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暗挖隧道仰拱腋角处架体搭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暗挖隧道仰拱腋角处架体搭设结构。
技术介绍
现如今国内地铁建设发展迅速,地铁区间隧道多为暗挖法施工或盾构法施工。暗挖隧道多为标准型马蹄形断面,暗挖法施工过程中因拱顶混凝土浇筑、初支基层面找平、现场临时作业等施工内容均涉及到施工架体搭设,因马蹄形断面(底板两侧为曲型腋角)的结构特点,施工架体搭设在腋角处往往无统一、固定施工方法,架体立杆无法与腋角密贴,架体整体稳定性差。在上部荷载作用下通常存在偏心受力的情况,存在较大的施工安全隐患。现场施工中经常采取一些临时的加固措施,例如在腋角处增加楔块、通过增加横向斜杆来传递腋角立杆的竖向作用力,但上述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易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且施工中无统一标准,实施难度大,且无法保证加固效果。在暗挖隧道二衬混凝土拱顶段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所承受竖向荷载非常大,腋角处的架体搭设不规范将直接影响整个架体的稳定性,所以必须予以重视并认真对待。鉴于传统的“木楔块”及“增加横向斜杆”等措施对于控制施工架体的整体刚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暗挖隧道仰拱腋角处架体搭设结构,设于暗挖隧道的相对两侧仰拱腋角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搭设结构包括:/n设于腋角处的两个传力底座,所述传力底座的底面与所述腋角贴合设置;/n设于所述两个传力底座之间的横杆,所述横杆的长度可调,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力底座固定;/n各所述传力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横杆的第一支撑部及用于固定架体立杆的第二支撑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挖隧道仰拱腋角处架体搭设结构,设于暗挖隧道的相对两侧仰拱腋角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搭设结构包括:
设于腋角处的两个传力底座,所述传力底座的底面与所述腋角贴合设置;
设于所述两个传力底座之间的横杆,所述横杆的长度可调,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力底座固定;
各所述传力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横杆的第一支撑部及用于固定架体立杆的第二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隧道仰拱腋角处架体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基座及与所述第一基座横向固定的横杆套管,所述第一基座的底面与所述传力底座贴合固定,所述第一基座的侧面与所述横杆套管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暗挖隧道仰拱腋角处架体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基座及竖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基座上的立杆套管,所述第二基座的底面与所述传力底座贴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暗挖隧道仰拱腋角处架体搭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基座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基座的侧面平齐,所述横杆套管固定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楠,彭嵚,杜劢,孙忠鹤,张济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