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幼先专利>正文

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941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23
一种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其包括与动力设备连接的输入盘(10)、与负载设备连接的输出盘(3),输出盘上固定连接有盘状的第一磁钢(4),输入盘上固定连接有盘状的第二磁钢(7),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彼此相吸,输出盘上旋有螺纹套(9),输入盘的右端沿径向延伸出一凸缘(14),在螺纹套右端壁上旋有螺钉(8)。其特点是,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通过磁力传递扭矩,使输入轴与输出轴同步转动,当负载扭矩过载大于磁力扭矩时,输出轴的转速低于输入轴,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磁力扭矩逐渐减小,对连接在输出轴和输入轴上的相关部件起到保护作用,转动螺纹套可改变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的间距,方便地设定磁力扭矩。

Permanent magnet load torque overload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其作用是当负载扭矩过载时,使输出轴无扭矩输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的结构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输入轴与动力设备连接,输出轴与负载设备连接,输入轴通过摩擦元件带动输出轴,当负载扭矩过大时,摩擦元件打滑,输出轴停止转动;其不足之处是,摩擦元件打滑时会发生摩擦,摩擦时容易损坏摩擦元件,使使用寿命下降;为此有人提出通过磁力耦合的方案来转递扭矩,以克服摩擦元件的不足,但负载扭矩过大时,磁力扭矩也会增大,不能有效地保护负载设备和动力设备,另外磁力扭矩的调节结构比较复杂,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当过载时输入轴转递给输出轴的磁力扭矩能自动降低,以保护动力设备和负载设备,另外磁力扭矩的调节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其包括与动力设备连接的输入轴11、与负载设备连接的输出轴1,输出轴的右端沿径向延伸出一输出盘3,输出盘上固定连接有盘状的第一磁钢4,输入轴的左端沿径向延伸出一输入盘10,输入盘上固定连接有盘状的第二磁钢7,其特征是,输入盘的直径小于输出盘的直径,第二磁钢的直径小于输入盘的直径,第二磁钢的直径与第一磁钢的直径相等,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彼此相吸,输出盘上旋有螺纹套9,输入盘的右端沿径向延伸出一凸缘14,螺纹套的右端能抵住凸缘,在螺纹套壁上旋有螺钉8,螺钉能与输入盘的外圆相贴。本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的原理是,第二磁钢与输入轴可视为一整体,第一磁钢与输出轴可视为一整体,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通过磁力传递扭矩,使输入轴与输出轴同步转动,当负载扭矩过载大于磁力扭矩时,输出轴的转速低于输入轴,由于螺纹套通过螺钉固定在输入盘上,螺纹套与输出盘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磁力扭矩逐渐减小。磁力扭矩的设定方法是,转动螺纹套可改变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的间距,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的间距越小磁力扭矩越大,反之亦然,当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的间距调节到合适位置时,将螺钉拧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通过磁力耦合传递扭矩,取消了摩擦元件,避免摩擦元件损坏而影响扭矩保护装置的运行;2、当过载时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的磁力扭矩能自动降低,对连接在输出轴和输入轴上的相关部件起到保护作用;3、磁力扭矩的设定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附图标志分别表示:1-输出轴、2-螺栓、3-输出盘、4-第一磁钢、5-第一环形板、6-第二环形板、7-第二磁钢、8-螺钉、9-螺纹套、10-输入盘、11-输入轴、12-负载设备的主轴、13-轴体、14-凸缘、15-键销、16-动力设备的主轴。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其包括与动力设备连接的输入轴11、与负载设备连接的输出轴1,输出轴的右端沿径向延伸出一输出盘3,输出盘上通过螺栓2和螺母连接有盘状的第一磁钢4,螺栓的凸缘端沉在第一磁钢中,输入轴的左端沿径向延伸出输入盘10,输入盘上通过螺栓2和螺母连接有盘状的第二磁钢7,螺栓的凸缘端沉在第二磁钢中,输入盘的直径小于输出盘的直径,第二磁钢的直径小于输入盘的直径,第二磁钢的直径与第一磁钢的直径相等,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彼此相吸,螺栓为3至6个对称布置,输出盘上旋有螺纹套9,输入盘的右端沿径向延伸出一凸缘14,螺纹套的右端能抵住凸缘,阻止输入盘自动向左移动,在螺纹套壁上旋有螺钉8,转动螺钉能使螺纹套固定在输入盘的外圆上,螺钉为3至6个对称地设置在螺纹套上。所述的输出盘向右延伸出一环体,第一磁钢置于输出盘的环体中,所述的输入盘向左延伸出一环体,第二磁钢置于输入盘的环体中,螺纹套旋在输出盘的环体上,螺钉使螺纹套固定在输入盘的环体上,这样可降低输出盘和输入盘的重量。所述的第一磁钢左端面上设有环形的凹部,第一磁钢的外缘部位为N极,第一磁钢的中心部位为S极,凹部的中装有第一环形板5,第一环形板的端面上设有能让螺栓穿过的孔,这样可使第一磁钢受力均匀,第二磁钢右端面上也设有环形的凹部,第二磁钢的外缘部位为S极,第二磁钢的中心部位为N极,凹部中装有第二环形板6,第二环形板的端面上设有能让螺栓穿过的孔。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由非导磁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的磁力线路径如图1虚线所示,由于磁力线的路径在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中,其磁阻较低,另外可降低漏磁,充分利用磁场能量。所述的输入盘的中心部位向左延伸出一轴体13,轴体穿过第二磁钢、第一磁钢进入输出轴的孔中,轴体与输出轴的孔相配合。这样可保证输入盘与输出盘的同心度。动力设备的主轴16可插入输入轴的孔中,输入轴的孔与动力设备的主轴之间设有键销15,输入轴与动力设备的主轴之间可沿轴向相对移动;负载设备的主轴12可插入输出轴的孔中,负载设备的主轴与输出轴之间设有键销,负载设备的主轴也可用其他方法与输出轴固定连接。当然动力设备的输出端也可套在输入轴上,动力设备的输出端与输入轴之间应能沿轴向相对移动。本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的原理是,第二磁钢与输入轴可视为一整体,第一磁钢与输出轴可视为一整体,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通过磁力传递扭矩,使输入轴与输出轴同步转动,当负载扭矩过载大于磁力扭矩时,输出轴的转速低于输入轴,由于螺纹套通过螺钉固定在输入盘上,螺纹套与输出盘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磁力扭矩逐渐减小;能可靠地保护负载设备和动力设备。如输入轴继续转动,螺纹套会与输出盘脱离。磁力扭矩的设定方法是,转动螺纹套可改变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的间距,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的间距越小磁力扭矩越大,反之亦然,当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的间距调节到合适位置时,将螺钉拧紧。当螺纹套与输出盘相脱离时,松开螺钉,由于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之间仍有较低的磁场吸力,转动螺纹套,螺纹套能再次旋在输出盘上。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单向转动的场合,如输入轴反向转动时,不能起到负载扭矩过载保护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其包括与动力设备连接的输入轴(11)、与负载设备连接的输出轴(1),输出轴的右端沿径向延伸出一输出盘(3),输出盘上固定连接有盘状的第一磁钢(4),输入轴的左端沿径向延伸出一输入盘(10),输入盘上固定连接有盘状的第二磁钢(7),其特征是,输入盘的直径小于输出盘的直径,第二磁钢的直径小于输入盘的直径,第二磁钢的直径与第一磁钢的直径相等,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彼此相吸,输出盘上旋有螺纹套(9),输入盘的右端沿径向延伸出一凸缘(14),螺纹套的右端能抵住凸缘,在螺纹套壁上旋有螺钉(8),螺钉能与输入盘的外圆相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式负载扭矩过载保护装置,其包括与动力设备连接的输入轴(11)、与负载设备连接的输出轴(1),输出轴的右端沿径向延伸出一输出盘(3),输出盘上固定连接有盘状的第一磁钢(4),输入轴的左端沿径向延伸出一输入盘(10),输入盘上固定连接有盘状的第二磁钢(7),其特征是,输入盘的直径小于输出盘的直径,第二磁钢的直径小于输入盘的直径,第二磁钢的直径与第一磁钢的直径相等,第二磁钢与第一磁钢彼此相吸,输出盘上旋有螺纹套(9),输入盘的右端沿径向延伸出一凸缘(14),螺纹套的右端能抵住凸缘,在螺纹套壁上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幼先
申请(专利权)人:丁幼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