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扩鞋器,属于扩鞋器技术领域。一种可调节扩鞋器,包括上撑模、下撑模及调节杆,上撑模及下撑模内设置有连接柱,上撑模设置有通孔,上撑模及下撑模内开凿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下撑模内开凿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支撑卡柱,连接柱及凹槽内设置有圆孔,上撑模与下撑模通过连接柱螺栓连接,支撑卡柱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支撑卡柱与下撑模通过螺钉连接,螺栓及螺钉上嵌套安装有弹簧,上撑模及下撑模滑槽内设置凸起,凸起左低右高,滑槽左高右低,移动块在滑槽内滑动时不会卡死,便于将上撑模及下撑模撑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扩鞋器,能够垫高脚背、防皱塑形,可以有效的解决鞋子磨脚、挤脚、变形等问题。
An adjustable shoe expa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扩鞋器
本技术涉及扩鞋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扩鞋器。
技术介绍
现实生活中,鞋子是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鞋子的数量和种类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也变得越来越多,皮鞋、运动鞋、布鞋、拖鞋等不同种类的鞋子均为人们所必须。然而人们在购买鞋子及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尺码偏小或者鞋子在清洗后缩小而造成磨脚、挤脚、变形等问题,给人们行走过程中造成一定影响。根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左右脚鞋子,能够有效快速地解决鞋子偏小、磨脚、挤脚、变形等诸多问题的扩鞋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鞋子磨脚、挤脚、变形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扩鞋器,包括上撑模、下撑模及调节杆,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内设置有连接柱,所述上撑模设置有通孔,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内开凿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下撑模内开凿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支撑卡柱。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及凹槽内设置有圆孔,所述上撑模与下撑模通过连接柱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卡柱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卡柱与下撑模通过螺钉连接,将支持卡柱固定在凹槽内,使用时不会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螺栓及螺钉上嵌套安装有弹簧,上撑模及下撑模上下分开时留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优选的,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滑槽内均设置凸起,所述凸起左低右高,所述滑槽左高右低,便于移动块滑动。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及滑槽之间连接有加强筋,防止上撑模及下撑模上下分开时相互挤压而开裂。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及支撑卡柱上设置有圆孔,所述支撑卡柱的圆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调节杆通过在圆孔内转动来驱动移动块的移动。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尾端直径小于调节杆整体的直径,所述移动块嵌套安装于调节杆尾端,所述移动块整体为梯形,所述移动块一端设置有螺母槽,所述移动块两侧安装有垫片及螺母,移动块的形状结构与滑槽及凸起的结构设计相结合,防止移动块卡死在滑槽内。优选的,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整体上左右对称,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表面为弧面,能够适用于左右脚,使用方便。优选的,所述上撑模设置有透气孔。本技术一种可调节扩鞋器,能够垫高脚背、防皱塑形,可以有效的解决鞋子磨脚、挤脚、变形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调节杆整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支撑卡柱及支撑卡柱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调节杆与移动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下撑模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上撑模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节杆、2下撑模、3上撑模、4通孔、5凹槽、6滑槽、7凸起、8加强筋、9连接柱、10支撑卡柱、11移动块、12螺栓、13弹簧、14螺母、15螺纹孔、16螺母槽、17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6,一种可调节扩鞋器,包括上撑模3、下撑模2及调节杆1,上撑模3及下撑模2内设置有连接柱9,上撑模3设置有通孔4,上撑模3及下撑模2内开凿有滑槽6,滑槽6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1,下撑模2内开凿有凹槽5,凹槽5内安装有支撑卡柱10,支撑卡柱10与通孔4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上撑模3与下撑模2闭合时,支撑卡柱10不会与上撑模3相互挤压,连接柱9及凹槽5内设置有圆孔,上撑模3与下撑模2通过连接柱9螺栓12连接,支撑卡柱10底端设置有螺纹孔15,支撑卡柱10与下撑模2通过螺钉连接,支撑卡柱10固定在凹槽5内,调节杆1转动时支撑卡柱10不会前后移动,提高使用的稳定性,螺栓12及螺钉上嵌套安装有弹簧13,上撑模3及下撑模2上下分开时留有一定的伸缩空间,弹簧13起到伸缩的作用,上撑模3及下撑模2滑槽6内均设置凸起7,凸起7左低右高,滑槽6左高右低,凸起7与滑槽6高低位不同,便于移动块11滑动,同时减少了材料使用,降低了成本,连接柱9及滑槽6之间连接有加强筋8,防止上撑模3及下撑模2上下分开时相互挤压而开裂,起到保护作用,移动块11及支撑卡柱10上设置有圆孔,支撑卡柱10的圆孔内设置有内螺纹,调节杆1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调节杆1通过在圆孔内转动来驱动移动块11的滑动,调节杆1尾端直径小于调节杆1整体的直径,移动块11嵌套安装于调节杆1尾端,移动块11整体为梯形,移动块11一端设置有螺母槽16,移动块11两侧安装有垫片及螺母14,移动块11的整体形状结构与滑槽6及凸起7的结构设计相结合,防止移动块11滑动时卡死在滑槽6内,上撑模3及下撑模2整体上左右对称,上撑模3及下撑模2表面为弧面,能够适用于左右脚,使用方便,上撑模3设置有透气孔1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可调节扩鞋器放置于鞋内,转动调节杆1,调节杆1通过支撑卡柱10进行转动,调节杆1的尾端连接有移动块11,移动块11在调节杆1的转动带动下在滑槽6内向前移动,滑槽6内凸起7左低右高,移动块11安装在滑槽6内与凸起7的高低位相反,这样移动块11向前滑动时将上撑模3及下撑模2向上下两个方向撑开,从而将鞋背垫高,同时进行塑形除皱;使用结束后,将调节杆1向另外一个方向转动,移动块11在调节杆1的作用下在滑槽6内向后滑动,此时上撑模3及下撑模2闭合,闭合时支撑卡柱10上端位于通孔4中,支撑卡柱10不会与上撑模3相挤压。本技术一种可调节扩鞋器,能够垫高脚背、防皱塑形,可以有效的解决鞋子磨脚、挤脚、变形等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扩鞋器,包括上撑模、下撑模及调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内设置有连接柱,所述上撑模设置有通孔,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内开凿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下撑模内开凿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支撑卡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扩鞋器,包括上撑模、下撑模及调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内设置有连接柱,所述上撑模设置有通孔,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内开凿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下撑模内开凿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支撑卡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及凹槽内设置有圆孔,所述上撑模与下撑模通过连接柱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卡柱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卡柱与下撑模通过螺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及螺钉上嵌套安装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扩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模及下撑模滑槽内均设置凸起,所述凸起左低右高,所述滑槽左高右低。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卢姗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