降低人体除湿机的高度,以增加产品的整体协调性,满足客户对除湿机的扁平化要求。进一步地,送风机04转页高速旋转,将吸入外部气流转化为高速气流,再从送风机04的输出口3强制送出。优选地,送风机04的输出口3与气流腔03的入口部位A正对,使流动路径趋于直线的高速气流可直线、平稳、高速地流向扁平壳体02的气流腔03的入口部位A进而流入气流腔03内,避免了不必要的气流扩散,使气流传输更为高效。如图7所示,卧式壳体01包括筒状体4及端部盖板5,筒状体4的内径适配送风机04,送风机04通过减振构件固定装配在筒状体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流喷射部,其接受来自送风单元产生的气流并向上喷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及带喷嘴的扁平壳体,所述的扁平壳体内具有气流腔,所述的气流腔的入口部位设有可将气流进行导向扩散的导风部件;所述的扁平壳体的上表面的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及外围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向上凸起的与所述的气流腔相通的喷嘴;所述的导风部件以引导一部分气流从外围区域上的喷嘴处向上喷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流喷射部,其接受来自送风单元产生的气流并向上喷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及带喷嘴的扁平壳体,所述的扁平壳体内具有气流腔,所述的气流腔的入口部位设有可将气流进行导向扩散的导风部件;所述的扁平壳体的上表面的中心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及外围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向上凸起的与所述的气流腔相通的喷嘴;所述的导风部件以引导一部分气流从外围区域上的喷嘴处向上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喷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钉组件相互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喷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部件呈类似于八字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喷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壳体内设有多个用于分散人体重量的承压部件。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聪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欧博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