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包壳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462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壳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左电极块与软铜带相连,左电极块与左侧电极闭合气缸连接;右电极块与软铜带相连,右电极块与右侧电极闭合气缸连接;左电极块、右电极块通过导向销与一对绝缘导向槽实现精密对中并形成完整闭合;左电极块、右电极块相对的一侧面为闭合面,闭合面分别设有半环;包壳管位于两个的半环之间;绝缘导向槽与导电块连接;导电块一端与电极座连接,另外一端与软铜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两瓣活动的电极块,当送管进入时,两瓣电极块打开,中间区域留给包壳管进入的通道,当包壳管进入设定位置后,两瓣电极块在闭合气缸的作用下合拢,紧紧地夹住包壳管,从而实现将电流均匀地传递给包壳管的作用。

A kind of cladding tube electrod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壳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壳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压力电阻焊

技术介绍
压力电阻焊是目前燃料棒端塞焊接使用最广泛,生产效率最高的一种焊接方法,然而电阻焊接需要两个电极,焊接的过程是对端塞和包壳管通过施加压力同时在电阻热的作用下让二者连接在一起,端塞作为一个电极,包壳管作为另外一个电极,包壳管是一个圆管,焊接结果是在端塞与包壳管的结合处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焊缝区域,为了让焊接过程中让上万安培的焊接电流均匀分布在环形包壳管的管壁上,电极与包壳管的接触面形状并须是环状同时能均匀地对包壳管进行包覆,导电过程的均匀性与接触面的表面质量将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条件。目前并无公开文献或技术资料记载关于包壳管电极结构及制备方法的详细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壳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壳管电极,包括电极座、包壳管、环形的软铜带、左电极块、右电极块、一对绝缘导向槽;所述的左电极块与软铜带相连,左电极块通过左侧绝缘支撑与左侧电极闭合气缸连接;所述的右电极块与软铜带相连,右电极块通过右侧绝缘支撑与右侧电极闭合气缸连接;一对绝缘导向槽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导向销,左电极块、右电极块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绝缘导向槽内,并在绝缘导向槽中滑动;左电极块、右电极块通过导向销与一对绝缘导向槽实现精密对中并形成完整闭合;左电极块、右电极块相对的一侧面为闭合面,闭合面分别设有半环;左电极块、右电极块的闭合面合拢后形成一个完整环;所述的包壳管位于左电极块、右电极块的半环之间;绝缘导向槽与导电块连接;导电块一端与电极座连接,另外一端与软铜带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包壳管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个电极块即左电极块、右电极块先利用加工中心进行粗加工,闭合面精加工,然后两个电极块做销孔并与导向销装配,让两个电极块合并在一起,整体用加工中心一次性完成成品加工,保证电极块的半环形成的环的同轴度;(2)装配使用辅助模具,将足长的软铜带缠绕在辅助模具上;所述的辅助模具包括两个模具芯和模具座、模具外挡块,两个模具芯组合安装在模具座上,外形与软铜带形状一致,模具挡块上设有预留孔;装配时,将两个模具芯安装在模具座上,然后将软铜带紧紧地缠绕在模具芯上,缠绕到固定圈数后,将模具外挡块固定在模具座上,再利用钻孔工具通过模具挡块中间的预留孔将软铜带的安装孔加工完成。(3)将电极座、包壳管、左电极块、右电极块、导电块、一对绝缘导向槽、导向销安装形成电极组件,然后将辅助模具与电极组件对扣,将软铜带滑入电极组件一侧,再将软铜带与导电块固定,软铜带与左电极块、右电极块、左侧绝缘支撑、右侧绝缘支撑固定,固定完成后将辅助模具撤离。本专利技术通过两瓣活动的电极块,当送管进入时,两瓣电极块打开,中间区域留给包壳管进入的足够通道,当包壳管进入设定位置后,两瓣电极块在闭合气缸的作用下合拢,紧紧地夹住包壳管,从而实现将电流均匀地传递给包壳管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包壳管电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模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包壳管电极,包括电极座3、包壳管9、环形的软铜带6、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一对绝缘导向槽5;所述的左电极块7与软铜带6相连,左电极块7通过左侧绝缘支撑2与左侧电极闭合气缸1连接;所述的右电极块8与软铜带6相连,右电极块8通过右侧绝缘支撑12与右侧电极闭合气缸11连接;一对绝缘导向槽5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导向销10,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绝缘导向槽5内,并在绝缘导向槽5中滑动;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通过导向销10与一对绝缘导向槽5实现精密对中并形成完整闭合;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相对的一侧面为闭合面,闭合面分别设有半环;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闭合面合拢后形成一个完整环;所述的包壳管9位于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半环之间;绝缘导向槽5与导电块4连接;导电块4一端与电极座3连接,另外一端与软铜带6连接。软铜带6为一个环形的导电元件,能很均匀地将电能从电极座3传递给两个电极块即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两个电极块通过中间的环将电能均匀传递给包壳管9;另一方面软铜带6由多片铜箔叠加而成,有一定的柔软性能,因此在电极块在绝缘导向槽5中滑动时提供了便利。此种连接方式即保证了电能的可靠传递,同时解决了运动过程的柔性连接。电极总成的制造是非常复杂和麻烦的,特别是软铜带与电极块、绝缘支撑、导电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装配,电极块的圆度和同心度的保证。一种包壳管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个电极块即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先利用加工中心进行粗加工,闭合面精加工,然后两个电极块做销孔并与导向销10装配,让两个电极块合并在一起,整体用加工中心一次性完成成品加工,保证电极块的半环形成的环的同轴度;(2)装配使用辅助模具,将足长的软铜带6缠绕在辅助模具上;如图2所示,所述的辅助模具包括两个模具芯12和模具座11、模具外挡块13,两个模具芯12组合安装在模具座11上,外形与软铜带6形状一致,模具挡块13上设有预留孔;装配时,将两个模具芯12安装在模具座11上,然后将软铜带6紧紧地缠绕在模具芯12上,缠绕到固定圈数后,将模具外挡块13固定在模具座11上,再利用钻孔工具通过模具挡块13中间的预留孔将软铜带6的安装孔加工完成。(3)将电极座3、包壳管9、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导电块4、一对绝缘导向槽5、导向销10安装形成电极组件,然后将辅助模具与电极组件对扣,将软铜带6滑入电极组件一侧,再将软铜带6与导电块4固定,软铜带6与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左侧绝缘支撑2、右侧绝缘支撑12固定,固定完成后将辅助模具撤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壳管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座(3)、包壳管(9)、环形的软铜带(6)、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一对绝缘导向槽(5);/n所述的左电极块(7)与软铜带(6)相连,左电极块(7)通过左侧绝缘支撑(2)与左侧电极闭合气缸(1)连接;/n所述的右电极块(8)与软铜带(6)相连,右电极块(8)通过右侧绝缘支撑(12)与右侧电极闭合气缸(11)连接;/n一对绝缘导向槽(5)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导向销(10),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绝缘导向槽(5)内,并在绝缘导向槽(5)中滑动;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通过导向销(10)与一对绝缘导向槽(5)实现精密对中并形成完整闭合;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相对的一侧面为闭合面,闭合面分别设有半环;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闭合面合拢后形成一个完整环;所述的包壳管(9)位于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半环之间;/n绝缘导向槽(5)与导电块(4)连接;导电块(4)一端与电极座(3)连接,另外一端与软铜带(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壳管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座(3)、包壳管(9)、环形的软铜带(6)、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一对绝缘导向槽(5);
所述的左电极块(7)与软铜带(6)相连,左电极块(7)通过左侧绝缘支撑(2)与左侧电极闭合气缸(1)连接;
所述的右电极块(8)与软铜带(6)相连,右电极块(8)通过右侧绝缘支撑(12)与右侧电极闭合气缸(11)连接;
一对绝缘导向槽(5)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导向销(10),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绝缘导向槽(5)内,并在绝缘导向槽(5)中滑动;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通过导向销(10)与一对绝缘导向槽(5)实现精密对中并形成完整闭合;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相对的一侧面为闭合面,闭合面分别设有半环;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闭合面合拢后形成一个完整环;所述的包壳管(9)位于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半环之间;
绝缘导向槽(5)与导电块(4)连接;导电块(4)一端与电极座(3)连接,另外一端与软铜带(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壳管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铜带(6)由多片铜箔叠加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到2所述的一种包壳管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铜何建军种可可魏汉兵徐磊尹杰罗港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