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56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包括外壳组件、上料组件;通过设置电机带动第一转筒转动,进而使链条进行转动,带动盛放盒提升,电机的设置提供了驱动力,在施工时更加省力,通过拉杆与连接杆的转动配合,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使盛放盒保持平衡,有助于对物料的提升,通过设置滑杆,防止滚轮来回滑动,方便定位该装置,通过滚轮,方便移动该装置,以达到在室内不同位置进行使用的目的,该装置巧妙的利用链条的转动,使盛放盒跟着链条进行持续转动,只需要操作人员在盛放盒内放置砖块等物料,就可以实现对物料的提升,操作更加方便,且设计合理,符合社会需求,值得向建筑装修领域进行推广。

A feeding device for building dec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原有的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就是在室内搭建脚手架来进行操作,但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也不方便对砖块进行上料,需要站在脚手架上的工人对砖块或者其它物料进行拉升,比较危险,同时也比较费力,也有的使用工具对砖块向上抛砖,但是在抛砖与接砖的时候要配合好,如果出现失误将会发生严重的事故,给室内整改空间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旨在解决原有的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就是在室内搭建脚手架来进行操作,但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也不方便对砖块进行上料,需要站在脚手架上的工人对砖块或者其它物料进行拉升,比较危险,同时也比较费力,也有的使用工具对砖块向上抛砖,但是在抛砖与接砖的时候要配合好,如果出现失误将会发生严重的事故,给室内整改空间带来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包括外壳组件、上料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定位块、支撑杆、第一紧固螺钉和底板,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定位块通过所述第一紧固螺钉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定位块的前表面,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电机、第一转筒、第二转轴、第二转筒、链条、第二连接杆、第三转轴、拉杆、盛放盒和手柄,所述第一转轴套设于第一套环内部,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所述第一转筒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所述第二转轴套设于所述所述第二套环的内部,所述第二转筒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所述链条套设在所述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链条的外侧,所述第三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部,所述拉杆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的内部,所述盛放盒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拉杆的下端,所述手柄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套管、第二紧固螺钉、螺旋弹簧、滑杆、顶板和滚轮,所述套管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第二紧固螺钉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一侧上方,所述螺旋弹簧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套管上方,所述滑杆套设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内部,所述顶板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滑杆的底部,所述滚轮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转轴、所述拉杆和所述盛放盒数量相等均为若干,且相互适配。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套管、所述第二紧固螺钉、所述螺旋弹簧、所述滑杆、所述顶板和所述滚轮数量均为两个,且相互适配。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拉杆之间转动配合,相互适配。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滑杆与所述套管和所述底板滑动配合,相互适配。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盛放盒设置有边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通过设置电机带动第一转筒转动,进而使链条进行转动,带动盛放盒提升,电机的设置提供了驱动力,在施工时更加省力,通过拉杆与连接杆的转动配合,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使盛放盒保持平衡,有助于对物料的提升,通过设置滑杆,防止滚轮来回滑动,方便定位该装置,通过滚轮,方便移动该装置,以达到在室内不同位置进行使用的目的,该装置巧妙的利用链条的转动,使盛放盒跟着链条进行持续转动,只需要操作人员在盛放盒内放置砖块等物料,就可以实现对物料的提升,操作更加方便,且设计合理,符合社会需求,值得向建筑装修领域进行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机与第一转轴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盛放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组件、11-第一连接杆、12-第一套环、13-第二套环、14-定位块、15-支撑杆、16-第一紧固螺钉、17-底板、2-运输组件、21-第一转轴、22-电机、23-第一转筒、24-第二转轴、25-第二转筒、26-链条、27-第二连接杆、28-第三转轴、29-拉杆、210-盛放盒、211-手柄、3-移动组件、31-套管、32-第二紧固螺钉、33-螺旋弹簧、34-滑杆、35-顶板、36-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外壳组件1、上料组件2和移动组件3,外壳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杆11、第一套环12、第二套环13、定位块14、支撑杆15、第一紧固螺钉16和底板17,第一套环12与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连接杆11的顶部,第二套环13与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连接杆11的底部,定位块14与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连接杆11的中部,支撑杆15与定位块14通过第一紧固螺钉16固定连接,且位于定位块14的前表面,底板17与支撑杆15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撑杆15的底部,上料组件2包括第一转轴21、电机22、第一转筒23、第二转轴24、第二转筒25、链条26、第二连接杆27、第三转轴28、拉杆29、盛放盒210和手柄211,第一转轴21套设于第一套环12内部,电机22与第一转轴2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转轴21的前端,第一转筒23与第一转轴2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转轴21的后端,第二转轴24套设于第二套环13的内部,第二转筒25与第二转轴24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转轴24的后端,链条26套设在第一转筒23和第二转筒25的外表面上,第二连接杆27与链条26固定连接,且位于链条26的外侧,第三转轴28套设在第二连接杆27的内部,拉杆29套设于第三转轴28的内部,盛放盒210与拉杆29固定连接,且位于拉杆29的下端,手柄211与支撑杆15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撑杆15的一侧,移动组件3包括套管31、第二紧固螺钉32、螺旋弹簧33、滑杆34、顶板35和滚轮36,套管31与底板17通过第二紧固螺钉32固定连接,且位于底板17的一侧上方,螺旋弹簧33与套管31固定连接,且位于套管31上方,滑杆34套设于螺旋弹簧33的内部,顶板35与滑杆34固定连接,且位于滑杆34的底部,滚轮36与底板17固定连接,且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1)、上料组件(2)和移动组件(3),所述外壳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杆(11)、第一套环(12)、第二套环(13)、定位块(14)、支撑杆(15)、第一紧固螺钉(16)和底板(17),所述第一套环(1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顶部,所述第二套环(13)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底部,所述定位块(14)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中部,所述支撑杆(15)与所述定位块(14)通过所述第一紧固螺钉(1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定位块(14)的前表面,所述底板(17)与所述支撑杆(1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杆(15)的底部,所述上料组件(2)包括第一转轴(21)、电机(22)、第一转筒(23)、第二转轴(24)、第二转筒(25)、链条(26)、第二连接杆(27)、第三转轴(28)、拉杆(29)、盛放盒(210)和手柄(211),所述第一转轴(21)套设于第一套环(12)内部,所述电机(22)与所述第一转轴(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1)的前端,所述第一转筒(23)与所述第一转轴(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1)的后端,所述第二转轴(24)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环(13)的内部,所述第二转筒(25)与所述第二转轴(2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4)的后端,所述链条(26)套设在所述第一转筒(23)和第二转筒(25)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杆(27)与所述链条(2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链条(26)的外侧,所述第三转轴(28)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7)的内部,所述拉杆(29)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28)的内部,所述盛放盒(210)与所述拉杆(29)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拉杆(29)的下端,所述手柄(211)与所述支撑杆(1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杆(15)的一侧,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套管(31)、第二紧固螺钉(32)、螺旋弹簧(33)、滑杆(34)、顶板(35)和滚轮(36),所述套管(31)与所述底板(17)通过所述第二紧固螺钉(3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板(17)的一侧上方,所述螺旋弹簧(33)与所述套管(3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套管(31)上方,所述滑杆(34)套设于所述螺旋弹簧(33)的内部,所述顶板(35)与所述滑杆(3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滑杆(34)的底部,所述滚轮(36)与所述底板(17)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板(17)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装修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1)、上料组件(2)和移动组件(3),所述外壳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杆(11)、第一套环(12)、第二套环(13)、定位块(14)、支撑杆(15)、第一紧固螺钉(16)和底板(17),所述第一套环(1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顶部,所述第二套环(13)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底部,所述定位块(14)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中部,所述支撑杆(15)与所述定位块(14)通过所述第一紧固螺钉(1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定位块(14)的前表面,所述底板(17)与所述支撑杆(1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杆(15)的底部,所述上料组件(2)包括第一转轴(21)、电机(22)、第一转筒(23)、第二转轴(24)、第二转筒(25)、链条(26)、第二连接杆(27)、第三转轴(28)、拉杆(29)、盛放盒(210)和手柄(211),所述第一转轴(21)套设于第一套环(12)内部,所述电机(22)与所述第一转轴(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1)的前端,所述第一转筒(23)与所述第一转轴(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1)的后端,所述第二转轴(24)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环(13)的内部,所述第二转筒(25)与所述第二转轴(2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4)的后端,所述链条(26)套设在所述第一转筒(23)和第二转筒(25)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杆(27)与所述链条(2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链条(26)的外侧,所述第三转轴(28)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7)的内部,所述拉杆(29)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生元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威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