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包括U形架,其特征是:所述U形架的两个竖杆分别设置有直槽,所述U形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方块二,所述U形架的另一侧通过方杆一固定连接底座,所述U形架固定连接对称的料箱,对称的所述料箱分别固定连通对称的出料管,每个所述出料管分别通过软管固定连通出料弯管,所述U形架上设置有调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有利于实现施肥装置施肥间距调节。
A fertilizer applicator with adjustable spac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培肥地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合理和科学施肥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现有的施肥装置施肥间距不可调节,不便于使用者使用,降低了施肥装置的实用性。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有利于实现施肥装置施肥间距调节。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包括U形架,其特征是:所述U形架的两个竖杆分别设置有直槽,所述U形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方块二,所述U形架的另一侧通过方杆一固定连接底座,所述U形架固定连接对称的料箱,对称的所述料箱分别固定连通对称的出料管,每个所述出料管分别通过软管固定连通出料弯管,所述U形架上设置有调整机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螺杆一,所述螺杆一螺纹连接所述方块二,所述螺杆一的上端固定连接把手一,所述螺杆一的下端铰接方块一,所述方块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方杆二的一侧中部,所述方杆二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方块三,所述方杆二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内,所述方杆二内设置有凸形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方块三螺纹连接螺杆二,所述螺杆二的上端固定连接把手二,所述螺杆二的下端铰接方块四,所述方块四固定连接连杆三,所述连杆三的中心固定连接圆杆二,所述连杆三上设置有对称的直口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凸形槽内设置有四个凸形块,每个所述凸形块分别通过圆杆三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出料弯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直口槽内分别设置有圆杆一。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三个连杆一的上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圆杆三,三个连杆二的上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圆杆三,中间所述连杆一的下端铰接所述圆杆二,中间所述连杆二的下端铰接所述圆杆二,两侧的所述连杆一的下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圆杆一,两侧的所述连杆二的下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圆杆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设置有多个出料弯管,可以实现多个田垄同时施肥,提高了施肥的效率;(2)本装置通过转动螺杆一,实现出料弯管与地面距离的调整,以适应高度不同田垄的需要;(3)本装置通过转动螺杆二,实现出料弯管沿宽度方向的移动,以适应宽度不同田垄的需要。本技术为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有利于实现施肥装置施肥间距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U形架,2、料箱,3、出料管,4、软管,5、出料弯管,6、方块一,7、直槽,8、螺杆一,9、方块二,10、把手一,11、方杆一,12、底座,13、把手二,14、螺杆二,15、方块三,16、方块四,17、方杆二,18、凸形槽,19、凸形块,20、连杆一,21、圆杆一,22、连杆二,23、连杆三,24、直口槽,25、圆杆二,26、圆杆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U形架1,所述U形架1的两个竖杆分别设置有直槽7,所述U形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方块二9,所述U形架1的另一侧通过方杆一11固定连接底座12,所述U形架1固定连接对称的料箱2,对称的所述料箱2分别固定连通对称的出料管3,每个所述出料管3分别通过软管4固定连通出料弯管5,所述U形架1上设置有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螺杆一8,所述螺杆一8螺纹连接所述方块二9,所述螺杆一8的上端固定连接把手一10,所述螺杆一8的下端铰接方块一6,所述方块一6的一侧固定连接方杆二17的一侧中部,所述方杆二17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方块三15,所述方杆二17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7内,所述方杆二17内设置有凸形槽18。所述方块三15螺纹连接螺杆二14,所述螺杆二14的上端固定连接把手二13,所述螺杆二14的下端铰接方块四16,所述方块四16固定连接连杆三23,所述连杆三23的中心固定连接圆杆二25,所述连杆三23上设置有对称的直口槽24。所述凸形槽18内设置有四个凸形块19,每个所述凸形块19分别通过圆杆三26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出料弯管5。每个所述直口槽24内分别设置有圆杆一21。三个连杆一20的上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圆杆三26,三个连杆二22的上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圆杆三26,中间所述连杆一20的下端铰接所述圆杆二25,中间所述连杆二22的下端铰接所述圆杆二25,两侧的所述连杆一20的下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圆杆一21,两侧的所述连杆二22的下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圆杆一21。所述螺杆一8和所述螺杆二14均具有自锁功能。本技术工作流程为:将底座12固定到行走机构上(例如拖拉机),初始状态时,料箱2靠近出料弯管5,两侧的凸形块19分别靠近凸形槽18的一端。转动把手二13,把手二13带动螺杆二14转动,螺杆二14带动方块四16向下移动,方块四16带动连杆三23向下移动,连杆三23带动圆杆二25和圆杆一21向下移动,圆杆二25带动内侧的连杆一20和内侧的连杆二22摆动移动,内侧的连杆一20和内侧的连杆二22带动中间的两个圆杆三26向连杆三23的中心移动,中间的圆杆三26带动与其配合的连杆一20和连杆二22摆动,与中间的圆杆三26其配合的连杆一20和连杆二22带动圆杆一21沿直口槽24移动,圆杆一21带动与其配合的连杆一20和连杆二21摆动,与圆杆一21其配合的连杆一20和连杆二21带动外侧圆杆三26向连杆三23的中心移动,圆杆三26带动凸形块19沿凸形槽18移动,圆杆三26带动出料弯管5移动,直到相邻的出料弯管5的间距等于田垄宽度,停止转动把手二13。转动把手一10,把手一10带动螺杆一8转动,螺杆一8带动方块一6向下移动,方块一6带动方杆二17沿直槽7向下移动,方杆二17带动方块三15及凸形块19向下移动,方块三15带动螺杆二14向下移动,螺杆二14带动把手二13及方块四16向下移动,方块四16带动连杆三23及圆杆二25向下移动,凸形块19带动圆杆三26向下移动,圆杆三26带动连杆一20及连杆二22向下移动,连杆一20和连杆二22带动圆杆一21向下移动,圆杆三26带动出料弯管5向下移动,直到出料弯管5距离地面位置合适,停止转动把手一10。将化肥倒入料箱2,开动行走机构,化肥从出料管3经过软管4从出料弯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包括U形架(1),其特征是:所述U形架(1)的两个竖杆分别设置有直槽(7),所述U形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方块二(9),所述U形架(1)的另一侧通过方杆一(11)固定连接底座(12),所述U形架(1)固定连接对称的料箱(2),对称的所述料箱(2)分别固定连通对称的出料管(3),每个所述出料管(3)分别通过软管(4)固定连通出料弯管(5),所述U形架(1)上设置有调整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包括U形架(1),其特征是:所述U形架(1)的两个竖杆分别设置有直槽(7),所述U形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方块二(9),所述U形架(1)的另一侧通过方杆一(11)固定连接底座(12),所述U形架(1)固定连接对称的料箱(2),对称的所述料箱(2)分别固定连通对称的出料管(3),每个所述出料管(3)分别通过软管(4)固定连通出料弯管(5),所述U形架(1)上设置有调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螺杆一(8),所述螺杆一(8)螺纹连接所述方块二(9),所述螺杆一(8)的上端固定连接把手一(10),所述螺杆一(8)的下端铰接方块一(6),所述方块一(6)的一侧固定连接方杆二(17)的一侧中部,所述方杆二(17)的另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方块三(15),所述方杆二(17)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7)内,所述方杆二(17)内设置有凸形槽(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间距的施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方块三(15)螺纹连接螺杆二(14),所述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轩,徐苗,葛健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