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该手套包括:手掌部,所述手掌部上设置有五根指套,其中,拇指指套通过覆盖在虎口处的弹性连接带与手掌部连接,手掌部设置有供拇指伸出的拇指开口,所述拇指指套上设置有能够控制其向手心侧或手背侧偏移的拉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使患者的手指分离开,避免指缝处皮肤长时间接触而出现破溃;根据患者拇指变形的位置来调整拇指指套的位置,能够与患者手部形态相匹配,虎口处的连接带能够保护患者拇指与食指指缝的皮肤不接触。
A kind of gloves to avoid the skin damage of deformed fin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
技术介绍
在护理监护室的昏迷患者时,为了防止其因手指长期不能活动,而造成指缝间皮肤破溃的问题,医护人员会在患者的手上套有分指手套,以避免指缝间的皮肤相接触。在昏迷患者中,因既往史有帕金森病等原因,手指会出现变形、浮肿,尤其是大拇指错位严重,如图1所示为患者右手,图中大拇指的位置较之常人向手心错位明显,普通的手套难以穿套。因此,本领域亟待一种为手指出现错位的昏迷患者配带的手套,能够避免患者手指缝皮肤破溃的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手指指缝间皮肤破溃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该手套包括:手掌部,所述手掌部上设置有五根指套,其中,拇指指套通过覆盖在虎口处的弹性连接带与手掌部连接,手掌部设置有供拇指伸出的拇指开口,所述拇指指套上设置有能够控制其向手心侧或手背侧偏移的拉扯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指套末端设置有供手指伸出的手指伸出口。进一步的,所述指套长度小于手指根部的指节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拉扯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掌部的手心侧和手背侧的第一粘接部和连接在所述拇指指套的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能够相互粘连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分别为能够相互粘贴的钩面和毛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粘接部通过弹性拉扯带与所述拇指指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指套之间设置有分指卡,所述分指卡固定在所述手套上。进一步的,所述分指卡呈“U”型,包括位于指缝处的底部和向相邻两个指套延伸的翼部。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和所述翼部的横截面呈“U”型。进一步的,所述分指卡由医用硅胶或医用橡胶制成。使用时,先将患者手部伸入本技术手套的手掌部,再将患者手指伸入对应的指套中,通过拉扯结构将拇指指套的位置进行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能够使患者的手指分离开,避免指缝处皮肤长时间接触而出现破溃;根据患者拇指变形的位置来调整拇指指套的位置,能够与患者手部形态相匹配,虎口处的连接带能够保护患者拇指与食指指缝的皮肤不接触;指套末端的手指伸出口能使患者手指伸出,便于手指皮肤的透气;较短的指套长度在保证指缝皮肤不相接触的同时进一步的提升手指皮肤的透气性;拉扯结构通过粘连的方式相连接,便于快速调整拇指指套的位置,便于穿戴和脱卸手套;弹性拉扯带能够拉紧拇指指套;分指卡加强了指缝的支撑,避免手指在指缝处相贴靠;分指卡的结构与手指侧部相贴合,提高手套穿带的舒适度;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等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患者变形的右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的示意;图3为图2背面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指卡的横截面示意图;图标:1-手掌部;2-分指卡;3-指套;4-手指伸出口;5-弹性连接带;6-拇指指套;7-拇指开口;8-弹性拉扯带;9-钩面;10-第二粘接部;11-伸入口;12-第一粘接部;13-底部;14-翼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的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手套具体包括:手掌部1,手掌部1的下端设置有供患者手伸入手套的伸入口11,手掌部1上设置有五根指套3,其中,拇指指套6通过覆盖在虎口处的弹性连接带5与手掌部1连接,手掌部1设置有供拇指伸出手掌部1的拇指开口7,拇指指套6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拇指指套6向手心侧或手背侧偏移的拉扯结构。在使用时,先将患者手部从伸入口11伸入手套的手掌部1,再将患者手指伸入对应的指套3中,通过拉扯结构将拇指指套6的位置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能够使患者的手指分离开,避免指缝处皮肤长时间接触而出现破溃;根据患者拇指变形的位置来调整拇指指套6的位置,能够与患者手部形态相匹配,虎口处的弹性连接带5能够保护患者拇指与食指指缝的皮肤不接触。在另一种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指套3末端设置有供手指伸出的手指伸出口4。指套3末端的手指伸出口4能使患者手指伸出,便于手指皮肤的透气。在另一种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指套3长度小于手指根部的指节长度。较短的指套3长度在保证指缝皮肤不相接触的同时进一步的提升手指皮肤的透气性。在另一种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拉扯结构包括:第一粘接部12和第二粘接部10,第一粘接部12设置在手掌部1的手心侧和手背侧,第二粘接部10连接在拇指指套6上,第一粘接部12和第二粘接部10能够相互粘连固定。第一粘接部12和第二粘接部10具体为魔术贴结构,第一粘接部12和第二粘接部10分别为能够相互粘贴的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手套包括:手掌部,所述手掌部上设置有五根指套,其中,拇指指套通过覆盖在虎口处的弹性连接带与手掌部连接,手掌部设置有供拇指伸出的拇指开口,所述拇指指套上设置有能够控制其向手心侧或手背侧偏移的拉扯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变形手指皮肤破溃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手套包括:手掌部,所述手掌部上设置有五根指套,其中,拇指指套通过覆盖在虎口处的弹性连接带与手掌部连接,手掌部设置有供拇指伸出的拇指开口,所述拇指指套上设置有能够控制其向手心侧或手背侧偏移的拉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末端设置有供手指伸出的手指伸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长度小于手指根部的指节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扯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掌部的手心侧和手背侧的第一粘接部和连接在所述拇指指套的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能够相互粘连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