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机构。包括有导风板及驱动导风板摆动的摆动运动机构,该摆动运动机构包括有上扣、下扣、连杆、驱动连杆运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导风板上沿的上扣位、设置在导风板下沿的下扣位、控制上扣钩住导风板的上扣位的上电机、控制下扣钩住导风板的下扣位的下电机,其中连杆的一端与导风板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上电机及下电机均装设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上,上扣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上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的上扣位的位置上,下扣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上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的下扣位的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风板能随意调节上下导风方向,满足制冷和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机构,属于分 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所用导风机构的改造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室内机使用的导风结构基本都是单导风板或者双导 风板结构,这种结构上下导风的角度都比较有限,特别是在冷暖型空调上受到比较大的约束。制冷时由于空气比较重,风要向上吹;制热 时空气比较轻,风要往下吹。以至上下导风的角度不能兼顾制冷及制 热时的使用要求,即满足制冷时的使用要求却满足不了制热时的使用 要求,满足制热时的使用要求又满足不了制冷时的使用要求,从而直 接影响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随意调整 导风板的上下导风角度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所用导风机构。本 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兼顾制冷及制热时的使用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导风板及驱动导风板摆动的 摆动运动机构,该摆动运动机构包括有上扣、下扣、连杆、驱动连杆运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导风板上沿的上扣位、设置在导风板下沿的 下扣位、控制上扣钩住导风板的上扣位的上电机、控制下扣钩住导风 板的下扣位的下电机,其中连杆的一端与导风板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上电机及下电机均装设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上,上扣的 一端直接或间接与上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 的上扣位的位置上,下扣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上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另一端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的下扣位的位置上。上述驱动机构括有电机、齿轮盘及与齿轮盘内啮合的小齿轮,其 中电机装设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上,小齿轮直接或间接与电机的输 出轴连接,且小齿轮装设在能与齿轮盘内啮合的位置上,连杆的一端 与导风板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盘直接或间接连接。上述摆动运动机构包括有一套,该一套摆动运动机构设置在导 风板的横向几何中心位置上。上述摆动运动机构至少包括有两套,两套摆动运动机构分别对 称设置在导风板的左右两侧。本技术由于采用使导风板绕其上沿及下沿的扣位进行旋转 的结构,当导风板绕上沿的扣位转动时,导风板就会向上打开;当导 风板绕下沿的扣位转动时,导风板就会向下打开,从而达到随意调节 上下方向目的,满足制冷和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本技术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能兼顾制冷及制热时的使用要求,是一种设计巧妙, 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所用导风机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导风板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导风板在向下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导风板在向上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2、 3所示,包括有导风板7及驱动导风板7摆动的摆动运动机构,该摆动运动机构包括有上扣1、下扣2、连杆3、驱动连杆3运动的驱动机构6、设置在导风板7上 沿的上扣位70、设置在导风板7下沿的下扣位71、控制上扣1钩住 导风板7的上扣位70的上电机61、控制下扣2钩住导风板7的下扣 位71的下电机62,其中连杆3的一端与导风板7连接,另一端与驱 动机构6连接,上电机61及下电机62均装设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 8上,上扣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上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 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7的上扣位70的位置上,下扣2的一端直接或 间接与上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7的下 扣位71的位置上。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机构6包括有电机60、齿轮盘4及与齿 轮盘4内啮合的小齿轮5,其中电机60装设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8 上,小齿轮5直接或间接与电机60的输出轴连接,且小齿轮5装设 在能与齿轮盘4内啮合的位置上,连杆3的一端与导风板7连接,另 一端与齿轮盘4直接或间接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60为步进电机, 通过程序控制电机60的步进角度,即可实现控制轮盘4在一个设定 的角度内进行正反向旋转。上述摆动运动机构包括有一套,该一套摆动运动机构设置在导 风板7的横向几何中心位置上。或上述摆动运动机构至少包括有两 套,两套摆动运动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导风板7的左右两侧。本实施 例中,为确保导风板7的平稳摆动,上述摆动运动机构至少包括有两 套,两套摆动运动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导风板7的左右两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在初始状态,如图l所 示,上扣1和下扣2分别钩住导风板7,导风板7闭合,防止灰尘进入空调内部。本技术在向下送风状态,如图2所示,上电机61控制上扣l钩住导风板7的上扣位70,下电机62驱动下扣2脱离导风板7的 下扣位71,此时,齿轮盘4在电机60、小齿轮5的驱动下旋转,并 通过活动铰接的连杆3推动导风板7以导风板7左右侧的上扣位70 的连接线为旋转轴旋转,电机60通过控制齿轮盘4的旋转角度即可 控制导风板7的开度,导风板7顺时针转动时,导风板7的开度增大, 图2所示导风板7已处于最大开度状态;导风板7逆时针转动时,导 风板7的开度减小。本技术在向上送风状态,如图3所示,上电机61驱动上扣 1脱离导风板7的上扣位70,下电机62控制下扣2钩住导板板7的 下扣位71,此时,齿轮盘4在电机60、小齿轮5的驱动下旋转,并 通过活动铰接的连杆3推动导风板7以导风板7左右侧的下扣位71 的连接线为旋转轴旋转,电机60通过控制齿轮盘4的旋转角度即可 控制导风板7的开度,导风板7逆时针转动时,导风板7的开度增大, 图3所示导风板7已处于最大开度状态;导风板7顺时针转动时,导 风板7的开度减小。本技术在图2、图3所示任意一种送风状态的停机状态, 当齿轮盘4逆时针旋转到极限值时,导风板7均处于最小开度状态, 即闭合状态,此时,上电机61和下电机62分别控制上扣1和下扣2 扣合在导风板7的上扣位70及下扣位71上,防止导风板7误打开。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所用导风机构,包括有导风板(7)及驱动导风板(7)摆动的摆动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摆动运动机构包括有上扣(1)、下扣(2)、连杆(3)、驱动连杆(3)运动的驱动机构(6)、设置在导风板(7)上沿的上扣位(70)、设置在导风板(7)下沿的下扣位(71)、控制上扣(1)钩住导风板(7)的上扣位(70)的上电机(61)、控制下扣(2)钩住导风板(7)的下扣位(71)的下电机(62),其中连杆(3)的一端与导风板(7)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6)连接,上电机(61)及下电机(62)均装设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8)上,上扣(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上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7)的上扣位(70)的位置上,下扣(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上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7)的下扣位(71)的位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所用导风机构,其特 征在于上述驱动机构(6)包括有电机"0)、齿轮盘(4)及与齿轮盘(4)内 啮合的小齿轮(5),其中电机(60)装设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8)上,小 齿轮(5)直接或间接与电机(60)的输出轴连接,且小齿轮(5)装设在能与 齿轮盘(4)内啮合的位置上,连杆(3)的一端与导风板(7)连接,另一端 与齿轮盘(4)直接或间接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所用导风机构, 其特征在于上述摆动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所用导风机构,包括有导风板(7)及驱动导风板(7)摆动的摆动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摆动运动机构包括有上扣(1)、下扣(2)、连杆(3)、驱动连杆(3)运动的驱动机构(6)、设置在导风板(7)上沿的上扣位(70)、设置在导风板(7)下沿的下扣位(71)、控制上扣(1)钩住导风板(7)的上扣位(70)的上电机(61)、控制下扣(2)钩住导风板(7)的下扣位(71)的下电机(62),其中连杆(3)的一端与导风板(7)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6)连接,上电机(61)及下电机(62)均装设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8)上,上扣(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上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7)的上扣位(70)的位置上,下扣(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上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装设在能钩住导风板(7)的下扣位(71)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懋成,苏炳超,马军,舒乐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