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413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及空调器。所述空调扫风结构,设在风道壳体上,所述风道壳体包括蜗壳、蜗舌及出风口,所述空调扫风机构包括上下扫风组件、左右扫风组件,所述左右扫风组件与风道壳体的上、下端部相连,所述蜗舌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有预留空间,用于容置上下扫风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扫风结构中,不仅将导风门体和进风格栅组合在一起,拆洗简单高效;同时增加上下扫风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感;而且方便车间工人安装,节约时间及人员成本,可适用范围广。

A kind of air-conditioning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在家用电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空调器是一种常见的家电,空调器主要是由压缩机、室内外换热器、节流元件、控制器、管路系统以及风扇系统等组成,通过调节空气状态使局部空间内的温度、湿度保持在某一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随着变频空调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空调各部分组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耗、噪音、制冷效率成为影响空调性能的主要参数,备受消费者的关注。与此同时,随着空调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用户对产品的结构、外观及舒适性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申请人在早期对柜式空调进行研究的同时,进行了相应的专利申请,并公开了一种柜式空调,包括壳体、壳体内的支架、蒸发器及在顶部设置的电控盒,该柜式空调可有效避免冷凝水对空调运行造成的影响,提高运行安全性。与此同时,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现有的柜机空调产品,大多导风门结构为滑动式结构,部分竞品导风门结构为旋转式结构,但因蜗舌处空间受限,未安装上下扫风组件,因此无法实现上下扫风,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以提高用户体验感为目的,提供一种新型扫风结构,即在蜗舌的右侧且靠近出风口位置安装上下扫风组件,实现柜式空调的上下扫风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扫风结构,设在风道壳体上,所述风道壳体包括蜗壳、蜗舌及出风口,所述空调扫风机构包括上下扫风组件、左右扫风组件,所述左右扫风组件与风道壳体的上、下端部相连,所述风道壳体在靠近出风口处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出风口的其中一个前侧设有上下扫风组件。因为蜗舌左侧空间受限,因此将上下扫风组件安装在出风口的其中一个前侧,可充分利用空调器内部的空间结构,且实现空调上下扫风,改善用户体验。进一步的,所述上下扫风组件与第一连接板通过凸块与限位槽/限位孔或者插销与插槽/插孔固定连接。通过固定结构进行装配,确保所述上下扫风组件与第一连接板间装配的紧固性和便捷性,同时也避免上下扫风组件相对风道壳体发生位移,保证上下扫风组件的扫风效果。更进一步的,所述上下扫风组件包括叶片底板,所述叶片底板上设有多个卡扣,所述卡扣与第一连接板相应位置的限位槽/限位孔结构进行配合固定;该设置进一步限定了位于上下扫风组件上的固定结构为卡扣,便于加工和生产及安装。更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底板上还设有多个卡插销,所述插销与第一连接板相应位置的插槽/插孔进行配合固定。该设置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与紧固性,节约时间及人员成本。进一步的,所述上下扫风组件包括第一步进电机、曲轴、导风组件,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位于所述风道壳体的顶部上端面。在空调运行过程中,步进电机带动曲轴,曲轴带动导风组件运行,进而实现实现上下扫风功能。该设置可保证空调运行的冷凝水不会对第一步进电机的运行安全造成影响。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杆、叶片底板、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设在叶片底板上,多个扫风叶片通过所述导杆相互联动。扫风叶片的一侧与叶片底板进行可相对移动的连接,扫风叶片在导杆的带动下,进行往复摆动,进而改变出风的方向。所述导风组件的原理简单,不受人、环境的干扰,可适用范围广。进一步的,所述左右扫风组件由导风门组件及第二步进电机组成,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位于风道壳体的上端部;所述导风门组件由进风格栅及导风门体组成,所述进风格栅及导风门体之间的夹角为30-90°。通过在风道口设置左右扫风组件,实现空调的左右扫风功能,同时将第二步进电机设置在空调顶部,从而避免冷凝水对第二步进电机的运行造成影响,确保空调性能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门组件为旋转式导风门,所述导风门组件的端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第二步进电机相连;所述进风格栅及导风门体通过转轴的旋转进行切换导风。将导风门与进风格栅为一体成型,不仅可增加导风门或进风格栅的机械强度,避免其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应力变形;同时将导风门和进风格栅组合在一起,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含室内机和室外机,在所述室内机上设置如上所述的空调扫风结构。所述的空调器与上述所述的空调扫风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道部件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6中X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中上下扫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前壳板-1、风道部件-2、后壳板-3、过滤网-31、上盖板-4、电控盒组件-5、蒸发器-6、左右导风组件-21、第二步进电机-211、上下扫风组件-22、导风门组件-23、进风格栅-231、导风门体-232、转轴-233、风机盖板-24、轴流风叶-25、防护网-26、风道壳体-27、蜗舌-271、蜗壳-272,出风口-273,固定孔-274、第一连接板-275、风道支架-28、轴流风机-29、第一步进电机-221、曲轴-222、导风组件-223、叶片底板-2231、导杆-2232、扫风叶片-2233、卡扣-2234、轴孔-2236、插销-223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器,包含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前壳板1、后壳板3、上盖板4、电控盒组件5、蒸发器6,所述前壳板1、后壳板3通过卡扣连接或螺接固定,所述上盖板4位于前壳板1、后壳板3的上端。所述后壳板3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连有可拆卸的过滤网31,所述过滤网31可对进风气流进行过滤,防止较大粒径的颗粒物进入空调内。所述蒸发器6设在空调器的前壳板1、后壳板3之间,所述蒸发器6的上端部设有电控盒组件5。鉴于其具体结构以及装配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如图1-5所示,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风道组件2,所述风道组件2位于蒸发器6的内侧,包括空调扫风结构、导风门组件23、风机盖板24、轴流风叶25、防护网26、风道壳体27、风道支架28、轴流电机2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风道壳体27由蜗舌271及蜗壳272组成,所述蜗舌271与蜗壳272共同限定出风道部件2的出风口273。所述蜗壳272用于容置轴流风叶25,所述蜗舌271位于出风口273的左侧位置,用于改变气流方向,防止部分气流在蜗壳272内循环流动;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壳体27上设有第一连接板275,所述第一连接板275位于靠近出风口273的侧壁面上,用于与导风组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设在风道壳体(27)上,所述风道壳体(27)包括蜗壳(272)、蜗舌(271)及出风口(273),所述空调扫风机构包括上下扫风组件(22)、左右扫风组件(21),所述风道壳体(27)在靠近出风口(273)处设有第一连接板(275),所述出风口(273)的一个前侧设有上下扫风组件(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设在风道壳体(27)上,所述风道壳体(27)包括蜗壳(272)、蜗舌(271)及出风口(273),所述空调扫风机构包括上下扫风组件(22)、左右扫风组件(21),所述风道壳体(27)在靠近出风口(273)处设有第一连接板(275),所述出风口(273)的一个前侧设有上下扫风组件(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扫风组件(22)与第一连接板(275)通过凸块与限位槽/限位孔或者插销与插槽/插孔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扫风组件(22)包括叶片底板(2231),所述叶片底板(2231)设有多个卡扣(2234),所述卡扣(2234)与第一连接板(275)相应位置的限位槽/限位孔结构进行配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底板(2231)还设有多个插销(2237),所述插销(2237)与第一连接板(275)相应位置的插槽/插孔进行配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调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扫风组件(22)包括第一步进电机(221)、曲轴(222)、导风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文曾辉方志恒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