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480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PPS复合材料以80~100份PPS树脂颗粒为基体原料,以30~80份同形态的PTT树脂颗粒配合增加导热无机材料添加含量,并与BaSO

A PPS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insulation and heat conduc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缘导热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提升导热系数,绝缘和力学性能的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化工、能源、采暖换热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材料提出了导热耐腐蚀和导热绝缘等应用要求,随着LED、换热器、5G通讯、新能源等行业的兴起,在“轻量化”、“以塑代钢”的发展趋势下,已有的金属材料等难以满足这一方面的使用条件,而因此,聚合物基导热功能复合材料逐渐成为国内外市场和发展的热点,导热塑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相比,高分子材料的热导率比较低,一般不超过0.35,而金属的热导率高达几十乃至几百,因此需要对高分子进行改性。导热塑料是利用导热填料对高分子基体材料进行均匀填充,以提高其导热性能。由于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结构聚合物价格昂贵、工艺不成熟等因素,制备填充型的导热聚合物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导热塑料主要成分包括基体材料和填料。常用的基体材料包括PA6、PA66、PA12、PA46、LCP、TPE、PC、PP、PPA、PPS、PEEK等。填充材料有铜、铝等金属粉末,氧化铝、氧化铍等金属氧化物,氮化铝、氮化硼等氮化物,石墨、炭黑以及碳纤维等无机非金属。目前,现有的导热改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绝缘导热,通过添加金属氧化物Al2O3、MgO、SiO2,金属氮化物AlN、Si3N4、BN及SiC、B4C3等。由于填料粒子属于非导电粒子,从而导致塑料绝缘。这一类导热塑料的导热系数并不高,一般为1.5W/m.k左右。另一种导电导热塑料,其中填料包括金属粉、纤维、石墨、碳纤维、CNT、石墨烯等,由于这一类填料属于导电粒子,因此其对应的导热塑料也是导电的。这一类导热塑料的导热系数较高,一般能做到5.0W/m.k以上。这两种材料的基体材料主要以尼龙(PA)、聚丙烯(PP)、聚酯(PBT)等通用塑料为主,而特种塑料PPS的导热改性较少。目前,现有绝缘导热PPS材料的导热系数较低,一般不超过1.5W/m.k,而且力学性能较差,难以生产加工,难以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提升PPS材料导热系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一个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80~100份PPS树脂颗粒为基体原料,以30~80份同形态的PTT树脂颗粒配合增加导热无机材料添加含量,并与BaSO4、SiC、AlN、BN和分散相容剂混合成型为复材颗粒。进一步地,所述BaSO4为晶须形态,且组分含量为10~50份。进一步地,所述SiC为粉末形态,且组分含量为30~80份。进一步地,所述AlN为片层形态,且组分含量为20~60份。进一步地,所述BN为纤维形态,且组分含量为10~40份。进一步地,所述分散相容剂包括10~30份的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2~5份的硅烷偶联剂,2~8份的马来酸酐。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另一个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按组分配比原料并常温下搅拌均匀混合,其中原料配方为:80~100份PPS树脂颗粒,30~80份PTT树脂颗粒,10~50份BaSO4晶须,30~80份SiC粉末,20~60份AlN片层,10~40份BN纤维,10~30份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2~5份硅烷偶联剂,2~8份马来酸酐;S2、将均匀混合的原料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设定加工工艺温度245~310℃、螺杆转速为300~500rpm进行熔融、混合均化并挤出熔体细流转入自动输送网带机;S3、在自动输送网带机上进行水雾喷淋和风冷的组合冷却,固化成型PPS复合材料,并通过切粒机制备颗粒。应用本专利技术PPS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性:通过引入PPT材料改善了填充导热组分的阈值,同时通过不同形态导热组分优化比例组合,形成了紧密交织状的导热网络,提升了导热性能和力学强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便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本专利技术设计者在长期从事保温材料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分析并研究了现有PPS材料导热系数较低、导热PPS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带条难以成行等诸多不足,为满足“以塑代钢”的发展趋势,扩展特种PPS材料在导热注塑成品的应用,着手研发并创新提出了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从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的配比组成概述来理解,其原料包括:聚苯硫醚纯树脂(PPS)颗粒、聚酯树脂(PTT)颗粒、硫酸钡(BaSO4)晶须、碳化硅(SiC)粉末、氮化铝(ALN)片层、氮化硼(BN)纤维、分散相容剂(马来酸酐、硅烷偶联剂、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而该些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各组分形态及用量如下:PPS树脂颗粒80~100份、PTT树脂颗粒30~80份、硫酸钡(BaSO4)晶须10~50份、碳化硅(SiC)粉末30~80份、氮化铝(ALN)片层20~60份、氮化硼(BN)纤维10~40份、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10~30份、硅烷偶联剂2~5份、马来酸酐2~8份。其中碳化硅粉末和氮化铝片层为微纳米级,氮化硼纤维为微毫米级短纤维。在上述原料组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该PPS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概述来理解:将上述所列原辅料按照相应的份数喂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设定加工工艺温度为245~310℃,螺杆转速为300~500rpm,经过熔融、混合、均化、挤出后,熔体细流落入自动输送网带机,同时在网带机上进行水雾喷淋冷却和风冷两种组合冷却成型,再通过切粒机制备成一定规格尺寸的高性能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颗粒。从上述原辅料组分配比和制备方法的概述,可以理解到该材料导热性能提升的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能够显著提高导热无机材料添加含量的PTT材料,来改善PPS材料的填充导热的阈值,同时,采用高导热的SiC、AlN和BN三种绝缘材料,粉体、片层和纤维三种不同形态和比例良好组合,点线面相互作用,在PPS/PTT基体中形成紧密连接的导热网络,并且相互贯穿交织,为热量的传递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通道,从而显著提高导热性能。另外,加入的硅烷偶联剂、马来酸酐和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能够降低PPS、PTT之间的表面张力,促进PPS、PTT以及BaSO4、SiC、AlN和BN的分散、相容,增加彼此之间的粘结力,改善热稳定性和均一性,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加工成型性能,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力学强度、冲击韧性等性能优异,具有较高的导热散热效果。为更直观地理解上述PPS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型过程及所取得技术效果的原理,请参见如下优选实施例。原辅料配比为:PPS树脂颗粒100份、PTT树脂颗粒40份、硫酸钡晶须20份、碳化硅粉末50份、氮化铝片层40份、氮化硼纤维20份、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10份、硅烷偶联剂2份、马来酸酐2份。硫酸钡和碳化硅等导热填充材料与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80~100份PPS树脂颗粒为基体原料,以30~80份同形态的PTT树脂颗粒配合增加导热无机材料添加含量,并与BaS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80~100份PPS树脂颗粒为基体原料,以30~80份同形态的PTT树脂颗粒配合增加导热无机材料添加含量,并与BaSO4、SiC、AlN、BN和分散相容剂混合成型为复材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BaSO4为晶须形态,且组分含量为10~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C为粉末形态,且组分含量为30~8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lN为片层形态,且组分含量为20~6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绝缘导热PP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BN为纤维形态,且组分含量为10~4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鹏伟袁卓伟李继涛邵宝刚陆盼望王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