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联机构,包括连接体和固定部,所述连接体包括相互咬合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表面均设置贯通两侧的凹槽,且凹槽的一侧侧壁为楔形面,另一侧为竖直面,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楔形面相互贴合,所述连接体的咬合处外部套装可以滑动的固定部,本快联机构采用两个具有楔形面的连接块进行咬合,并在外部套装滑套,从而实现两段连杆的连接,且只需将滑套滑开,即可将两个连接块断开,且结合时反向操作即可,拆卸过程简单快捷。
A fast link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联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快联机构。
技术介绍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连杆机构进行动力传递,但是在某些时候需要将连杆进行断开作业,如在进行玉米烘干机的设计时,需采用往复运动的排粮机构,减少机械运动对粮食造成的破碎,从而降低设备的破碎率,但是在使用时发现,排粮结构存在杂质清理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将用于传动的连杆断开,将排粮机构取下进行杂质清理,但是现有的连杆拆卸较为繁琐,且需要较为专业的拆卸工具和拆卸技能,造成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懒于对排粮机构进行清理,造成粮食烘干存在死角,严重影响烘干效率和烘干品质,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可快速拆卸的连杆连接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快联机构,采用两个具有楔形面的连接块进行咬合,并在外部套装滑套,从而实现两段连杆的连接,且只需将滑套滑开,即可将两个连接块断开,且结合时反向操作即可,拆卸过程简单快捷,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联机构,包括连接体和固定部,所述连接体包括相互咬合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表面均设置贯通两侧的凹槽,且凹槽的一侧侧壁为楔形面,另一侧为竖直面,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楔形面相互贴合,所述连接体的咬合处外部套装可以滑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滑套,所述滑套套装在连接体外部,所述滑套的表面垂直于第一连接块凹槽开口的方向设置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手拧螺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设置螺纹盲孔,所述滑套的表面沿自身滑动方向设置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内部贯穿设置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与第一连接块底部的螺纹通孔通过螺纹连接,当限位螺栓处于条形通孔最右端时,第二连接块处于滑套外部,通过设置限位螺栓,使滑套在滑动过程中不会与第一连接块脱离,同时当滑套滑动至最左端时,不会对第二连接块的脱离造成影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套设有螺纹通孔的一面靠近第二连接块的一端设置缺口,所述缺口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块的厚度,通过设置缺口,方便在滑套滑动至左端时将第二连接块取出,提升拆卸的便利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处于连接体两端的断面均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处于螺纹孔外部的部分通过螺纹配合安装锁紧螺母,两端通过螺纹设置连接杆,且连接杆外部设置锁紧螺母,有助于调整连接杆与螺纹孔的装配深度,以弥补楔形面磨损造成的轴向距离变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手拧螺栓底部接触的一面设置条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耐磨条,通过设置耐磨条,提升第二连接块与手拧螺栓接触位置的耐磨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块处于连接体内部的一端端面设置垫板,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垫板,消除长期使用造成楔形面磨损引起的间隙过大问题,从而保证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相互咬合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快联机构采用两个具有楔形面的连接块进行咬合,利用两个楔形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相互限定,而且楔形面的磨损并不会影响连接块的咬合,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在外部套装滑套,保证两个连接块之间的咬合稳定,从而实现两段连杆的连接,且只需将滑套滑开,即可将两个连接块断开,且结合时反向操作即可,且滑套采用手拧螺栓进行固定,整个拆卸过程单人无工具即可进行,拆卸过程简单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体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连接块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滑套示意图。图中:图中:1连接体、101第一连接块、102第二连接块、103耐磨条、104垫板、105螺纹孔、2固定部、201滑套、202手拧螺栓、203限位螺栓、3连接杆、301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快联机构,包括连接体1和固定部2,连接体1包括相互咬合的第一连接块101和第二连接块102,第一连接块101和第二连接块102的表面均设置贯通两侧的凹槽,且凹槽的一侧侧壁为楔形面,另一侧为竖直面,其中楔形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优选为8.5±0.5°,在此角度下,两个楔形面之间会出现机械自锁,即两个楔形面之间沿滑动方向的分力小于两者之间的最大静滑动摩擦力,因此连接体1两端即使施加再大的拉扯力也不会使两个楔形面发生相对滑动,第一连接块101与第二连接块102的楔形面相互贴合,连接体1的咬合处外部套装可以滑动的固定部2;固定部2包括滑套201,滑套201套装在连接体1外部,滑套201的表面垂直于第一连接块101凹槽开口的方向设置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手拧螺栓202,通过旋紧手拧螺栓202,使第一连接块101与第二连接块102之间相互挤压接触,从而使两个楔形面之间出现一定的挤压力。第一连接块101的底部设置螺纹盲孔,滑套201的表面沿自身滑动方向设置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部贯穿设置限位螺栓203,限位螺栓203与第一连接块101底部的螺纹通孔通过螺纹连接,当限位螺栓203处于条形通孔最右端时,第二连接块102处于滑套201外部,通过设置限位螺栓203,使滑套201在滑动过程中不会与第一连接块101脱离,同时当滑套201滑动至最左端时,不会对第二连接块102的脱离造成影响。滑套201设有螺纹通孔的一面靠近第二连接块102的一端设置缺口,缺口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块102的厚度,通过设置缺口,方便在滑套201滑动至左端时将第二连接块102取出,提升拆卸的便利性。第一连接块101和第二连接块102分别处于连接体1两端的断面均设置螺纹孔105,螺纹孔105内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连接杆3,连接杆3处于螺纹孔外部的部分通过螺纹配合安装锁紧螺母301,两端通过螺纹设置连接杆3,且连接杆3外部设置锁紧螺母301,有助于调整连接杆3与螺纹孔105的装配深度,以弥补楔形面磨损造成的轴向距离变化。第二连接块102与手拧螺栓202底部接触的一面设置条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部设置耐磨条103,通过设置耐磨条103,提升第二连接块102与手拧螺栓202接触位置的耐磨度,耐磨条103为调质后的45钢,具有高于连接块的耐磨度,有助于降低第二连接块102的表面磨损度,从而起到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第二连接块102处于连接体1内部的一端端面设置垫板104,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垫板104,消除长期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联机构,包括连接体(1)和固定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包括相互咬合的第一连接块(101)和第二连接块(102),所述第一连接块(101)和第二连接块(102)的表面均设置贯通两侧的凹槽,且凹槽的一侧侧壁为楔形面,另一侧为竖直面,所述第一连接块(101)与第二连接块(102)的楔形面相互贴合,所述连接体(1)的咬合处外部套装可以滑动的固定部(2);所述固定部(2)包括滑套(201),所述滑套(201)套装在连接体(1)外部,所述滑套(201)的表面垂直于第一连接块(101)凹槽开口的方向设置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手拧螺栓(2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联机构,包括连接体(1)和固定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包括相互咬合的第一连接块(101)和第二连接块(102),所述第一连接块(101)和第二连接块(102)的表面均设置贯通两侧的凹槽,且凹槽的一侧侧壁为楔形面,另一侧为竖直面,所述第一连接块(101)与第二连接块(102)的楔形面相互贴合,所述连接体(1)的咬合处外部套装可以滑动的固定部(2);所述固定部(2)包括滑套(201),所述滑套(201)套装在连接体(1)外部,所述滑套(201)的表面垂直于第一连接块(101)凹槽开口的方向设置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手拧螺栓(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01)的底部设置螺纹盲孔,所述滑套(201)的表面沿自身滑动方向设置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内部贯穿设置限位螺栓(203),所述限位螺栓(203)与第一连接块(101)底部的螺纹通孔通过螺纹连接,当限位螺栓(203)处于条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广雷,冯海凤,王绥元,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金铭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