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5214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及系统,属于大气探测学,具体包括:根据实际经纬度,利用余弦相似度方法,选择云层分类模型和云底高度反演模型;将实际云物理特征输入云层分类模型,获取实际的云层类别特征;将实际的云层类别特征与实际云物理特征输入云底高度反演模型,获取实际的云底高度。将历史云底高度和历史云物理特征匹配;对初始训练集进行数据标定;以历史云物理特征为输入,以历史云层类别特征为输出,分地区训练云层分类模型;以历史云层类别特征、历史云物理特征为输入,以历史云底高度为输出,分地区训练云底高度反演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扩大了云底高度观测和预报的覆盖范围,还提高了云底高度反演的精度。

An invers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cloud bottom height based on Multi-source Satellite Da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气探测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云常年覆盖约一半以上的地球表面,其三维结构对全球辐射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航空飞行也需要进行云底高度的估计,诸多飞机起降等需要清晰的视场条件,其中,云顶高度、云底高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卫星遥感是把握云结构全球和区域特征不可或缺的手段,其中,卫星被动遥感有利于把握云的水平分布特征,主动遥感有利于把握云的垂直分布特征。利用被动卫星资料,能够得到大部分云相对准确的云顶高度,而对于云底高度的探测存在相当大的困难。随着Cloudsat和CALIPSO等主动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国际上实现了对云垂直结构客观和准确的探测。然而,由于Cloudsat/CALIPSO的观测轨道很窄,并且重复观测周期较长,难以得到较大范围、高时间分辨率的云底高度数据。但与主动遥感卫星协同观测的被动遥感卫星上的传感器视场较大,能够得到较大范围的云的水平分布信息。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主被动卫星资料,扩大和提高云底高度观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根据实际经纬度,利用余弦相似度方法,选择对应地区的云层分类模型和云底高度反演模型;/n将实际云物理特征输入所述云层分类模型,获取实际的云层类别特征;/n将所述实际的云层类别特征与所述实际云物理特征输入所述云底高度反演模型,获取实际的云底高度;/n其中,所述云层分类模型和所述云底高度反演模型均基于历史云底高度和历史云物理特征训练获取;所述云层分类模型用于获取云层类别特征;所述云底高度反演模型用于获取云底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实际经纬度,利用余弦相似度方法,选择对应地区的云层分类模型和云底高度反演模型;
将实际云物理特征输入所述云层分类模型,获取实际的云层类别特征;
将所述实际的云层类别特征与所述实际云物理特征输入所述云底高度反演模型,获取实际的云底高度;
其中,所述云层分类模型和所述云底高度反演模型均基于历史云底高度和历史云物理特征训练获取;所述云层分类模型用于获取云层类别特征;所述云底高度反演模型用于获取云底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层分类模型的训练方法为:
(1)将历史云底高度和历史云物理特征进行时空上的匹配,获取初始训练集;其中,时空指云所在经纬度和时间;
(2)对所述初始训练集进行数据标定,获取历史云层类别特征;
(3)以所述历史云物理特征为输入,所述历史云层类别特征为输出,分地区采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训练云层分类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底高度反演模型的训练方法为:
(1)将历史云底高度和历史云物理特征进行时空上的匹配,获取初始训练集;其中,时空指云所在经纬度和时间;
(2)对所述初始训练集进行数据标定,获取历史云层类别特征;
(3)以所述历史云层类别特征、所述历史云物理特征为输入,历史云底高度为输出,分地区采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训练云底高度反演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初始训练集还进行缺失值处理、异常样本处理和特征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云底高度反演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序梁帅王中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