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42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1:02
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报文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报文,其中,目标报文为以太网数据报文,确定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遍历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除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每个端口,以确定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的隧道个数,在隧道个数大于1的情况下,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隧道的第一隧道信息和预设封装格式,对目标报文进行封装,以获得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从而实现在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的所有端口中存在多个隧道的情况下,仅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视联组播报文,从而减少了占用的视联网带宽。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互联网的更高级形态,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目前互联网无法实现的全网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互联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视联网实现互联网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在视联网承载以太网的数据报文时,部署在视联网路由器上的同一个转发实例接收到用户报文(以太网广播/组播报文)时,在遍历该转发实例的每个端口时,如果该端口为隧道,则复制一份用户报文并通过该隧道发送给视联网服务器,也即如果该转发实例具有多个隧道,则需要发送多次用户报文,因此,需要占用较多的视联网带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转发实例具有多个隧道,则需要发送多次用户报文,因此,需要占用较多的视联网带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执行于第一路由器,包括:获取目标报文,其中,所述目标报文为以太网数据报文;确定所述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遍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每个端口,以确定所述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的隧道个数;在所述隧道个数大于1的情况下,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隧道的第一隧道信息和预设封装格式,对所述目标报文进行封装,以获得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装置,设置于第一路由器,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报文,其中,所述目标报文为以太网数据报文;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遍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每个端口,以确定所述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的隧道个数;封装模块,用于在所述隧道个数大于1的情况下,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隧道的第一隧道信息和预设封装格式,对所述目标报文进行封装,以获得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针对在先技术,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通过获取目标报文,其中,目标报文为以太网数据报文,确定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遍历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除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每个端口,以确定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的隧道个数,在隧道个数大于1的情况下,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隧道的第一隧道信息和预设封装格式,对目标报文进行封装,以获得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从而实现在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的所有端口中存在多个隧道的情况下,对目标报文进行封装获得一个视联网组播报文,并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一次该视联组播报文,从而可以减少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报文的次数,进而减少了占用的视联网带宽的情况。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器之间建立的隧道的隧道信息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视联网的组网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节点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接入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可以执行于第一路由器,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获取目标报文,其中,目标报文为以太网数据报文。目标报文可以为直接通过第一路由器的以太网物理接口获取的以太网数据报文,以太网数据报文可以为以太网广播报文或以太网组播报文。或者,目标报文为第一路由器对通过视联网物理接口接收的视联网组播报文进行解析后获得的以太网数据报文。步骤102、确定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如果目标报文为通过第一路由器的以太网物理接口获取的,则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为该以太网物理接口。如果目标报文为第一路由器对通过视联网物理接口接收的视联网组播报文进行解析后获得的,则根据视联网组播报文中包括的对端路由器的号码和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确定是否存在与对端路由器的号码和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对应的隧道,在存在与对端路由器的号码和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对应的隧道的情况下,将该隧道作为第一目标端口。步骤103、遍历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除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每个端口,以确定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的隧道个数。一个路由器上可以有一个转发实例,或者多个转发实例,每个转发实例中可包括至少一个物理接口和/或至少一个隧道。在执行步骤102后,可以遍历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除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每个端口。例如,转发实例包括端口1(隧道1)、端口2(隧道2)、端口3(以太网物理接口)共3个端口。如果以太网物理接口接收到以太网数据报文,则该以太网物理接口为第一目标端口,由于该以太网物理接口属于该转发实例,则需要遍历该转发实例中的端口1和端口2,从而可以确定该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的隧道个数等于2,该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为隧道1和隧道2。步骤104、在隧道个数大于1的情况下,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隧道的第一隧道信息和预设封装格式,对目标报文进行封装,以获得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结合上述步骤中的举例说明,由于隧道个数为2,也即隧道个数大于1,则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隧道的第一隧道信息和预设封装格式,对目标报文进行封装,以获得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步骤105、向视联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于第一路由器,包括:/n获取目标报文,其中,所述目标报文为以太网数据报文;/n确定所述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n遍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每个端口,以确定所述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的隧道个数;/n在所述隧道个数大于1的情况下,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隧道的第一隧道信息和预设封装格式,对所述目标报文进行封装,以获得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n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于第一路由器,包括:
获取目标报文,其中,所述目标报文为以太网数据报文;
确定所述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
遍历所述第一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每个端口,以确定所述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的隧道个数;
在所述隧道个数大于1的情况下,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隧道的第一隧道信息和预设封装格式,对所述目标报文进行封装,以获得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
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隧道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路由器的号码、与所述第一目标隧道对应的所述第一路由器的子号码、所述第一路由器的第一对端路由器的号码、与所述第一目标隧道对应的所述第一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其中,所述第一对端路由器为与所述第一路由器之间建立有所述第一目标隧道的路由器;
所述预设封装格式包括:第二对端路由器的号码的个数对应的第一数据位置、每个所述第二对端路由器的号码对应的第二数据位置、每个所述第二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的个数对应的第三数据位置、每个所述第二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对应的第四数据位置、以及接收的广播报文或组播报文对应的第五数据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对端路由器包括任意一个获取到以太网数据报文的路由器的对端路由器;
所述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隧道的第一隧道信息和预设封装格式,对所述目标报文进行封装,以获得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包括:
将所述第一对端路由器的号码的个数填写到所述第一数据位置、将每个所述第一对端路由器的号码填写到所述第二数据位置、将每个所述第一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的个数填写到所述第三数据位置、将每个所述第一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填写到所述第四数据位置、以及将所述目标报文填写到所述第五数据位置,以获得所述第一视联网组播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报文,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路由器的以太网物理接口获取第一以太网数据报文;
将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报文作为所述目标报文;
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包括:
将所述以太网物理接口作为所述第一目标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报文,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路由器的视联网物理接口获取第二视联网组播报文,其中,所述第二视联网组播报文为第二路由器的以太网物理接口接收到第二以太网数据报文后,根据每个第二目标隧道的第二隧道信息和所述预设封装格式,对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报文进行封装后获得的,所述第二目标隧道为所述第二路由器的以太网物理接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的每个端口中的隧道,所述第二隧道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路由器的号码、所述第二路由器的子号码、所述第二路由器的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号码、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
对所述第二视联网组播报文进行解析,以获得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号码、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以及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报文;
根据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号码和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查找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号码和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对应的隧道;
在存在与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号码和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对应的隧道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报文作为所述目标报文;
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报文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口,包括:
将与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号码和所述第三对端路由器的子号码对应的隧道作为所述第一目标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遍历所述目标端口所属的转发实例中除所述第一目标端口之外的每个端口,以确定所述转发实例中的第一目标隧道的隧道个数,包括:
在遍历的所述每个端口中的第二目标端口为隧道的情况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峰张孟谢茜茜王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