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感觉反馈CPG模型的仿生海豚智能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CPG模型的仿生海豚智能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感觉反馈CPG模型的仿生海豚智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中央模式发生器(CPG)模型广泛应用于运动控制器中,CPG模型可使用同一CPG网络生成多个游动模式,但稳定性和适应性差,对闭环感觉反馈CPG的方法研究甚少。闭环感觉反馈CPG根据来自感觉神经元的外部刺激表现出强大,稳定和适应性强的电机输出,这种CPG控制可根据环境中的动态和外部刺激来适应运动性游动模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闭环感觉反馈CPG的新型仿生海豚人工智能控制模型,适用于多关节海豚水下自主游动,模型由类七鳃鳗振荡器和感觉神经元(SN)单向链接网络构成,为多关节仿生海豚提供稳定节奏的振荡输出,具备感觉反馈机制,并设计了一种模糊逻辑控制结构作为决策机制,提出一种有限状态机(FSM)算法来自主执行给定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感觉反馈CPG模型的仿生海豚智能控制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感觉反馈CPG模型的仿生海豚智能控制方法,包括CPG模型与自主模糊游动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CPG模型包括电机控制单元与神经CPG振荡器,所述自主模糊游动控制包括反馈感知系统、10自由度IMU与红外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感觉反馈CPG模型的仿生海豚智能控制方法,包括CPG模型与自主模糊游动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CPG模型包括电机控制单元与神经CPG振荡器,所述自主模糊游动控制包括反馈感知系统、10自由度IMU与红外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感觉反馈CPG模型的仿生海豚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G模型能够产生有节奏的输出,可调制输出的幅度、频率、相位差和偏移,该CPG电路由一个电机控制单元(MCU)和两个振荡器组成,它们产生尾部连杆运动,神经CPG振荡器分为两个对称段,每个部分具有四个不同的中间神经元,分别称为交叉中间神经元(CIN),横向中间神经元(LIN),兴奋性中间神经元(EIN),运动神经元(MN)和感觉神经元(SN),每一个CPG振荡器由EIN连接到LIN,并连接单向突触权值振荡器的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yj=max(x(MN)1,0)-max(x(MN)2,0).
其中,i代表振荡器的左右两段,j代表振荡器数量,k代表振荡器中神经元的数量,xi是膜电位,yj是振荡器的输出,参数τ和A分别代表周期和振幅,β是偏移量,它被分配给两个MN相反的值从而继续振荡,wik和wij是中间神经元和振荡器的突触权值,si给出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cj和wij给出突触后神经元神经递质电位,下标的顶行表示同一振荡器中相对的段;
在设计的感觉反馈机制中,每个神经元(SN)定义如下:
在其中x(SN)i是SN的膜电位,τRES是刺激的响应时间常数;τF是刺激的下降时间常数;p是刺激的校正系数,λ是外部刺激量,Λ是阈值,阈值指定当外部刺激很重要时是否应生成响应,因为在其他情况下SN为零,且每个SN都向所有MN发出兴奋性突触;
MCU作为主体来确定各环节的相位差,其设计形式相同,但是,从它自己的EIN到LIN有两个不同的突触(wL,R,wR,L),wL,R=α/(α+γ)和wR,L=(-γ)/(α+γ),α和γ是MCU的相位系数,参数范围为(0,1],另外,MCU中不使用SN且其等于零,在振荡器模型中,建立了单向抑制链式CPG电路以生成有节奏的振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巍,尹伊琳,曹卓航,高天宇,郝笑,金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