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引排水系统包括:固设于初支结构外侧的截水结构;置于截水结构之上的引水结构,引水结构穿过初支结构并从初支结构的内侧穿出,引水结构收集初支结构和竖井内壁之间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引流至初支结构的内侧;置于竖井内并位于初支结构内侧的排水结构,排水结构用于收集引水结构引流至初支结构内侧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从竖井内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引排的方式将初支结构和竖井内壁之间的渗漏水引至竖井内并排出,避免了渗漏水在开挖面淤积而影响开挖面施工的问题,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The drainage system for the primary support structure of the underground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下工程
,特指一种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地下工程暗挖竖井施工过程中经常遇有地层层间滞水或地下管线渗漏水,层间滞水或地下管线渗漏水经初支结构背后空隙和初支结构表面流至开挖面遇土后致使开挖面有大量积水和淤泥,从而极大地影响施工效率,给现场施工带来非常大的困难。针对此问题,传统的处理措施通常采用在竖井内设污水泵进行抽排,并搭配深孔注浆和初支背后注浆止水,然而从现场实际实施经验效果上看,注浆止水效果很不理想,难以实现止水的效果。污水泵长时间连续作业也很容易堵塞和故障,造成排水中断,从而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解决现有的注浆止水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止水的效果以及污水排抽排容易发生堵塞和故障而导致排水中断进而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所述初支结构围设于所述竖井内,所述初支结构靠近竖井内壁的一侧为外侧,远离所述竖井内壁的一侧为内侧;所述初支结构与所述竖井内壁之间留设有间隙;所述引排水系统包括:固设于所述初支结构外侧的截水结构,所述截水结构沿所述初支结构的设置方向通长设置,且所述截水结构部分插入所述竖井内壁的土体内;置于所述截水结构之上的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穿过所述初支结构并从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穿出,所述引水结构收集所述初支结构和竖井内壁之间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引流至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以及置于所述竖井内并位于所述初支结构内侧的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用于收集所述引水结构引流至所述初支结构内侧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从所述竖井内排出。本技术采用引排的方式将初支结构和竖井内壁之间的渗漏水引至竖井内并排出,利用截水结构阻截间隙内的渗漏水,进而配合引水结构将阻截的渗漏水导引至初支结构的内侧,并通过排水结构同一向外排出。本技术的引排方式的引排水系统,避免了渗漏水在开挖面淤积而影响开挖面施工的问题,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面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槽口朝上设置,用于收集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面的渗漏水;所述接水槽的底部连接有一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结构连通。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引水结构包括软式透水管和导水管;所述软式透水管置于所述截水结构之上,并围设于所述初支结构外侧,所述软式透水管的两个端口对接;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截水结构并置于所述软式透水管的内部,另一端穿过所述初支结构并从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穿出而与所述排水结构连通。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截水结构包括竖向连接板和与所述竖向连接板垂直连接的横向止水板;所述竖向连接板贴设固定于所述初支结构的外侧,所述横向止水板支撑于所述初支结构和所述竖井内壁之间且所述横向止水板的端部部分插入所述竖井内壁的土体内。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置于所述竖井内的集水桶和置于所述集水桶内的污水泵;所述集水桶用于收集所述引水结构引流至所述初支结构内侧的渗漏水;所述污水泵的泵管从所述竖井的井口伸出,用于将所述集水桶内收集的水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设于竖井内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中截水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中引水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中接水槽和输水管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用于解决暗挖竖井初支结构背后及初支结构表面渗漏水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引排的方式,将初支结构背后的地层层间滞水和/或地下管线渗漏水在竖井的中部利用截水结构进行阻截,阻截后通过引水结构将其过滤并导引至初支结构内侧,通过设置的竖井内的排水结构将引水结构导引的渗漏水排出。本技术具有安全可靠、取材方便、经济实用、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竖井初支结构的渗漏水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设于竖井内的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30用于解决竖井21内的渗漏水问题,该竖井21开挖形成于土体10内,初支结构212围设于竖井21内,该初支结构212用于支护竖井内壁211,初支结构212靠近竖井内壁211的一侧为外侧,远离竖井内壁211的一侧为内侧,该初支结构212与竖井内壁211之间留设有间隙213;本技术的引排水系统30包括截水结构31、引水结构32以及排水结构33,其中的截水结构31固设于初支结构212外侧,该截水结构31沿初支结构212的设置方向通长设置,且截水结构31部分插入到竖井内壁211的土体10内;引水结构32置于截水结构31之上,该引水结构32穿过初支结构212并从初支结构212的内侧穿出,该引水结构32收集初支结构212和竖井内壁211之间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引流至初支结构212的内侧;排水结构33置于竖井21内,该排水结构33用于收集引水结构32引流至初支结构212内侧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从竖井21内排出。具体地,竖井21的截面呈方形,初支结构212也呈方形贴设于竖井内壁211处,初支结构212用于支护竖井内壁211,提高竖井21的结构稳定性。截水结构31挡设于初支结构212和竖井内壁211的间隙213处,该截水结构31呈环形,围绕着初支结构212的外侧设置,截水结构31将间隙213的上下阻隔开,这样使得土体10内位于截水结构31标高之上的水(包括地层层间滞水和/或地下管线渗漏水)流至截水结构31之上,从而被截水结构31阻截。引水结构32将阻截在截水结构31之上的渗漏水引流到排水结构33内,进而通过排水结构33排出。利用截水结构31和引水结构32将初支结构212外侧的渗漏水阻截封堵并导流排出,阻止了渗漏水继续演初支结构212外侧的间隙213向下流,可有效避免渗漏水对开挖面的影响。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引排水系统30还包括固设于初支结构212的内侧面的接水槽34,该接水槽34的槽口朝上设置,用于收集初支结构212的内侧面的渗漏水;在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所述初支结构围设于所述竖井内,所述初支结构靠近竖井内壁的一侧为外侧,远离所述竖井内壁的一侧为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支结构与所述竖井内壁之间留设有间隙;所述引排水系统包括:/n固设于所述初支结构外侧的截水结构,所述截水结构沿所述初支结构的设置方向通长设置,且所述截水结构部分插入所述竖井内壁的土体内;/n置于所述截水结构之上的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穿过所述初支结构并从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穿出,所述引水结构收集所述初支结构和竖井内壁之间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引流至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以及/n置于所述竖井内并位于所述初支结构内侧的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用于收集所述引水结构引流至所述初支结构内侧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从所述竖井内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所述初支结构围设于所述竖井内,所述初支结构靠近竖井内壁的一侧为外侧,远离所述竖井内壁的一侧为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支结构与所述竖井内壁之间留设有间隙;所述引排水系统包括:
固设于所述初支结构外侧的截水结构,所述截水结构沿所述初支结构的设置方向通长设置,且所述截水结构部分插入所述竖井内壁的土体内;
置于所述截水结构之上的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穿过所述初支结构并从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穿出,所述引水结构收集所述初支结构和竖井内壁之间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引流至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以及
置于所述竖井内并位于所述初支结构内侧的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用于收集所述引水结构引流至所述初支结构内侧的渗漏水并将收集的渗漏水从所述竖井内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暗挖竖井初支结构的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面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槽口朝上设置,用于收集所述初支结构的内侧面的渗漏水;
所述接水槽的底部连接有一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结构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重之,刘志伟,寇鼎涛,路清泉,王世伟,安建伟,曾成钢,梅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