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花生机的秸秆收集打捆装置,属于花生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输送机构和打捆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脱粒滚筒、振动筛、第一收集搅拢、喂入滚筒、第二收集搅拢、收集腔、耙齿,振动筛设于脱粒滚筒下方,第一收集搅拢设于脱粒滚筒的秸秆输出端,第二收集搅拢设于振动筛的秸秆输出端,收集腔设于第二收集搅拢一侧,喂入滚筒设于第一收集搅拢与收集腔之间,耙齿设于收集腔内;打捆机构连接于收集腔的秸秆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完成秸秆的收集和打捆,避免破坏秸秆上的覆膜,并且收集效率高,同时不会污染空气。
A straw collecting and binding device for flower vit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花生机的秸秆收集打捆装置
本技术涉及花生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花生机的秸秆收集打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花生收获机收集秸秆一般通过如下方式:在脱粒滚筒处摘下果实后的大部分秸秆,继续在脱粒滚筒的输送作用下输送至切碎滚筒,切碎后的秸秆进入输送筒;而在脱粒滚筒处随着果实一起掉落至振动筛上的部分碎秸秆,在清选风机的作用下,被吹送至输送筒,最后所有的碎秸秆在吸风机的作用下经输送筒向上输送进入收集箱。上述的秸秆收集方式存在如下弊端:第一、回收的花生秸秆常常被用作畜禽饲料,而现在大部分的花生都是覆膜种植的,秸秆在喂食给畜禽之前需要将所覆的膜去除。但是将秸秆切碎后,所覆的膜也随之被切碎,后续将膜去除的工作会变得更加繁琐,甚至难以进行。第二,收集箱的体积有限,并且由于收集箱只是接收被风机吹过来的秸秆,其不具备压缩功能,所以收集箱的一次性收集量不大,从而导致了在收获花生的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将花生机行驶到指定地点卸除秸秆,影响整个花生收获的效率。第三、由于秸秆是被从高处吹至收集箱内的,收集箱为了排风,势必会设有排风口,甚至为了更好地排杂,箱体会设计成镂空状。所以,当秸秆被吹至收集箱内的同时,其携带的泥沙也随之被吹入收集箱内,并通过收集箱的排风口向外扬起,形成较大范围的沙尘团,造成空气污染,达不到环保要求,尤其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如申请号为CN201710452617.0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走式花生收获机,包括由动力系统、行走底盘系统、驾驶操控系统组成的工作底盘总成,工作底盘总成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收获工作总成,收获工作总成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花生捡拾收获装置、摘果滚筒及秸秆切碎输送收集装置,摘果滚筒上下为圆筒状的凹板筛,摘果滚筒下方设置清选装置,清选装置下方设置果实输送器,果实输送器的出口端对应设置果箱,果箱位于花生收获机摘果滚筒的上方,清选装置的出口连通秸秆切碎输送收集装置。所述自走式花生收获机采用的收集秸秆的方式依旧是切碎后通过风力输送的方式,同样存在着上述的三方面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花生机的秸秆收集打捆装置,其能够避免破坏秸秆上的覆膜,并且收集效率高,同时不会污染空气。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花生机的秸秆收集打捆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打捆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脱粒滚筒、振动筛、第一收集搅拢、喂入滚筒、第二收集搅拢、收集腔、耙齿,所述振动筛设于所述脱粒滚筒下方,所述第一收集搅拢设于所述脱粒滚筒的秸秆输出端,所述第二收集搅拢设于所述振动筛的秸秆输出端,所述收集腔设于所述第二收集搅拢一侧,所述喂入滚筒设于所述第一收集搅拢与收集腔之间,所述耙齿设于所述收集腔内;所述打捆机构连接于所述收集腔的秸秆输出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其中脱粒滚筒和振动筛为现有花生机的常规结构,其收获果实及输送秸秆的结构和原理在此不作详述,同时,打捆机构也为现有的方草捆打捆机构。花生的果实在脱粒滚筒处被摘下,果实以及少量秸秆通过脱粒滚筒上的下凹板筛落下,在清选风机和振动筛的作用下,果实通过振动筛向下落下,再由其他输送机构输送至果箱,而振动筛上的秸秆则被吹送至第二收集搅拢处,并在第二收集搅拢的输送作用下,该部分秸秆被输送至收集腔。另外一边,脱粒滚筒中未落下的大部分秸秆继续在脱粒滚筒的输送作用下,被输送至第一收集搅拢处,并在第一收集搅拢的输送作用下,该部分的秸秆被输送至喂入滚筒处,接着在喂入滚筒的输送作用下,被输送至收集腔内。要说明的是,由于脱粒滚筒输送的秸秆量较大,如果仅靠秸秆自身从第一搅拢处滑落至收集腔,会存在效率低下甚至堵塞的问题,所以在该处设置喂入滚筒,以确保输送效率,防止堵塞问题。最后,收集腔内的耙齿通过重复做圆周偏心运动,将收集腔内的秸秆耙送至打捆机构处,并由打捆机构完成秸秆的压缩和打捆,然后推至田间。整个过程无需对秸秆做切碎处理,也不需要频繁卸货,且不会扬起沙尘。作为本技术优选,花生机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分别传动连接于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一收集搅拢的驱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收集搅拢的驱动轴,所述第一收集搅拢的驱动轴传动连接于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喂入滚筒的驱动轴和传动飞轮装置,所述传动飞轮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打捆机构,上述传动连接的方式包括皮带轮传动连接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结构合理并流畅地将花生机动力装置(发动机)的动能传递给整个秸秆收集打捆装置,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动能,保证整个秸秆收集打捆装置合理有序地工作。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第一收集搅拢包括第一收集槽、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收集槽内的第一搅拢主体,所述第一搅拢主体包括两侧的第一螺旋叶片及中部的第一拨板。两侧的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即同向转动时,两者的输送方向相反,具体在本技术中,两侧的第一螺旋叶片的输送方向均为向中部的第一波板处输送,以聚拢自脱粒滚筒处输送来的秸秆,并由第一拨板向喂入滚筒处拨送。而聚拢秸秆,使其整体的宽度减小,主要是为了配合后续输送结构,最终为打捆机构而服务。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第一收集槽靠近所述喂入滚筒的一侧中部设有输送口,所述输送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拨板的宽度。输送口的设置避免了聚拢的秸秆再次散开,而其宽度大于第一拨板的宽度,能够有效避免秸秆在被拨入输送口的时候被卡住,从而确保了输送秸秆的流畅性和效率。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第二收集搅拢包括第二收集槽、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收集槽内的第二搅拢主体,所述第二搅拢主体包括两侧的第二螺旋叶片及中部的第二拨板。与第一收集搅拢的原理相同,两侧的第二螺旋叶片将秸秆向中部的第二拨板处输送,并由第二拨板向收集腔拨送。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第二收集槽靠近所述喂入滚筒的一侧中部连接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拨板的宽度。所述输送槽伸至收集腔内,以短暂储放聚拢后的秸秆,供耙齿向打捆机构耙送,而输送槽的宽度大于第二拨板的宽度,能够有效避免秸秆在被拨入输送槽的时候被卡住,从而确保了输送秸秆的流畅性和效率。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第二收集槽上于两侧的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下方设有多个排杂孔。所设排杂孔用于排出秸秆上的部分沙土,以提高秸秆的清洁度,减轻打捆的重量,方便后续的回收和利用。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第二收集槽边沿上设有抖动齿,所述抖动齿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弹性杆。由于第二收集槽所收集的秸秆是被风机吹送过来的,所以为了排风,此处必须设置排风口,而抖动齿的间隙处能够有效满足排风的要求,并且由于花生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以及风机吹送过来的风力的影响,抖动齿会保持抖动状态,以将被吹至抖动齿上的秸秆抖落,避免抖动齿的出风间隙被堵住。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弹性杆上部向所述第二收集槽内弯折。所述结构能够减弱秸秆与抖动齿之间的摩擦力,更便于弹性杆上的秸秆被抖落。作为本技术优选,所述喂入滚筒上均布有多根耙杆。所述结构能够确保喂入滚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花生机的秸秆收集打捆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打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脱粒滚筒、振动筛、第一收集搅拢、喂入滚筒、第二收集搅拢、收集腔、耙齿,所述振动筛设于所述脱粒滚筒下方,所述第一收集搅拢设于所述脱粒滚筒的秸秆输出端,所述第二收集搅拢设于所述振动筛的秸秆输出端,所述收集腔设于所述第二收集搅拢一侧,所述喂入滚筒设于所述第一收集搅拢与收集腔之间,所述耙齿设于所述收集腔内;/n所述打捆机构连接于所述收集腔的秸秆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花生机的秸秆收集打捆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打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脱粒滚筒、振动筛、第一收集搅拢、喂入滚筒、第二收集搅拢、收集腔、耙齿,所述振动筛设于所述脱粒滚筒下方,所述第一收集搅拢设于所述脱粒滚筒的秸秆输出端,所述第二收集搅拢设于所述振动筛的秸秆输出端,所述收集腔设于所述第二收集搅拢一侧,所述喂入滚筒设于所述第一收集搅拢与收集腔之间,所述耙齿设于所述收集腔内;
所述打捆机构连接于所述收集腔的秸秆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花生机的秸秆收集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花生机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于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分别传动连接于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一收集搅拢的驱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收集搅拢的驱动轴,所述第一收集搅拢的驱动轴传动连接于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喂入滚筒的驱动轴和传动飞轮装置,所述传动飞轮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打捆机构,上述传动连接的方式包括皮带轮传动连接和齿轮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花生机的秸秆收集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搅拢包括第一收集槽、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收集槽内的第一搅拢主体,所述第一搅拢主体包括两侧的第一螺旋叶片及中部的第一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扬扬,钱菊平,曹伟,张铁立,章沈强,冯涛,吴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