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自复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979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机自复叠,其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冷凝管,所述壳体内还并排设有隔板,两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从上往下依次分隔成进气腔室、冷凝腔室以及出液腔室,所述冷凝管设于两隔板之间,所述冷凝管贯穿两隔板,连通进气腔室、出液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冷凝腔室的进水管、出水管,所述壳体上设连通进气腔室的进气管,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出液腔室的出液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冷凝器内进气腔室、冷凝腔室以及出液腔室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制冷剂液体向下流动,便于制冷剂液体的输出,并及时脱离冷凝器,保证冷凝器的正常使用的效果。

Single machine auto casc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机自复叠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机自复叠。
技术介绍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现有公告号为CN20614602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单机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复叠式制冷器,所述压缩机连接冷凝器,冷凝器连接复叠式制冷器,所述复叠式制冷器连接蒸发器,所述复叠式制冷器还连接压缩机,所述复叠式制冷器包括若干级板式换热器,所述相邻板式换热器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制冷剂进口、液态制冷剂出口以及气态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一级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口连接冷凝器,所述第一级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口连接压缩机,所述制冷剂进口连接上级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所述液态制冷剂出口连接下级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口,所述气态制冷剂出口连接下级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口,其中,最后一级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连接蒸发器的进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接倒数第二级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口。单机自复叠在工作过程中,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气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复叠式制冷器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气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现有公告号为CN20417696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单机自复叠制冷用水冷冷凝器,壳体、壳体内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两端的固定端板及螺旋式折流板,壳体一端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壳体上部设置制冷剂蒸汽进口和制冷剂蒸汽出口,壳体底部设置排液口,螺旋式折流板自壳体内靠近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一端螺旋延伸至壳体内另一端。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经由制冷剂蒸汽进口进入壳体,并沿螺旋式折流板流动,流动过程中,制冷剂蒸汽接触冷却水管的外壁,冷凝为高压液体,经壳体底部的排液口输出。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制冷剂蒸汽在壳体内接触冷却水管而冷凝为高压液体,且高压液体吸附于冷却水管的外壁上,汇集至壳体的底部,因螺旋式折流板水平设置,此时螺旋式折流板阻碍高压液体流入排液口,导致高压液体堆积在冷凝器内,并覆盖部分冷却水管,降低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影响冷凝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单机自复叠,进气腔室、冷凝腔室以及出液腔室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制冷剂蒸汽冷凝成液体后向下流动,便于制冷剂液体的输出,并及时脱离冷凝器,保证冷凝器的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单机自复叠,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冷凝管,所述壳体内还并排设有隔板,两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从上往下依次分隔成进气腔室、冷凝腔室以及出液腔室,所述冷凝管设于两隔板之间,所述冷凝管贯穿两隔板,连通进气腔室、出液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冷凝腔室的进水管、出水管,所述壳体上设连通进气腔室的进气管,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出液腔室的出液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经由进水管进入冷凝腔室内,且冷却水充满整个冷凝腔室,并从出水管排出,制冷剂蒸汽经由进气管进入进气腔室内,随后制冷剂蒸汽进入冷凝管内,冷凝腔室内,制冷剂蒸汽、冷凝管、冷却水进行换热,制冷剂蒸汽冷凝为制冷剂液体,并流入下方的出液腔室内,最终从出液管处输出制冷剂液体,进气腔室、冷凝腔室以及出液腔室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制冷剂液体向下流动,便于制冷剂液体的输出,并及时脱离冷凝器,保证冷凝器的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包括套筒以及同轴设于套筒两端的筒盖,两所述隔板分别同轴转动设于套筒的两端,所述隔板的外周设有齿圈,所述套筒、筒盖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套筒的外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有齿轮,所述齿轮、齿圈相互啮合,所述连接件避让齿圈、齿轮,两所述隔板之间设有若干所述冷凝管,所述进气管、出液管分别转动设于两筒盖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器工作时,驱动电机通过齿轮带动齿圈、隔板转动,并带动隔板上的若干冷凝管绕齿圈的轴线转动,进而搅动冷凝腔室内的冷却水,使得冷却水、冷凝管充分接触,保证其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电机为双轴伸电机,其两端的输出轴上均设有所述齿轮,两所述隔板的外周均设有所述齿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管贯穿两隔板,驱动电机的两输出轴同步带动两齿圈转动,避免通过冷凝管受力而变形,保证冷凝管的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所述齿轮均为斜齿轮,且两所述齿轮的旋向相反,两所述齿轮驱动齿圈转动时,两所述齿圈的轴向力相对,所述隔板的外径大于套筒的外径,所述筒盖、隔板一体设置,所述连接件固设于套筒的外周并滑动抵接隔板背离套筒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两齿圈转动时,因两齿轮分别为旋向相反斜齿轮,且齿轮驱动齿圈转动时,两齿圈的轴向力相对,使得两隔板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即隔板、套筒之间存在挤压力,冷凝器运转过程中,提高隔板、套筒相抵接处的密封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冷凝管呈螺旋状,且所述冷凝管、套筒同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冷凝管的长度,增大制冷剂蒸汽、冷凝管、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螺旋状,所述导流板的外周滑动抵接套筒的内壁,若干所述冷凝管均嵌设于导流板内,且若干所述冷凝管的管口沿隔板的径向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冷凝管、导流板一体设置,形成螺旋状叶片结构,驱动电机带动隔板转动时,冷凝管、导流板同步转动,带动冷凝腔室内的冷却水流动,使得无需外部水泵供给冷却水。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板的厚度小于冷凝管的外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冷凝管之间形成凹槽,以导流冷却水,并增大与冷却水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套筒的端部同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滑动抵接隔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件保证隔板、套筒间的密封性,避免冷却水泄露。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冷凝管的管口处连通有沿隔板轴向延伸的插接管,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嵌设插接管的插孔,所述插接管的外周同轴设有挡环,所述挡环用于抵接隔板朝向冷凝管的一侧,所述插接管上套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挡环、隔板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管插接于隔板,利用橡胶垫保证冷凝管、隔板间的密封性,同时,利用橡胶垫的弹性变形,为冷凝管提供其热胀冷缩的变形空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进气腔室、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机自复叠,包括冷凝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包括壳体(31)以及设于壳体(31)内的冷凝管(33),所述壳体(31)内还并排设有隔板(32),两所述隔板(32)将壳体(31)内部从上往下依次分隔成进气腔室(311)、冷凝腔室(312)以及出液腔室(313),所述冷凝管(33)设于两隔板(32)之间,所述冷凝管(33)贯穿两隔板(32),连通进气腔室(311)、出液腔室(313),所述壳体(31)上设有连通冷凝腔室(312)的进水管(34)、出水管(35),所述壳体(31)上设连通进气腔室(311)的进气管(36),所述壳体(31)上设有连通出液腔室(313)的出液管(3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机自复叠,包括冷凝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包括壳体(31)以及设于壳体(31)内的冷凝管(33),所述壳体(31)内还并排设有隔板(32),两所述隔板(32)将壳体(31)内部从上往下依次分隔成进气腔室(311)、冷凝腔室(312)以及出液腔室(313),所述冷凝管(33)设于两隔板(32)之间,所述冷凝管(33)贯穿两隔板(32),连通进气腔室(311)、出液腔室(313),所述壳体(31)上设有连通冷凝腔室(312)的进水管(34)、出水管(35),所述壳体(31)上设连通进气腔室(311)的进气管(36),所述壳体(31)上设有连通出液腔室(313)的出液管(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机自复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包括套筒(314)以及同轴设于套筒(314)两端的筒盖(315),两所述隔板(32)分别同轴转动设于套筒(314)的两端,所述隔板(32)的外周设有齿圈(391),所述套筒(314)、筒盖(315)之间设有连接件(316),所述套筒(314)的外周设有驱动电机(392),所述驱动电机(392)的输出轴上同轴设有齿轮(393),所述齿轮(393)、齿圈(391)相互啮合,所述连接件(316)避让齿圈(391)、齿轮(393),两所述隔板(32)之间设有若干所述冷凝管(33),所述进气管(36)、出液管(37)分别转动设于两筒盖(3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机自复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92)为双轴伸电机,其两端的输出轴上均设有所述齿轮(393),两所述隔板(32)的外周均设有所述齿圈(39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机自复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忠海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信力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