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亦周专利>正文

一种低成本沥青基复合球形活性炭的成球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5672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0:47
一种低成本沥青基复合球形活性炭的成球工艺,将均为固态粉状的高软化点沥青、固态炭材和添加剂萘混合均匀作为成球熔体原料;将成球熔体原料加入具有搅拌推进出料功能的密封装置中并通过加热装置升温至200~250℃得到液相复合沥青熔体;将液相复合沥青熔体导入熔体沥青旋转造粒喷盘,在旋转造粒喷盘的离心作用下,液相复合沥青熔体以液滴的形式被造粒喷盘沿水平切线方向抛出,液滴通过自身张力自动收缩成圆球的形状且与冷媒接触换热后相变为固态的球形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沥青基球形活性炭高昂的生产成本,拓展了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应用范围,为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工业化生产和产品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Spheroidizing technology of low cost pitch based composite spherical activated carb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沥青基复合球形活性炭的成球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沥青基复合球形活性炭的成球工艺。
技术介绍
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属活性炭行业顶级高科技产品,目前全球只有日本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生产工艺路线是:沥青原料—成球—不熔处理—炭化—活化。其中成球工艺是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生产的基础工序,更是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工业化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乳化法成球工艺对于实验室的小批量研发而言是成功的,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工业化连续生产的要求。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已经完成了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实验室阶段的研发,但至今没有实现工业化规模的量产,其原因主要就是工业化的工艺及装置还未能突破以及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应用市场无法接受。本申请人之前的专利技术专利《熔体沥青旋转造粒喷盘CN200410025815.1》,公开了一种熔体沥青旋转造粒喷盘,实现了熔体沥青工业化规模造粒,具体方法是将液态的熔体沥青经该喷盘的端面以液滴的形式抛出,其液滴在降落的过程中与冷媒换热后自动收缩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成本沥青基复合球形活性炭的成球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将均为固态粉状的高软化点沥青、固态炭材和添加剂萘按下述重量比混合均匀作为成球熔体原料;/n软化点高于250℃的沥青:40~55%,/n粉状的固态炭材:20~30%,/n萘:25~30%;/n步骤二,将所述成球熔体原料加入具有搅拌推进出料功能的密封装置中并通过加热装置升温至200~250℃得到液相复合沥青熔体;/n步骤三,将所述液相复合沥青熔体导入熔体沥青旋转造粒喷盘,在旋转造粒喷盘的离心作用下,液相复合沥青熔体以液滴的形式被造粒喷盘沿水平切线方向抛出,液滴通过自身张力自动收缩成圆球的形状且与冷媒接触换热后相变为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沥青基复合球形活性炭的成球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均为固态粉状的高软化点沥青、固态炭材和添加剂萘按下述重量比混合均匀作为成球熔体原料;
软化点高于250℃的沥青:40~55%,
粉状的固态炭材:20~30%,
萘:25~30%;
步骤二,将所述成球熔体原料加入具有搅拌推进出料功能的密封装置中并通过加热装置升温至200~250℃得到液相复合沥青熔体;
步骤三,将所述液相复合沥青熔体导入熔体沥青旋转造粒喷盘,在旋转造粒喷盘的离心作用下,液相复合沥青熔体以液滴的形式被造粒喷盘沿水平切线方向抛出,液滴通过自身张力自动收缩成圆球的形状且与冷媒接触换热后相变为固态的球形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沥青基复合球形活性炭的成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状的固态炭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亦周孔小乐史金生
申请(专利权)人:孔亦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