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门窗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泵及其进气出气转换驱动机构,利用压气机构对所述气泵反复进行充放气;所述气泵包括气阀支架及气缸;所述气缸通过所述进气单向阀或所述出气单向阀与所述压气机构连通;所述气缸上设有两组或多组进出气口组,每组进出气口组包括连通管、气缸进气口和气缸出气口,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同一组的气缸进气口,另一端连通同一组的气缸出气口,所述连通管的外接端伸出所述气缸远离所述气阀支架的一端外;所有气缸进气口均与所述进气单向阀连通,所有气缸出气口均与所述出气单向阀连通。可实现一个气泵既可以用于充气也可以用于抽气。
An air pump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of air inlet and air outlet conver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泵及其进气出气转换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门窗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气泵及其进气出气转换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市面上现有的气泵产品进气口和出气口都是固定不变,是不可以互相切换的,在一些既需要充气又需要抽气的特定的应用中无法实现,如建筑门窗的充气密封和抽气开启的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并联两个气泵,一个负责充气,一个负责抽气,通过控制两个气泵交替工作来实现充气密封和抽气开启。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气泵可能既可以用于充气又可以用于抽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泵及其进气出气转换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泵包括气阀支架及气缸,所述气阀支架与所述气缸密封连接;所述气阀支架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及出气单向阀,所述气缸通过所述进气单向阀或所述出气单向阀与压气机构连通;所述气缸上设有两组进出气口组,每组进出气口组包括连通管、气缸进气口和气缸出气口,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同一组的气缸进气口,另一端连通同一组的气缸出气口,所述连通管的外接端伸出所述气缸远离所述气阀支架的一端外;所有气缸进气口均与所述进气单向阀连通,所有气缸出气口均与所述出气单向阀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气阀支架上设有中心出气孔和多个外侧进气孔,所述出气单向阀为堵设在所述中心出气孔上的第一胶塞,所述进气单向阀为堵设在所述外侧进气孔上的第二胶塞,所述第二胶塞与所述第一胶塞在所述气阀支架上的堵设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气泵还包括进气出气转换板,所述进气出气转换板设置在所述气缸及气阀支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出气转换板靠近所述气阀支架的一端设有中心出气口和两个外侧进气口,所述进气出气转换板远离所述气阀支架的一端设有两个转换出气口和两个转换进气口;两个转换出气口均通过所述中心出气口与所述中心出气孔连通,所述转换进气口通过所述外侧进气口与所述外侧进气孔连通,两个转换出气口呈横向设置,两个转换进气口纵向设置;两个转换进气口一一对应地正对两个气缸进气口,两个转换出气口一一对应地正对两个气缸出气口。进一步地,每个连通管均外接一个气管,所述气管设置在所述气缸外,所述气管与所述连通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压气机构包括设置在空腔内的电机、偏心轴、压缩碗支架及弹性空气压缩碗;所述偏心轴偏心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偏心轴转动;所述压缩碗支架的一端嵌设在所述偏心轴上,另一端设有三个压气轴,三个压气轴呈圆周均匀分布在所述压缩碗支架上,三个压气轴的高度渐大;所述弹性空气压缩碗上设有三个压缩碗,三个压缩碗一一对应地套设在三个压气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压气机构还包括电机固定座和压气室,所述压气室盖合在所述电机固定座上,所述压气室及所述电机固定座盖合而形成的内部空腔为所述空腔;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固定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电机固定座,再与所述偏心轴连接;所述压气室远离所述电机固定座的一端设有气孔。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在上述的气泵中的进气出气转换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气门连杆支架、第一堵头组及第二堵头组;第一堵头组铰接在气门连杆支架的一侧,第二堵头组铰接在气门连杆支架的另一侧;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堵头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堵头组朝向所述进出气口组位移而使第一堵头组的两个第一堵头分别堵设在第一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进气口及第二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出气口上或远离所述进出气口组位移而使第二堵头组的两个第二堵头分别堵设在第一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出气口及第二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进气口上。进一步地,所有第一堵头及所有第二堵头均通过气门连杆铰接在所述气门连杆支架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当堵设第一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进气口及第二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出气口时,第一组连通管的外接端为出气端,第二组连通管的外接端为进气端,当堵设第一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出气口及第二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进气口时,第一组连通管的外接端为进气端,第二组连通管的外接端为出气端,这样就可通过堵设第一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进气口及第二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出气口或堵设第一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出气口及第二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进气口来改变气流方向,而实现一个气泵既可以用于充气也可以用于抽气(本专利技术的气泵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不是固定不变的)。(2)当气泵密封连接在压气机构上时,可通过压气机构对气泵反复进行充放气,结合气泵既可以用于充气也可以用于抽气的结构特点,实现一个气泵既可以充气又可以抽气。(3)通过进气出气转换驱动机构来实现堵设第一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进气口及第二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出气口或堵设第一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出气口及第二组进出气口组的气缸进气口,从而改变气流方向,更方便地实现一个气泵既可以充气也可以抽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爆炸图。图2为丝杆电机、压力杆、气门连杆及气缸底板的装配图。图3为气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气门连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进气出气转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进气和出气的转换结构装配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装配后)。图9是压缩碗支架及偏心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丝杆电机;2-压力杆;301-第一堵头;302-第二堵头;4-气门连杆;5-气门连杆支架;6-气门密封圈;7-气缸;701-第一气管;702-第二气管;703-气缸出气口;704-气缸进气口;705-连通管;8-气缸底板;801-出气通孔;802-进气通孔;9-进气出气转换板;901-中心出气口;902-外侧进气口;903-转换出气口;904-转换进气口;10-转换板密封圈;101-密封圈中心孔;102-密封圈外孔;11-气阀支架;1101-中心出气孔;1102-外侧进气孔;12-进气单向阀;13-出气单向阀;14-压气室;1401-气孔;15-橡胶空气压缩碗;1501-压缩碗;16-压缩碗支架;1601-压气轴;17-偏心轴;18-电机固定座;19-电机;20-中心固定孔;21-圆柱槽形孔;22-压力杆丝杆孔;23-堵头固定轴;24-堵头过孔;25-连杆固定中心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释。实施例1:如图1及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气机构包括设置在空腔内的电机19、偏心轴17、压缩碗支架16及弹性空气压缩碗15,还包括电机固定座18和压气室14;所述偏心轴17偏心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偏心轴转动;所述电机19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座18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电机固定座,再与所述偏心轴连接;当电机运转后,可带动偏心轴偏离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偏心转动。所述压缩碗支架16的一端嵌设在所述偏心轴上,另一端设有三个压气轴1601(如图9所示),三个压气轴呈圆周均匀分布在所述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阀支架及气缸,所述气阀支架与所述气缸密封连接;/n所述气阀支架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及出气单向阀,所述气缸通过所述进气单向阀或所述出气单向阀与压气机构连通;/n所述气缸上设有两组进出气口组,每组进出气口组包括连通管、气缸进气口和气缸出气口,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同一组的气缸进气口,另一端连通同一组的气缸出气口,所述连通管的外接端伸出所述气缸远离所述气阀支架的一端外;/n所有气缸进气口均与所述进气单向阀连通,所有气缸出气口均与所述出气单向阀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阀支架及气缸,所述气阀支架与所述气缸密封连接;
所述气阀支架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及出气单向阀,所述气缸通过所述进气单向阀或所述出气单向阀与压气机构连通;
所述气缸上设有两组进出气口组,每组进出气口组包括连通管、气缸进气口和气缸出气口,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同一组的气缸进气口,另一端连通同一组的气缸出气口,所述连通管的外接端伸出所述气缸远离所述气阀支架的一端外;
所有气缸进气口均与所述进气单向阀连通,所有气缸出气口均与所述出气单向阀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支架上设有中心出气孔和多个外侧进气孔,所述出气单向阀为堵设在所述中心出气孔上的第一胶塞,所述进气单向阀为堵设在所述外侧进气孔上的第二胶塞,所述第二胶塞与所述第一胶塞在所述气阀支架上的堵设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还包括进气出气转换板,所述进气出气转换板设置在所述气缸及气阀支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出气转换板靠近所述气阀支架的一端设有中心出气口和两个外侧进气口,所述进气出气转换板远离所述气阀支架的一端设有两个转换出气口和两个转换进气口;
两个转换出气口均通过所述中心出气口与所述中心出气孔连通,所述转换进气口通过所述外侧进气口与所述外侧进气孔连通,两个转换出气口呈横向设置,两个转换进气口纵向设置;
两个转换进气口一一对应地正对两个气缸进气口,两个转换出气口一一对应地正对两个气缸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其特征在于:每个连通管均外接一个气管,所述气管设置在所述气缸外,所述气管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志诚,熊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华腾物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