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78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油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其通过对油液进行离心作用,方便对油液中的杂质和水分进行分离作用,方便对油液进行净化,防止油液中的杂质和水分对发动机缸体造成损伤,提高油液燃烧效率,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喷油器本体、喷油嘴、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喷油器本体的右端与喷油嘴的左端连接,喷油器本体的底端与第一油管的顶端连通,喷油器本体的左端中部与第二油管的右端连通;还包括分离仓、第一密封圈、第一盖板、第一螺栓、第三油管、支撑柱、滤芯、固定块和两组支撑杆。

A split injecto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
本技术涉及喷油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分体式喷油器体是一种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喷油的辅助装置,其在喷油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分体式喷油器体包括喷油器本体、喷油嘴、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喷油器本体的右端与喷油嘴的左端连接,喷油器本体的底端与第一油管的顶端连通,喷油器本体的左端中部与第二油管的右端连通;现有的分体式喷油器体使用时,首先外界油液通过第一油管进入喷油器本体内部,喷油器本体内的油液聚集并且压力增大,喷油器本体供油时,喷油器本体内的油液通过喷油嘴右端喷出,喷油器本体闲置时,喷油器本体内的油液进行重复聚集,喷油器本体内的少部分油液通过第二油管回流至外界油箱中即可;现有的分体式喷油器体使用中发现,通过第一油管进入喷油器本体内的油液中存在少量杂质和水分,油液中的杂质与水分进入喷油器本体内部并通过喷油嘴排入发动机的缸体中改进行燃烧,杂质与水分影响油液的燃烧效率,导致油液不能充分燃烧,能源利用率较低,同时杂质与水分经过燃烧对发动机的缸体造成损伤,导致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对油液进行离心作用,方便对油液中的杂质和水分进行分离作用,方便对油液进行净化,防止油液中的杂质和水分对发动机缸体造成损伤,提高油液燃烧效率,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分体式喷油器体。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包括喷油器本体、喷油嘴、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喷油器本体的右端与喷油嘴的左端连接,喷油器本体的底端与第一油管的顶端连通,喷油器本体的左端中部与第二油管的右端连通;还包括分离仓、第一密封圈、第一盖板、第一螺栓、第三油管、支撑柱、滤芯、固定块和两组支撑杆,分离仓位于喷油器本体的下方,分离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端连通设置有维修口,维修口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密封口,第一密封圈位于密封口内部,第一密封圈的右端与密封口的右端贴紧,第一密封圈的左端与分离仓的左端平齐,第一盖板的右端盖装在维修口的左端并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分离仓的左端,第三油管的右端穿过第一盖板与第一密封圈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左侧,第三油管分别与第一密封圈和第一盖板密封连接,支撑柱的右端与第一腔体右端中部连接,支撑柱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通油孔,第一油管的左端穿过分离仓的左端中部并与通油孔的右端连通,滤芯位于第一腔体内部,滤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腔体,滤芯的右端中部与支撑柱的左端可转动连接,通油孔的左端与第二腔体右端连通,滤芯的外壁均匀倾斜安装有多组搅拌叶,多组搅拌叶倾斜方向相同,滤芯的左端与固定块的右端可转动连接,固定块的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分别与两组支撑杆的内端连接,两组支撑杆的外端分别与第一腔体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还包括第四油管、收集仓、第二密封圈和第二盖板,第四油管顶端与第一腔体底端右侧连通,收集仓位于分离仓的下方,收集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腔体,第四油管的底端与第三腔体顶端右侧连通,第三腔体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清理口,第二密封圈的右端盖装在清理口的左端,第二盖板的右端与第二密封圈的左端连接,第二盖板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收集仓的左端。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还包括两组支撑板和过滤板,两组支撑板均位于第三腔体内部,两组支撑板的外端分别与第三腔体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连接,两组支撑板的右端分别与过滤板的左端上侧和下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还包括排水管和排水阀,排水管的右端与第三腔体左端下侧连通,排水阀安装在排水管上并与排水管连通。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还包括排污管和排污阀,排污管的左端与第三腔体右端下侧连通,排污阀安装在排污管上并与排污管连通。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还包括第三密封圈和玻璃,第三腔体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观察孔,观察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密封口,第三密封圈位于密封口内,第三密封圈的左端与密封口的左端连接,第三密封圈的右端与玻璃的左端连接诶,玻璃的外壁与密封口的内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还包括油阀,油阀安装在第四油管上并与第四油管连通。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还包括固定杆和压力表,固定杆的顶端穿过分离仓的底端左侧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底端左侧,压力表的顶端与固定杆的底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外界油液通过第三油管进入第一腔体内部,第一腔体内的油液通过多组搅拌叶和滤芯外壁进入第二腔体内部,第二腔体内的油液通过支撑柱进入第一油管内部,同时由于第一腔体内的油液沿多组搅拌叶倾斜方向流入第二腔体内部,油液推动多组搅拌叶转动,多组搅拌叶带动滤芯转动,多组搅拌叶调动第一腔体内的油液旋转,使油液进行离心运动,油液中的杂质与水分同时进行离心运动,由于杂质与水分的密度大于油液,杂质与水分分离至第一腔体内壁上,纯净的油液通过滤芯进入第二腔体内部并通过支撑柱进入第一油管内部,通过对油液进行离心作用,方便对油液中的杂质和水分进行分离作用,方便对油液进行净化,防止油液中的杂质和水分对发动机缸体造成损伤,提高油液燃烧效率,同时滤芯与多组搅拌叶可通过油液带动旋转,节省再次添加动力装置带动滤芯和多组搅拌叶转动的成本,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收集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滤芯倾斜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收集仓右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喷油器本体;2、喷油嘴;3、第一油管;4、第二油管;5、分离仓;6、第一密封圈;7、第一盖板;8、第一螺栓;9、第三油管;10、支撑柱;11、滤芯;12、搅拌叶;13、固定块;14、支撑杆;15、第四油管;16、收集仓;17、第二密封圈;18、第二盖板;19、第二螺栓;20、支撑板;21、过滤板;22、排水管;23、排水阀;24、排污管;25、排污阀;26、第三密封圈;27、玻璃;28、油阀;29、固定杆;30、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包括喷油器本体1、喷油嘴2、第一油管3和第二油管4,喷油器本体1的右端与喷油嘴2的左端连接,喷油器本体1的底端与第一油管3的顶端连通,喷油器本体1的左端中部与第二油管4的右端连通;还包括分离仓5、第一密封圈6、第一盖板7、第一螺栓8、第三油管9、支撑柱10、滤芯11、固定块13和两组支撑杆14,分离仓5位于喷油器本体1的下方,分离仓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端连通设置有维修口,维修口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密封口,第一密封圈6位于密封口内部,第一密封圈6的右端与密封口的右端贴紧,第一密封圈6的左端与分离仓5的左端平齐,第一盖板7的右端盖装在维修口的左端并通过第一螺栓8安装在分离仓5的左端,第三油管9的右端穿过第一盖板7与第一密封圈6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左侧,第三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包括喷油器本体(1)、喷油嘴(2)、第一油管(3)和第二油管(4),喷油器本体(1)的右端与喷油嘴(2)的左端连接,喷油器本体(1)的底端与第一油管(3)的顶端连通,喷油器本体(1)的左端中部与第二油管(4)的右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仓(5)、第一密封圈(6)、第一盖板(7)、第一螺栓(8)、第三油管(9)、支撑柱(10)、滤芯(11)、固定块(13)和两组支撑杆(14),分离仓(5)位于喷油器本体(1)的下方,分离仓(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端连通设置有维修口,维修口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密封口,第一密封圈(6)位于密封口内部,第一密封圈(6)的右端与密封口的右端贴紧,第一密封圈(6)的左端与分离仓(5)的左端平齐,第一盖板(7)的右端盖装在维修口的左端并通过第一螺栓(8)安装在分离仓(5)的左端,第三油管(9)的右端穿过第一盖板(7)与第一密封圈(6)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左侧,第三油管(9)分别与第一密封圈(6)和第一盖板(7)密封连接,支撑柱(10)的右端与第一腔体右端中部连接,支撑柱(10)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通油孔,第一油管(3)的左端穿过分离仓(5)的左端中部并与通油孔的右端连通,滤芯(11)位于第一腔体内部,滤芯(1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腔体,滤芯(11)的右端中部与支撑柱(10)的左端可转动连接,通油孔的左端与第二腔体右端连通,滤芯(11)的外壁均匀倾斜安装有多组搅拌叶(12),多组搅拌叶(12)倾斜方向相同,滤芯(11)的左端与固定块(13)的右端可转动连接,固定块(13)的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分别与两组支撑杆(14)的内端连接,两组支撑杆(14)的外端分别与第一腔体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包括喷油器本体(1)、喷油嘴(2)、第一油管(3)和第二油管(4),喷油器本体(1)的右端与喷油嘴(2)的左端连接,喷油器本体(1)的底端与第一油管(3)的顶端连通,喷油器本体(1)的左端中部与第二油管(4)的右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仓(5)、第一密封圈(6)、第一盖板(7)、第一螺栓(8)、第三油管(9)、支撑柱(10)、滤芯(11)、固定块(13)和两组支撑杆(14),分离仓(5)位于喷油器本体(1)的下方,分离仓(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端连通设置有维修口,维修口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密封口,第一密封圈(6)位于密封口内部,第一密封圈(6)的右端与密封口的右端贴紧,第一密封圈(6)的左端与分离仓(5)的左端平齐,第一盖板(7)的右端盖装在维修口的左端并通过第一螺栓(8)安装在分离仓(5)的左端,第三油管(9)的右端穿过第一盖板(7)与第一密封圈(6)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左侧,第三油管(9)分别与第一密封圈(6)和第一盖板(7)密封连接,支撑柱(10)的右端与第一腔体右端中部连接,支撑柱(10)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通油孔,第一油管(3)的左端穿过分离仓(5)的左端中部并与通油孔的右端连通,滤芯(11)位于第一腔体内部,滤芯(1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腔体,滤芯(11)的右端中部与支撑柱(10)的左端可转动连接,通油孔的左端与第二腔体右端连通,滤芯(11)的外壁均匀倾斜安装有多组搅拌叶(12),多组搅拌叶(12)倾斜方向相同,滤芯(11)的左端与固定块(13)的右端可转动连接,固定块(13)的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分别与两组支撑杆(14)的内端连接,两组支撑杆(14)的外端分别与第一腔体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喷油器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油管(15)、收集仓(16)、第二密封圈(17)和第二盖板(18),第四油管(15)顶端与第一腔体底端右侧连通,收集仓(16)位于分离仓(5)的下方,收集仓(16)的内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静丽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恒信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