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634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鱼菜共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鱼缸底部电机旋转带动螺纹杆转动,带动软刷头向左运动,将鱼缸底部的残余物推向吸水管进水口处,一号齿轮随螺纹杆转动,带动二号齿轮转动,通过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吸水管将鱼缸内的水和残余物吸入,通过上水管将水撒在种植盒内,种植盒内的鹅卵石层、陶粒层、隔网和滤水棉对吸附上来的水进行净化,残余物化作养分被植物根系吸收,净化后的水通过虹吸机构流会鱼缸内,从而净化鱼缸水质和增加鱼缸水的含氧量,形成鱼草共生生态系统;鱼缸放置在鱼缸座上,鱼缸座底部装有轮子,轮子上装有刹车片,方便鱼缸的移动和固定。

A portable fish vegetable symbiosi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鱼菜共生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
技术介绍
鱼菜共生装置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如中国专利号CN201820299109.3,申请日为2018年03月05日,公告日为2018年09月28日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支架上部设有种植系统,支架下部设有养殖系统,该种植系统与该养殖系统连通,支架上还安装有提水轮,使用时,提水轮将养殖系统中的水送入种植系统。该鱼菜共生装置建立了植物—微生物—鱼生态关系,实现了养鱼种菜的可持续与循环,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常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鱼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克服了传统农业在增产的同时,存在的农业结构分散单一、经营方式简单粗放、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鱼缸和种植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缸上部分为玻璃材质,下部分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鱼缸内部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电机、螺纹杆和软刷头;所述螺纹杆左端穿过鱼缸与电机连接,右端穿过吸水机构与鱼缸右侧内部转动连接,并螺接软刷头;所述软刷头底部成呈倒三角状,并与鱼缸底部贴紧;所述鱼缸左侧底部设置有吸水机构;所述种植盒右端设有进食口和虹吸机构;所述虹吸机构位于进食口左侧;所述进食口连通鱼缸;所述鱼缸正上方设置有种植盒,底部四角装有轮子;所述轮子上安装有刹车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鱼缸和种植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缸上部分为玻璃材质,下部分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鱼缸内部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电机、螺纹杆和软刷头;所述螺纹杆左端穿过鱼缸与电机连接,右端穿过吸水机构与鱼缸右侧内部转动连接,并螺接软刷头;所述软刷头底部成呈倒三角状,并与鱼缸底部贴紧;所述鱼缸左侧底部设置有吸水机构;所述种植盒右端设有进食口和虹吸机构;所述虹吸机构位于进食口左侧;所述进食口连通鱼缸;所述鱼缸正上方设置有种植盒,底部四角装有轮子;所述轮子上安装有刹车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机构包括有一号齿轮、二号齿轮、齿轮杆、连杆、活塞、活塞腔和固定杆;所述一号齿轮与螺纹杆转动连接,二号齿轮位于一号齿轮正上方并与其外啮合,二号齿轮右侧面上设有圆柱;所述齿轮杆左端转动连接鱼缸内壁,右端固接二号齿轮;所述活塞置于活塞腔内,活塞上端连接有橡胶皮,橡胶皮与活塞板面上端中间固接;所述活塞板面两侧均布设有两个通孔,活塞下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伟伦
申请(专利权)人:悦田坊生态农业婺源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