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诱捕蟑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庭灭害设备,具体用于在家庭中,高效、环保地诱杀蟑螂。
技术介绍
实验研究已确证,蟑螂可感染细菌,可携带寄生虫卵、多种原虫,还可以作为寄生虫的中间寄主,还能携带、保持并排出病毒,是家庭害虫。现有的捕蟑螂方法中一般采用药物法,这种方法不仅对蟑螂有杀伤力,对环境有污染,特别对儿童和孕妇有潜在危险。通过器械捕捉蟑螂是较好的捕捉方式,但现有的捕捉技术往往只捕捉蟑螂并没有击杀蟑螂,或者其装置未能将诱饵与被击毙的蟑螂分开,诱饵利用率低,或只杀死蟑螂,并没有处理被杀死的蟑螂,智能化程度不高,给清理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捕捉、击杀、处理一体化的捕蟑器,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诱捕蟑螂装置,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诱捕蟑螂装置,包括行走机构A、引诱机构B、收集机构C、外壳D、供电系统E;其中行走机构A用于驱动装置行走,引诱机构B用于检测蟑螂、引诱蟑螂、困住蟑螂、击杀蟑螂,收集机构C用于将被高电压击毙的蟑螂推入收纳盒,外壳D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诱捕蟑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A、引诱机构B、收集机构C、外壳D、供电系统E;所述行走机构A用于驱动装置行走,引诱机构B用于检测蟑螂、引诱蟑螂、困住蟑螂、击杀蟑螂,收集机构C用于将被高电压击毙的蟑螂推入收纳盒,所述外壳D用于固定引诱机构B、收集机构C;所述收集机构C以及供电系统E固定在外壳D上,外壳D固定于行走机构A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诱捕蟑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A、引诱机构B、收集机构C、外壳D、供电系统E;所述行走机构A用于驱动装置行走,引诱机构B用于检测蟑螂、引诱蟑螂、困住蟑螂、击杀蟑螂,收集机构C用于将被高电压击毙的蟑螂推入收纳盒,所述外壳D用于固定引诱机构B、收集机构C;所述收集机构C以及供电系统E固定在外壳D上,外壳D固定于行走机构A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捕蟑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A包括履带(101)、车轮(102)、横板(103)、纵板(104)、电机(105)、螺栓组1(106)、螺栓组2(107);所述车轮(102)并排放置3个履带(101),通过横板(103)连接,通过螺栓组2(107)固定;纵板(104)通过螺栓组1(106)将行走机构两侧连接;电机(105)通过螺纹穿过横板(103)连接在车轮(102)上,为中心对称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捕蟑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机构B包括收缩管(201)、封闭管(202)、封闭片(203)、电网体(204)、诱饵盒(205)、螺钉1(206)、增风喇叭口(207)、电风扇(208)、电网(209);
所述收缩管(201)安装在外壳D上,收缩管(201)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蟑螂的进入;封闭管(202)与收缩管(201)为一体,所述封闭片(203)为镂空结构,安装在封闭管(202)内,用于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浩,彭宇,付桂兴,刘泓祯,武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