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锁具,包括面板、把手,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把手固接,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所述门锁包括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按钮,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锁杆,所述锁杆与所述按钮相抵靠,所述把手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通过长孔,所述通过长孔与所述配合圆孔连通,所述传动套的后端开设有传动缺口,所述锁杆能局部穿过所述通过长孔而进入所述传动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锁能够大大增加不法分子作案的难度,以防止不法分子经猫眼孔开启门锁。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
技术介绍
部分房门设有猫眼,屋内人员可通过猫眼观察屋外的情况。房门需开设猫眼孔来安装猫眼,不法分子通过将猫眼破拆后,有可能将作案工具经猫眼孔伸入屋内,以拨动房门里侧的门锁把手来开门,实现入屋盗窃。因而,行业亟需一款能防止经猫眼孔开锁的门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其能够有效防止不法分子经猫眼孔实施开锁。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把手,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把手固接,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所述门锁包括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按钮,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锁杆,所述锁杆与所述按钮相抵靠,所述把手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通过长孔,所述通过长孔与所述配合圆孔连通,所述传动套的后端开设有传动缺口,所述锁杆能局部穿过所述通过长孔而进入所述传动缺口,当通过所述按钮将所述锁杆局部推入所述传动缺口,所述把手能通过所述锁杆带动所述传动套转动。具体地,所述把手内腔固接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设有通过孔,所述按钮可滑动地穿设于通过孔。具体地,所述按钮的前端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穿不过所述安装片的通过孔。具体地,所述锁杆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锁杆的后端设有抵靠部,所述把手的内腔包括弹簧腔,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抵着弹簧腔的前壁,所述复位弹簧的后端抵着所述抵靠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按钮相互抵靠。具体地,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段的横截面轮廓呈方形,所述把手的内部设有方形空腔,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段与方形空腔适配,所述方形空腔与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通过螺钉相互固接。具体地,所述通过长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过长孔分别设于所述手连接套的后段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具体地,所述传动缺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缺口沿所述传动套的周向均匀分布。具体地,所述锁杆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通过长孔匹配于一个所述锁杆,每个所述传动缺口匹配于一个所述锁杆。具体地,所述锁杆的横截面呈正方形,所述通过长孔的两相对内壁之间的尺寸与所述锁杆适配。具体地,所述锁杆的横截面呈正方形,传动缺口的两相对内壁之间的尺寸与所述锁杆适配。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按钮,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锁杆,锁杆与按钮相抵靠,把手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通过长孔,通过长孔与配合圆孔连通,传动套的后端开设有传动缺口,锁杆能局部穿过通过长孔而进入传动缺口,当通过按钮将锁杆局部推入传动缺口,把手能通过锁杆带动传动套转动,以实现开锁。由于在开锁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按钮将锁杆局部推入传动缺口,因而,即使不法分子破拆了门锁的猫眼,并经猫眼孔将作案工具深入屋内,不法分子也难以保持将按钮按下并摆动把手,因而,本技术的门锁能够大大增加不法分子作案的难度,以防止不法分子经猫眼孔开启门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门锁的分解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右开”形式的房门;图2为本技术门锁的另一分解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右开”形式的房门;图3为本技术门锁的竖向剖切视图;图4为本技术门锁的横向剖切视图,其中锁杆已局部进入传动缺口;图5为本技术门锁的另一横向剖切视图,其中锁杆未进入传动缺口;图6为把手连接套的透视视图;图7为传动套的透视视图;图8为本技术门锁的内部视图的局部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右开”形式的房门;图9为本技术门锁的内部视图的局部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左开”形式的房门;图10为本技术门锁安装状态下的房门里侧视图,其中房门为“右开”设置;图11为本技术门锁安装状态下的房门里侧视图,其中房门为“左开”设置;图12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中:1、面板;11、安装孔;12、限位块;13、盖板;2、把手连接套;21、配合圆孔;22、驱动圆盘;221、驱动凸块;23、复位扭簧;231、扭簧末端;24、扭簧拨块;25、通过长孔;3、把手;31、按钮;32、锁杆;321、复位弹簧;322、抵靠部;33、安装片;34、螺钉;4、传动套;41、传动圆盘;411、避让长孔;412、外限位凸缘;413、内限位凸缘;42、第一传动仿形孔;43、传动缺口;44、复位凸块;5、传动片;51、主体部;511、第二传动仿形孔;52、凸出部;6、传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见图1至图4,本技术的门锁包括面板1、把手3,面板1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2。把手连接套2的后端与把手3固接(图1中方向A为前方)。结合图6,把手连接套2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21,把手连接套2的前端设有驱动圆盘22,驱动圆盘22的前侧壁设有两个驱动凸块221。结合图7,本技术的门锁包括传动套4,传动套4可转动地穿设于配合圆孔21,传动套4的前端外露于配合圆孔21,传动套4的前端设有传动圆盘41。传动圆盘41设有两个避让长孔411,避让长孔411呈弧形。结合图8,避让长孔411处于驱动凸块221的转动轨迹,每个驱动凸块221穿过一个避让长孔411。避让长孔411用于在驱动圆盘22反向转动(本方案将把手3往上摆的方向定义为正向,反向即为图1、图8中方向B1的反方向)的过程中避让驱动凸块221。具体地,见图6,两个驱动凸块221沿驱动圆盘22的周向均匀分布,相应地,见图7,两个避让长孔411沿传动圆盘41的周向均匀分布,避让长孔41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0°~130°,在常态下,驱动凸块221处于避让长孔411的中部(如图8所示)。具体地,见图8,面板1设有内腔,内腔的竖向相对两个内壁均设有限位块12。把手连接套2套设有复位扭簧23,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均朝外伸出。结合图6,把手连接套2的后侧壁设有两个扭簧拨块24,两个扭簧拨块24沿把手连接套2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常态下(结合图1、图8、图9):把手3处于横向状态,并且,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分别抵着两个限位块12各自的下侧,相应地,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分别抵着两个扭簧拨块24各自的下侧。传动圆盘41设有两个复位凸块44,两个复位凸块44沿传动圆盘41的周向均匀分布,两个复位凸块44均朝后延伸。在常态下,两个复位凸块44均抵靠着两个扭簧末端231各自的下侧。以图8为例,在将把手3从横向状态沿正向(图1、图8中方向B1)摆动至倾斜朝上的过程中,两个扭簧拨块24随之转动。由于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分别抵着两个限位块12各自的下侧,图8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把手,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把手固接,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所述门锁包括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按钮,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锁杆,所述锁杆与所述按钮相抵靠,所述把手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通过长孔,所述通过长孔与所述配合圆孔连通,所述传动套的后端开设有传动缺口,所述锁杆能局部穿过所述通过长孔而进入所述传动缺口,当通过所述按钮将所述锁杆局部推入所述传动缺口,所述把手能通过所述锁杆带动所述传动套转动,以实现开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把手,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把手固接,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所述门锁包括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按钮,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锁杆,所述锁杆与所述按钮相抵靠,所述把手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通过长孔,所述通过长孔与所述配合圆孔连通,所述传动套的后端开设有传动缺口,所述锁杆能局部穿过所述通过长孔而进入所述传动缺口,当通过所述按钮将所述锁杆局部推入所述传动缺口,所述把手能通过所述锁杆带动所述传动套转动,以实现开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内腔固接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设有通过孔,所述按钮可滑动地穿设于通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的前端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穿不过所述安装片的通过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锁杆的后端设有抵靠部,所述把手的内腔包括弹簧腔,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抵着弹簧腔的前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汉标,王妙玉,童威云,黄安川,刘中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