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55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包括龙骨本体、托架、支撑杆、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所述龙骨本体呈倒U型,所述托架由下至上插入所述龙骨本体中,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抵顶于所述托架上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分别可拆卸水平固定于所述龙骨本体的下边沿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其利用支撑杆和托架支撑龙骨本体,利用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支撑铝模板,在浇筑完成以后,可以拆下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拆下铝模板,而龙骨本体仍存在于结构中,从而有效提升楼板的结构强度。

A floor keel support for building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
本技术涉及龙骨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
技术介绍
楼板在楼面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楼板的主要结构包括龙骨和支撑头,支撑头通过撑杆支撑,龙骨固定在支撑头的侧边,龙骨用于搭放拼接模块组件。按照现有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完成以后,龙骨需要拆卸以后投入到下一轮施工过程中,而只留支撑头起到支撑作用,但是这样的结构设置往往导致结构强度不够,已经成型的楼板容易散落。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建筑模板用龙骨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用龙骨支架,其能够解决现有楼板结构强度不够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包括龙骨本体、托架、支撑杆、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所述龙骨本体呈倒U型,所述托架由下至上插入所述龙骨本体中,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抵顶于所述托架上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分别可拆卸水平固定于所述龙骨本体的下边沿两侧。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第三托沿,所述托架本体呈倒U型,所述托架的下边沿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三托沿,所述龙骨本体置于所述第三托沿上。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托沿、第二托沿和第一托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龙骨本体的两下边沿分别设有向内卷缩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上分别设有第三挂钩和第四挂钩,所述第三挂钩挂于所述第一挂钩上,所述第四挂钩挂于所述第二挂钩上。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托沿沿所述第一挂钩的长度方向连续排布,多个所述第二托沿沿所述第二挂钩的长度方向连续排布。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一挂钩中相邻两第一挂钩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挂钩的长度,多个第二挂钩中相邻两第二挂钩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挂钩的长度。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挂钩的长度为所述第三挂钩长度的10-15倍,所述第二挂钩的长度也为所述第四挂钩长度的10-15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其利用支撑杆和托架支撑龙骨本体,利用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支撑铝模板,在浇筑完成以后,可以拆下第一托沿和第二托沿,拆下铝模板,而龙骨本体仍存在于结构中,从而有效提升楼板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的支撑杆和托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的第一托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龙骨本体-1;第一挂钩-11;第二挂钩-12;支撑杆-2;第一托沿-3;第三挂钩-31;第二托沿-4;托架本体-51;第三托沿-5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包括龙骨本体1、托架、支撑杆2、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所述龙骨本体1呈倒U型,所述托架由下至上插入所述龙骨本体1中,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抵顶于所述托架上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分别可拆卸水平固定于所述龙骨本体1的下边沿两侧。在此结构设置下,托架被支撑杆2支撑,龙骨本体1被托架支撑,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可拆卸水平固定于龙骨本体1的下边沿两侧,能够对铝模板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在施工完成以后,可取下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拆下铝模板,而龙骨本体1继续置于楼板结构中,能够显著提升楼板的结构强度。具体的,所述托架包括托架本体51和第三托沿52,所述托架本体51呈倒U型,所述托架的下边沿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三托沿52,所述龙骨本体1置于所述第三托沿52上,所述龙骨本体1主要被第三托沿52支撑,支撑杆2被托架本体51限制。进一步,所述第三托沿52、第二托沿4和第一托沿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进一步,所述龙骨本体1的两下边沿分别设有向内卷缩的第一挂钩11和第二挂钩12,所述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上分别设有第三挂钩31和第四挂钩,所述第三挂钩31挂于所述第一挂钩11上,所述第四挂钩挂于所述第二挂钩12上,由此实现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的可拆卸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托沿3沿所述第一挂钩11的长度方向连续排布,多个所述第二托沿4沿所述第二挂钩12的长度方向连续排布。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携带。处于保证结构稳定性的考虑,所述第一挂钩11和第三挂钩31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二挂钩12和第四挂钩之间的配合应当紧密,在配合紧密的情况下,第三挂钩31和第四挂钩难以取出,为解决此问题,特有如下设置:所述第一挂钩11和第二挂钩12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一挂钩11中相邻两第一挂钩1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挂钩31的长度,多个第二挂钩12中相邻两第二挂钩1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挂钩的长度。在此结构设置下,所述第三挂钩31可沿所述第一挂钩11滑动,从两第一挂钩11之间的间隙中取出或者置入,所述第四挂钩可沿所述第二挂钩12滑动,从两第二挂钩12之间的间隙中取出或置入,以此解决上述的问题。进一步,所述第一挂钩11的长度为所述第三挂钩31长度的10-15倍,优选为10倍,所述第二挂钩12的长度也为所述第四挂钩长度的10-15倍,优选为10倍。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本体(1)、托架、支撑杆(2)、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所述龙骨本体(1)呈倒U型,所述托架由下至上插入所述龙骨本体(1)中,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抵顶于所述托架上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分别可拆卸水平固定于所述龙骨本体(1)的下边沿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本体(1)、托架、支撑杆(2)、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所述龙骨本体(1)呈倒U型,所述托架由下至上插入所述龙骨本体(1)中,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抵顶于所述托架上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托沿(3)和第二托沿(4)分别可拆卸水平固定于所述龙骨本体(1)的下边沿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托架本体(51)和第三托沿(52),所述托架本体(51)呈倒U型,所述托架的下边沿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三托沿(52),所述龙骨本体(1)置于所述第三托沿(5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托沿(52)、第二托沿(4)和第一托沿(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模板用楼面龙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本体(1)的两下边沿分别设有向内卷缩的第一挂钩(11)和第二挂钩(12),所述第一托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妹李权初胡志军吴梦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二建坤都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