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及其装调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080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棱镜框的结构以及棱镜框与棱镜的配合方式装配较为复杂的缺陷,而提出一种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及其装调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沿第一光轴设置的棱镜和红外成像系统;红外成像系统中靠近头罩的红外透镜设置有开孔;沿第二光轴设置的反射镜和可见光成像系统;设置在开孔处的棱镜;棱镜用于将沿第一光轴进入的光通过反射镜引导至第二光轴上;以及棱镜框,棱镜框与棱镜的配合位置为棱镜的圆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将棱镜装入棱镜框内,将棱镜框的外径与红外镜筒配作,使棱镜的中心与红外镜组同轴;调整反射镜的角度,使棱镜光轴与可见光成像系统的光轴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红外/可见光成像复合制导技术。

An infrared / visible common aperture composite imaging device and its adjustmen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及其装调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口径光学成像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及其装调方法。
技术介绍
当今日趋复杂的战场环境越来越需要人们提高导弹系统的远程攻击能力、多目标攻击能力、目标识别能力、全天候工作性能、抗干扰性能以及快速反应与精确制导能力。单一模式的制导技术已经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多模复合制导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制导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在众多复合制导技术中,红外、可见光成像复合制导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之间具有互补性。可见光成像具有丰富的细节和敏锐的色感,但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对大气的穿透成像能力较差,在夜间的成像能力尤其差,而红外成像恰好相反,但是分辨率较低。传统方法的复合制导技术采用双镜头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占用空间较大,不易获得较大视场。CN109975961A提出了一种可见光与长波红外的共口径复合成像光学系统,方案主要涉及光学设计部分,未考虑实际生产中的装调问题,现有技术中对于棱镜部分的装调一般选用如图2的形式,可以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包括:/n沿第一光轴设置的棱镜14和红外成像系统1;红外成像系统1中靠近头罩的红外透镜设置有开孔;/n沿第二光轴设置的反射镜16和可见光成像系统4;/n设置在所述开孔处的棱镜14;所述棱镜14用于将沿第一光轴进入的光通过反射镜16引导至第二光轴上;/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棱镜14的棱镜框15,所述棱镜框15与所述棱镜14的配合位置为棱镜14的圆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包括:
沿第一光轴设置的棱镜14和红外成像系统1;红外成像系统1中靠近头罩的红外透镜设置有开孔;
沿第二光轴设置的反射镜16和可见光成像系统4;
设置在所述开孔处的棱镜14;所述棱镜14用于将沿第一光轴进入的光通过反射镜16引导至第二光轴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棱镜14的棱镜框15,所述棱镜框15与所述棱镜14的配合位置为棱镜14的圆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和所述第二光轴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为具有圆周面和楔形面的多功能棱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路设置的第一红外透镜5、第二红外透镜9、第三红外透镜11及红外探测器13,第一红外透镜5设置有所述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可见光共口径复合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见光成像系统包括第一可见光透镜组19、第二可见光透镜组21、第三可见光透镜23、以及可见光探测器26。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保磊张丹丹翟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