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壁挂式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调器
,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壁挂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壁挂式空调器采用送风风道与蒸发器重叠方式放置,因受送风方式限制,风叶位于蒸发器的前方或后方,此类结构因功能需要导致无法进一步压缩空调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壁挂式空调器,通过改变送风模块和制冷制热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使送风模块和制冷制热模块并排放置,实现减小壁挂式空调器厚度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薄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制冷制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制冷制热模块和送风模块并排放置,所述制冷制热模块包括壳体和其内部的换热器组件,壳体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和顶盖板,换热器组件包括蒸发器,蒸发器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制冷制热模块还包括蒸发器上隔板、蒸发器下隔板和导风板,蒸发器上隔板和蒸发器下隔板位于壳体内中部,卡合在蒸发器前后两侧,将空调器的出风区域分成左右两个独立的出风区域,导风板位于壳体内下部,用于将送风模块送入的空气由送风风道导入出风区域;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风叶和电机,风叶与电机连接,用于将空气由送风区域送入送风风道。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接水槽,接水槽位于蒸发器下方与后盖板卡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蒸发器左侧板、蒸发器右侧板和蒸发器上支撑板,蒸发器左侧板和蒸发器右侧板位于制冷制热模块壳体内部、蒸发器的左右两侧,与接水槽卡合连接,蒸发器上支撑板位于制冷制热模块壳体内部,卡合在蒸发器的上方;蒸发器左侧板、蒸发器右侧板和蒸发器上支撑板均用来固定蒸发器。进一步地,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送风后盖板和蜗壳,送风后盖板、风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制冷制热模块(1)和送风模块(2),其特征在于,制冷制热模块(1)和送风模块(2)并排放置,所述制冷制热模块(1)包括壳体和其内部的换热器组件,壳体包括前盖板(101)、后盖板(102)和顶盖板(103),换热器组件包括蒸发器(104),蒸发器(104)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制冷制热模块(1)还包括蒸发器上隔板(106)、蒸发器下隔板(107)和导风板(108),蒸发器上隔板(106)和蒸发器下隔板(107)位于壳体内中部,卡合在蒸发器(104)前后两侧,将空调器的出风区域分成左右两个独立的出风区域,导风板(108)位于壳体内下部,用于将送风模块(2)送入的空气由送风风道导入出风区域;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风叶(202)和电机(204),风叶(202)与电机(204)连接,用于将空气由送风区域送入送风风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制冷制热模块(1)和送风模块(2),其特征在于,制冷制热模块(1)和送风模块(2)并排放置,所述制冷制热模块(1)包括壳体和其内部的换热器组件,壳体包括前盖板(101)、后盖板(102)和顶盖板(103),换热器组件包括蒸发器(104),蒸发器(104)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制冷制热模块(1)还包括蒸发器上隔板(106)、蒸发器下隔板(107)和导风板(108),蒸发器上隔板(106)和蒸发器下隔板(107)位于壳体内中部,卡合在蒸发器(104)前后两侧,将空调器的出风区域分成左右两个独立的出风区域,导风板(108)位于壳体内下部,用于将送风模块(2)送入的空气由送风风道导入出风区域;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风叶(202)和电机(204),风叶(202)与电机(204)连接,用于将空气由送风区域送入送风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接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强,王昌鹏,兰荣鑫,孙运杰,王庆玉,郭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有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