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喷雾器用管和ESI喷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502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1:30
ESI喷雾器用管(10)的特征在于,该ESI喷雾器用管(10)包括:第1管(11),其具有入口侧;第2管(12),其具有比所述第1管(11)的外径大的内径,配置于该第1管(11)的外侧;以及管固定部(14),其形成为封闭在第1管(11)和第2管(12)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入口端侧。

ESI sprayer tube and ESI spr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SI喷雾器用管和ESI喷雾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ESI离子化装置中使用的ESI喷雾器,该ESI离子化装置通过在质谱装置等离子分析装置中使液体试样带电并喷雾而将其离子化。
技术介绍
作为分析液体试样中含有的成分的装置,广泛使用液相色谱仪。在液相色谱仪中,乘着流动相的流动将试样液导入到色谱柱中,时间性地分离了该试样液中含有的各种成分之后,利用检测器进行测量。具有质谱仪作为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被称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中,将与流动相一起从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柱流出的试样液导入到质谱仪的离子化装置,将该试样液中的各种成分离子化,按照质荷比对所生成的离子进行测量。作为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中使用的离子化法之一,有通过使试样液带电并向离子化室的内部喷雾而使该试样液中的各种成分离子化的电喷雾离子化(ESI)法。在ESI法中,将试样液导入到ESI喷雾器中并将其离子化。ESI喷雾器具备电源部,该电源部用于对供试样液流通的管、设于该管的外侧且供雾化气体流通的管、以及供试样液流通的管施加预定大小的电压(ESI电压)。以下将供试样液流通的管称为ESI喷雾器用管。导入到被施加了ESI电压的ESI喷雾器用管中的试样液在流通该ESI喷雾器用管的内部期间带电,在该管的顶端部被吹送雾化气体,从而向离子化室的内部喷雾而被离子化。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中,在色谱柱的出口侧管连接有ESI喷雾器用管。为了抑制在色谱柱中分离且在流动相内集中的成分在流经管的内部期间再次扩散的状况,ESI喷雾器用管使用尽可能细的管(例如内径约10μm的细管)。此外,由于廉价且耐久性较高,因此广泛使用由不锈钢(SUS)制成的ESI喷雾器用管。不锈钢的细管是通过将筒状体(管)拉伸(管拉伸)来制造的,但在拔管法中难以制造厚壁的管。因此,内径较小的细管作为整体也不得不变为细径,但这样的细管仅被施加较小的冲击就会弯曲或者折断。于是,ESI喷雾器用管使用将内管(将其称为第1管。)和外管(将其称为第2管。)以两个管的端面位置在一端侧对齐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双层管构造的管,所述外管具有比该第1管的外径大的内径且比该第1管短(例如专利文献1)。例如,如图1所示,ESI喷雾器用管100通过在第2管12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各自的内表面的预定位置(例如位于隔着管的中心的位置的两处)涂敷粘接剂130固定第1管110来制作。ESI喷雾器用管100借助图2所示的管连接用夹具150连接于色谱柱的出口侧管140。管连接用夹具150是空心的筒状体,从其一侧插入色谱柱的出口侧管140,从其另一侧插入ESI喷雾器用管100,使两个管的端面抵接。然后使管连接用夹具150的两端塑性变形而固定两个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174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若将具有上述结构的ESI喷雾器用管连接于色谱柱的出口侧管,使从该色谱柱流出的试样液流通而进行测量,则有时在ESI喷雾器用管的内部发生堵塞。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连接于色谱柱的出口侧管而使用的供从该色谱柱流出的试样液在其内部流通的ESI喷雾器用管中,避免其内部发生堵塞。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ESI喷雾器用管的特征在于,该ESI喷雾器用管包括:a)第1管,其具有入口端;b)第2管,其具有比所述第1管的外径大的内径,配置于该第1管的外侧;以及c)管固定部,其用于固定所述第1管和所述第2管,形成为封闭在所述第1管和所述第2管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所述入口端侧。本专利技术的ESI喷雾器用管具有第1管和具有比该第1管的外径大的内径的第2管。典型地讲,两个管以两个管的端面位置在入口端处对齐的方式配置。两个管在入口端处由管固定部固定,该管固定部形成为封闭两个管之间的间隙。在该ESI喷雾器用管用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的ESI喷雾器的情况下,该入口端是指从液相色谱仪侧向ESI喷雾器导入试样溶液的一侧的端部。在以往的ESI喷雾器用管中,由于仅在第2管的内壁的局部涂敷粘接剂而固定第1管,因此当将其连接于色谱柱的出口侧管并导入试样液、流动相(试样液等)时,试样液等从未涂敷粘接剂的部分进入到两个管之间的间隙中。进入到两个管之间的间隙中的试样液等难以与在外部流通的试样液等互换,氧浓度慢慢下降。其结果为,形成氧浓差电池,使管腐蚀。这样由于液体进入到间隙中而发生腐蚀的现象被称为间隙腐蚀。另外,认为由于腐蚀而生成的腐蚀生成物进入到第1管的内部,而发生堵塞。特别是当含有氯离子等卤素离子的试样液等流入时,这样的腐蚀进一步发展,第1管的内部更加容易堵塞。本专利技术的ESI喷雾器用管将形成有管固定部的入口端连接于色谱柱的出口侧管来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ESI喷雾器用管中,由于利用管固定部在第1管的周向的整体范围内将第1管和第2管之间的间隙的入口侧端完全封闭,因此从色谱柱流出的试样液等不会流入到该空间中。因而,不会发生上述那样的间隙腐蚀,第1管的内部不会堵塞。在本专利技术的ESI喷雾器用管中,优选的是,至少所述第1管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制成。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对第1管施加电压而使在该第1管的内部流动的试样液带电,因此无需追加用于使试样液带电的结构。此外,更优选的是,所述第2管也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制成,且利用导电性材料与所述第1管连接。由此,对位于第1管的外侧的第2管也施加共用的电压,使得在第1管的内部流动的试样液的带电变得更加可靠。此外,由于对位于外侧的第2管施加电压即可,因此施加电压部的配置、施加电压路径的自由度提高。所述管固定部能够利用钎焊、激光焊接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形成。特别是在第1管和第2管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通过激光焊接形成管连接部。由此,ESI喷雾器用管整体由单一的材料构成,因此不仅在施加电压时能够形成均匀的电位从而稳定地使试样液带电,还能够防止由于所述管固定部的材料成分混入到试样液中而出现新的背景噪声的状况。此外,在通过钎焊构成所述管固定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该管固定部由与第1管和第2管的材料(SUS等)相比为非活性的材料(金、银等)制成。由此,在通过利用与第1管、第2管不同的材料钎焊来形成该管固定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源自该管固定部的材料的成分混入到试样液中而作为新的背景噪声出现的可能性。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ESI喷雾器用管连接于色谱柱的出口侧管,即便使从该色谱柱流出的试样液在其内部流通,也不会发生堵塞。附图说明图1是以往使用的ESI喷雾器用管的一例。图2是对以往使用的ESI喷雾器用管与色谱柱的出口侧管的连接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4是说明本实施例的ESI喷雾器用管的结构的图。图5对本实施例的ESI喷雾器用管与色谱柱的出口侧管的连接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说明将本实施例的ESI喷雾器用管安装于质谱装置的壳体的状态的图。图7是使用本实施例的ESI喷雾器用管和以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ESI喷雾器用管,其特征在于,/n该ESI喷雾器用管包括:/na)第1管,其具有入口端;/nb)第2管,其具有比所述第1管的外径大的内径,配置于该第1管的外侧;以及/nc)管固定部,其用于固定所述第1管和所述第2管,形成为封闭在所述第1管和所述第2管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所述入口端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ESI喷雾器用管,其特征在于,
该ESI喷雾器用管包括:
a)第1管,其具有入口端;
b)第2管,其具有比所述第1管的外径大的内径,配置于该第1管的外侧;以及
c)管固定部,其用于固定所述第1管和所述第2管,形成为封闭在所述第1管和所述第2管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所述入口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SI喷雾器用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固定部是通过焊接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SI喷雾器用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固定部是通过钎焊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SI喷雾器用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管比所述第1管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SI喷雾器用管,其特征在于,
该ESI喷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