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住地提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15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职住地提取方法。本方法根据车厂提供的私家车GPS记录以及部分车主的居住地和工作地,提取其中有效信息;通过地图匹配算法把GPS记录映射为车辆行驶经过的路链;取出首尾路段进行基于路网拓扑距离的空间聚类;然后结合已知的用户职住地信息,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判别用户职住地的决策树模型,根据模型进一步判别空间聚类结果是否属于用户职住地。车厂利用识别出的用户职住地信息,可以优化服务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还可以对用户开展更准确的营销活动。

Extrac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职住地提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职住地提取方法,特别是一种依靠GPS数据的职住地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判断用户职住地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例如,首先根据用户停留点的GPS定位匹配到对应住宅或商圈,然后对GPS点进行空间聚类排除噪声,最后根据停留时间等阈值进一步从聚类结果中筛选用户常驻住宅或商圈。随着当前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车厂日渐积累了大量私家车主的出行GPS记录。针对出行GPS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从中提取用户的职住地信息,日益成为车厂的痛点,能够帮助车厂优化服务,提升竞争力,开展更有效的营销。对于车企而言,若希望提高用户体验,在汽车上没有手机信令的基础上,如何基于车辆的GPS数据实现职住地提取是需要克服的问题。上述手机信令的方法不适合直接应用于车辆进行职住地提取,原因如下:1、手机信令数据的原理是基于停留点进行提取,认为这些点是职住地,但是车辆GPS提取的停留点大部分是等候红绿灯的位置,并非是职住地;2、若仅考虑车辆GPS中行程的起终点的GPS数据,因为车辆在起终点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职住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n采集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n采集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职住地信息,所述第一职住地信息为先验信息;/n根据DBSCAN算法,将车辆的每段行程中的起始路段和终止路段进行空间聚类,获得第一聚类结果;/n根据第二数据建立决策树模型,并根据第一聚类结果判断第一聚类结果中的簇中心是否为职住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职住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集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
采集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职住地信息,所述第一职住地信息为先验信息;
根据DBSCAN算法,将车辆的每段行程中的起始路段和终止路段进行空间聚类,获得第一聚类结果;
根据第二数据建立决策树模型,并根据第一聚类结果判断第一聚类结果中的簇中心是否为职住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职住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车辆ID、时间戳、经纬度、速度、打火点和熄火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职住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数据包括车辆ID、工作地、居住地以及工作地的所属商圈、居住地的所属住宅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职住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聚类结果包括第一簇集合和第一簇属性集;
所述第一簇集合包括第一簇集合内的路段和簇中心;
所述第一簇属性集包括第一簇集合内的路段通过时间在5点-10点的数量和频次、在17点-24点的数量和频次、通过时间属于工作日的数量和频次、通过时间属于周末及节假日的数量和频次、第一簇集合内的路段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职住地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簇中心为职住地时,
根据该簇中心为工作地获得第一商圈信息,所述第一商圈信息为所述为工作地的簇中心的邻近商圈,或根据该簇中心为居住地获得第一住宅信息,所述第一住宅信息为所述居住地的簇中心的邻近住宅;
发送第一商圈信息或第一住宅信息以便告知。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宇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炬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