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备板、第二备板、绝缘连接组件、汇流板组件,所述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所述第一备板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任意一侧的板面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一端均通过绝缘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备板上,且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绝缘连接组件被固定于各自对应的第二备板上,以形成电流输出端;所述汇流板组件伸出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的部分作为电流输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案占用空间小、能实现多根电缆输出且各个汇流板组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大,具有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及维护等优点。
A kind of bus with ladd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偏航集电环汇流排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对风力发电系统的不断发展,风电行业的大功率机组逐渐占领市场。由于功率的增大,传输的电流相应地增大,受空间、电缆规格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传输电流的过程中需要分流和汇流等来满足特定条件下电流的传输。但是由于塔筒径向空间有限,偏航集电环的输出线缆较多,故需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紧凑能满足汇流排之间安全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汇流排。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解决在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特提出了一种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一种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备板、第二备板、绝缘连接组件、汇流板组件,所述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所述第一备板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任意一侧的板面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一端均通过绝缘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备板上,且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绝缘连接组件被固定于各自对应的第二备板上,以形成电流输出端;所述汇流板组件伸出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的部分作为电流输入端。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第二汇流板组件具有多个折弯板,各所述折弯板在所述底板的任意一侧的板面上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中各个折弯板距离所述板面的高度呈依次递增或者递减的规律设置。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板伸出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的部分包括直板端以及弯折端。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开有第一通孔以及两个以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轴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底板中心位置且所述第一备板被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备板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连接组件包括绝缘夹,所述绝缘夹能够将所述汇流板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备板或者所述第二备板上。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连接组件还包括绝缘支撑柱,所述绝缘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输入端通过电缆接口与外部电刷的均流排连接。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输出端通过设置具有多个输出线缆接口的固定板与输出电缆连接。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案占用空间小、能实现多根电缆输出且各个汇流板组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大,具有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及维护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的电流输入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折弯板,2、第二折弯板,3、第三折弯板,4、第四折弯板,5、第五折弯板,6、第六折弯板,7、第一备板,8、绝缘夹,9、底板,10、绝缘支撑柱,11、固定板,12、第二备板,13、直板端,14、弯折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元件称为第二元件,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元件为第一元件。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两者都是元件,但其不是同一元件。在本实施例中,特提出了一种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以用于风电机组的偏航集电环上,如图1-2所示,其包括:底板9、第一备板7、第二备板、绝缘连接组件、汇流板组件,所述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所述第一备板7固定于所述底板9的任意一侧的板面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一端均通过绝缘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备板7上,且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绝缘连接组件被固定于各自对应的第二备板12上,以形成电流输出端;所述汇流板组件伸出至所述底板9的另一侧的部分作为电流输入端。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第二汇流板组件具有多个折弯板,各所述折弯板在所述底板的任意一侧的板面上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中各个折弯板距离所述板面的高度呈依次递增或者递减的规律设置。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包括3个折弯板,即第一折弯板1、第二折弯板2、第三折弯板3,各所述折弯板在所述底板的任意一侧的板面上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中各个折弯板距离所述板面的高度呈依次递减的规律设置。所述第二汇流板组件也包括3个折弯板,即第四折弯板4、第五折弯板5、第六折弯板6,各所述折弯板也在所述底板的板面上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中各个折弯板距离所述板面的高度呈依次递减的规律设置。所述汇流排结构通过对底板的板面空间交错排布利用,使得所述汇流排实际的占用空间小,便于多根电缆输出,十多个各个汇流板组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大。由图1可知,第一汇流板组件与第二汇流板组件的一端共同设置在第一备板上,另一端各自设置在第二备板上以形成一端位于同一中心线,另一端左右错开的汇流排结构。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板伸出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的部分包括直板端13以及弯折端14。由图2可知,第一汇流板组件的各个折弯板的直板端与第二汇流板组件的各个折弯板的弯折端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汇流板组件的各个折弯板的弯折端与第二汇流板组件的各个折弯板的直板端位于同一直线上;因而可以形成两个有效的电流输入端。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9上开有第一通孔以及两个以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轴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底板中心位置且所述第一备板7被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备板12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9为正方形结构,其中间位置设置第一通孔,其为矩形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以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轴线设置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矩形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宽均大于第二通孔的长宽,以便于多个汇流排穿过。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绝缘连接组件包括绝缘夹8,所述绝缘夹8能够将所述汇流板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备板7或者所述第二备板12上且所述绝缘连接组件还包括绝缘支撑柱10,所述绝缘支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备板、第二备板、绝缘连接组件、汇流板组件,所述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所述第一备板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任意一侧的板面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一端均通过绝缘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备板上,且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绝缘连接组件被固定于各自对应的第二备板上,以形成电流输出端;所述汇流板组件伸出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的部分作为电流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备板、第二备板、绝缘连接组件、汇流板组件,所述汇流板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所述第一备板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任意一侧的板面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一端均通过绝缘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备板上,且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以及第二汇流板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绝缘连接组件被固定于各自对应的第二备板上,以形成电流输出端;所述汇流板组件伸出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的部分作为电流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板组件/第二汇流板组件具有多个折弯板,各所述折弯板在所述底板的任意一侧的板面上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中各个折弯板距离所述板面的高度呈依次递增或者递减的规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折弯板伸出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的部分包括直板端以及弯折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富强,王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宜顺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