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芯及钥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627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锁芯及钥匙,该锁芯包括壳体和芯体组件;壳体上设有钥匙插口;芯体组件沿轴线方向依次分布在壳体内,芯体组件的中心线与钥匙插口的中心线重合;壳体的外周上设有第一调节孔,芯体组件的部分周侧凸出于第一调节孔;芯体组件包括内轮转盘和外轮转盘,内轮转盘和外轮转盘均为圆环形,外轮转盘套设在内轮转盘的外周上;外轮转盘的内壁上设有盲孔,盲孔内安装有弹性元件和第一弹子;内轮转盘上设有弹子通孔,弹子通孔与盲孔一一对应;第二弹子远离对应的第一弹子的一端伸出内轮转盘的内壁;钥匙插口处设有与靠近钥匙插口的内轮转盘连接的受力内盘;受力内盘的内壁上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使用方便。

A lock cylinder and k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芯及钥匙
本技术属于锁具
,特别是一种锁芯及钥匙。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密码锁主要有三大类,即电子密码锁,纯机械密码锁和机电一体密码锁。它们各有优缺,一般的机械密码锁其密码固定,不可更改,而且相对来说这种密码锁容易被破解,若让外人知道密码就可能被恶意开锁造成一些后果;后来人们意识到这个缺点,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又专利技术了一种由微电子和一些机械组合而成的电子密码锁,比如现在的一些共享单车就是这类电子密码锁,目前也得到广泛应用。慢慢的这类锁也被人们认为其安全系数还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在前两种密码锁的基础上,人们又专利技术了一种更加安全的密码锁,机电一体密码锁,这种锁可以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工作。传统机械锁都是把锁芯用一组被弹簧顶着的微型铜柱(弹子)卡着,只有同时把这些微型铜柱顶到定子里面的时候转动钥匙带动锁芯转动才可以开锁,如果有一个铜柱没有顶起锁芯就不能开锁。而且这种锁的每一个微型铜柱都是固定在某一个方向或位置上的,在锁槽里的位置也就是固定的,微型铜柱的长度也是固定的。钥匙上的各种尺寸凹槽也是固定的,只有当钥匙上的刻槽把锁槽里不同的微型铜柱刚好顶到一定位置时才可以转动锁芯打开锁,这种设计决定了一把锁只能用固定的钥匙才可以打开。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密码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钥匙和锁芯结构都是固定的,同一把锁不可以更换其他钥匙或者说一把钥匙就只能开一把锁,这种锁的钥匙容易被恶意仿制,甚至能看到有人用铁丝、回形针之类的小物件可以打开锁。而一般的电子密码锁其缺点,由于锁具由一些微电子元件构成,易受电源影响,其次是一些微电子元器件稳定性和一些电路效应也会影响电子密码锁正常工作,比如受谐振等因素干扰而影响开锁。即使是对于一般机械密码锁,一些人经常随身带着很多钥匙,对应各个不同的锁,导致我们每天要拿一大串钥匙,很不方便,若钥匙丢失,没有其他备用钥匙就只能去请开锁师傅了,甚至更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芯及钥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可实现自由设置锁芯密码和自由调节钥匙,采用纯机械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密码锁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主要解决了人们携带多把钥匙的问题,而且相比电子密码锁,本技术不依赖电源,进一步提高了此技术专利技术的实用性。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锁芯,其中,包括壳体和芯体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钥匙插口;所述芯体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芯体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芯体组件沿轴线方向依次分布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芯体组件的中心线与所述钥匙插口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壳体的外周上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芯体组件的部分周侧凸出于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芯体组件包括内轮转盘和外轮转盘,所述内轮转盘和所述外轮转盘均为圆环形,所述外轮转盘套设在所述内轮转盘的外周上;所述外轮转盘的内壁上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安装有弹性元件和第一弹子,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盲孔的底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子连接;所述内轮转盘上设有弹子通孔,所述弹子通孔与所述盲孔一一对应,所述弹子通孔内安装有第二弹子,所述第二弹子与所述第一弹子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弹子抵靠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弹子上;所述第二弹子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一弹子的一端伸出所述内轮转盘的内壁;所述钥匙插口处设有与靠近所述钥匙插口的所述内轮转盘连接的受力内盘;所述受力内盘的内壁上设有卡槽。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后盖和外壳;所述后盖上设有螺纹柱体,所述外壳与所述螺纹柱体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体的中心线与所述芯体组件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螺纹柱体被设置为用于将所述芯体组件紧固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调节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周上。可选地,所述后盖的外周上设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沿所述后盖的外周均匀分布。可选地,所述外轮转盘的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柱,所述外轮转盘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的数量为所述第一限位柱数量的整数倍,一个所述外轮转盘上的第一限位柱能够插设到相邻的一所述外轮转盘上的所述第一限位孔内;所述第一限位孔绕所述外轮转盘的中心线均匀分布。可选地,所述内轮转盘的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柱,所述内轮转盘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的数量为所述第二限位柱数量的整数倍,一个所述内轮转盘上的第二限位柱能够插设到相邻的其它任一所述内轮转盘上的所述第二限位孔内;所述第二限位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二限位孔绕所述内轮转盘的中心线均匀分布。可选地,所述弹子通孔沿靠近所述内轮转盘中心线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弹子包括顶杆和外凸部,所述外凸部设置在所述顶杆靠近所述第一弹子一端的外周上;所述外凸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通孔滑动配合连接。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钥匙,其中,所述钥匙用于适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锁芯;所述钥匙包括主轴、钥匙盘和紧固组件;所述钥匙盘的数量等于所述锁芯中的芯体组件的数量;多个所述钥匙盘沿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依次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钥匙盘的外周上设有凹槽,每个所述钥匙盘上的所述凹槽与所述钥匙盘对应的所述芯体组件上的所述第二弹子一一对应,且所述凹槽与对应所述第二弹子适配;所述紧固组件与所述主轴螺纹连接,所述紧固组件被设置为用于将多个所述钥匙盘紧固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上还套设有钥匙卡环,所述钥匙卡环的外周上设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卡齿,所述钥匙卡环位于所述紧固组件靠近所述钥匙盘的一侧。可选地,所述主轴的一端设有导向部,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紧固组件连接的螺纹部;所述导向部沿远离所述螺纹部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可选地,所述钥匙盘的一侧设有第三限位柱,所述钥匙盘的另一侧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的数量为所述第三限位柱数量的整数倍,一个所述钥匙盘上的所述第三限位柱能够插设到其它任一所述钥匙盘上的所述第三限位孔内;所述第三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三限位孔绕所述钥匙盘的中心线均匀分布;所述钥匙卡环远离所述紧固组件的一侧设有第四限位孔,所述第四限位孔与靠近所述紧固组件的所述钥匙盘上的所述第三限位柱适配。可选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手柄、锁紧螺母和锁止螺栓;所述手柄上设有连接孔、第二调节孔和锁紧孔,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调节孔和所述锁紧孔相互连通,且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线、所述第二调节孔的中心线和所述锁紧孔的中心线两两垂直;所述锁紧螺母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调节孔内,所述螺纹部插设在连接孔内,且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螺纹部螺接;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锁止槽,所述锁止螺栓与所述锁紧孔螺栓连接,且所述锁止螺栓的一端能够插设在任一所述锁止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芯体组件(2);/n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钥匙插口(11);/n所述芯体组件(2)为多个,多个所述芯体组件(2)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多个所述芯体组件(2)沿轴线方向依次分布在所述壳体(1)内,多个所述芯体组件(2)的中心线与所述钥匙插口(11)的中心线重合;/n所述壳体(1)的外周上设有第一调节孔(12),所述芯体组件(2)的部分周侧凸出于所述第一调节孔(12);/n所述芯体组件(2)包括内轮转盘(21)和外轮转盘(22),所述内轮转盘(21)和所述外轮转盘(22)均为圆环形,所述外轮转盘(22)套设在所述内轮转盘(21)的外周上;/n所述外轮转盘(22)的内壁上设有盲孔(221),所述盲孔(221)内安装有弹性元件(222)和第一弹子(223),所述弹性元件(222)的一端与所述盲孔(221)的底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2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子(223)连接;所述内轮转盘(21)上设有弹子通孔(211),所述弹子通孔(211)与所述盲孔(221)一一对应,所述弹子通孔(211)内安装有第二弹子(212),所述第二弹子(212)与所述第一弹子(223)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弹子(223)抵靠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弹子(212)上;/n所述第二弹子(212)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一弹子(223)的一端伸出所述内轮转盘(21)的内壁;/n所述钥匙插口(11)处设有与靠近所述钥匙插口(11)的所述内轮转盘(21)连接的受力内盘(3);所述受力内盘(3)的内壁上设有卡槽(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芯体组件(2);
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钥匙插口(11);
所述芯体组件(2)为多个,多个所述芯体组件(2)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多个所述芯体组件(2)沿轴线方向依次分布在所述壳体(1)内,多个所述芯体组件(2)的中心线与所述钥匙插口(11)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壳体(1)的外周上设有第一调节孔(12),所述芯体组件(2)的部分周侧凸出于所述第一调节孔(12);
所述芯体组件(2)包括内轮转盘(21)和外轮转盘(22),所述内轮转盘(21)和所述外轮转盘(22)均为圆环形,所述外轮转盘(22)套设在所述内轮转盘(21)的外周上;
所述外轮转盘(22)的内壁上设有盲孔(221),所述盲孔(221)内安装有弹性元件(222)和第一弹子(223),所述弹性元件(222)的一端与所述盲孔(221)的底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2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子(223)连接;所述内轮转盘(21)上设有弹子通孔(211),所述弹子通孔(211)与所述盲孔(221)一一对应,所述弹子通孔(211)内安装有第二弹子(212),所述第二弹子(212)与所述第一弹子(223)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弹子(223)抵靠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弹子(212)上;
所述第二弹子(212)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一弹子(223)的一端伸出所述内轮转盘(21)的内壁;
所述钥匙插口(11)处设有与靠近所述钥匙插口(11)的所述内轮转盘(21)连接的受力内盘(3);所述受力内盘(3)的内壁上设有卡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后盖(13)和外壳(14);
所述后盖(13)上设有螺纹柱体(131),所述外壳(14)与所述螺纹柱体(131)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体(131)的中心线与所述芯体组件(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螺纹柱体(131)被设置为用于将所述芯体组件(2)紧固在所述壳体(1)内;
所述第一调节孔(1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外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13)的外周上设有条形凸起(132),所述条形凸起(132)沿所述后盖(13)的外周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转盘(22)的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柱(224),所述外轮转盘(22)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柱(224)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孔(225);
所述第一限位孔(225)的数量为所述第一限位柱(224)数量的整数倍,一个所述外轮转盘(22)上的第一限位柱(224)能够插设到相邻的一所述外轮转盘(22)上的所述第一限位孔(225)内;
所述第一限位孔(225)绕所述外轮转盘(22)的中心线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转盘(21)的一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柱(213),所述内轮转盘(21)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柱(213)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孔(214);
所述第二限位孔(214)的数量为所述第二限位柱(213)数量的整数倍,一个所述内轮转盘(21)上的第二限位柱(213)能够插设到相邻的一所述内轮转盘(21)上的所述第二限位孔(214)内;
所述第二限位孔(214)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限位孔(225)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二限位孔(214)绕所述内轮转盘(21)的中心线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永凯韩瑞奇田松林袁江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