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尾气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烟囱下段、烟囱上段、内发电部一、内发电部二、M个侧发电部,热水部一、热水部二,内发电部一和内发电部二均包括:支撑架、风扇、转动轴一、转动轴二、发电机一;侧发电部包括:转动仓、风轮、转动轴三、转动轴四、发电机二;热水部一和热水部二均包括:进水管、出水管、N个支管、2*N个吸热鳍片,水箱、水泵;所述烟囱下段设置在烟囱上段的底部,烟囱上段的直径小于烟囱上段的直径,内发电部一设置在烟囱下段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烟囱下段、烟囱上段、内发电部一、内发电部二、M个侧发电部实现了对尾气能量回收,避免污染环境和能源浪费的效果。
A boiler tail gas energy recov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尾气能量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能量回收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锅炉尾气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锅炉是通过煤的燃烧对水管内的水加热,然后水产生蒸汽,蒸汽推动发电轮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的,因此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装置的效率高低。锅炉燃烧的尾气中含有动能和热能,如果对其中的能量回收则能得到较高的利用率。现有技术中,对尾气的处理,基本是不会回收任何能量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去,这样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增加碳排放,污染环境。基于以上情况,亟需一种尾气能量回收装置,以解决以上尾气处理装置无法回收能量,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尾气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烟囱下段、烟囱上段、内发电部一、内发电部二、M个侧发电部,热水部一、热水部二,内发电部一和内发电部二均包括:支撑架、风扇、转动轴一、转动轴二、发电机一;侧发电部包括:转动仓、风轮、转动轴三、转动轴四、发电机二;热水部一和热水部二均包括:进水管、出水管、N个支管、2*N个吸热鳍片,水箱、水泵;所述烟囱下段设置在烟囱上段的底部,烟囱上段的直径小于烟囱上段的直径,内发电部一设置在烟囱下段内,内发电部二设置在烟囱上段内,M个侧发电部设置在烟囱下段的侧壁上,热水部一设置在烟囱下段的上端,热水部二设置在烟囱上段的上端,内发电部一和内发电部二的支撑架分别设置在烟囱下段和烟囱上段的内壁上,风扇设置通过转动轴一设置在支撑架上,转动轴二设置在支撑架内,转动轴一设置有斜齿轮一,转动轴二设置有斜齿轮二,斜齿轮一和斜齿轮二啮合,转动轴二与发电机一的输入轴连接;转动仓设置在烟囱下段上,转动仓呈半圆形,风轮通过转动轴三设置在转动仓内,转动轴四穿过转动仓与发电机二的输入轴连接,转动轴三上设置有斜齿轮三、转动轴四上设置有斜齿轮四,斜齿轮三和斜齿轮四啮合,进水管与水泵连接,M个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2*N个吸热鳍片设置在支管上,出水管与水箱连接,水泵通过连接管与水箱连接,所述M、N均大于1。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箱,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烟囱上段的顶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箱信号连接,控制箱与水泵控制连接。优选地,所述风扇与转动轴一的连接为可拆卸设置。优选地,所述风轮与转动轴三的连接为可拆卸设置。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烟囱上段,以及设置在烟囱上段底部的烟囱下段,烟囱上段的直径小于烟囱上段的直径,设置在烟囱下段内的内发电部一,设置在烟囱上段内的内发电部二,设置在烟囱下段侧壁上的M个侧发电部,设置在烟囱下段的上端的热水部一,设置在烟囱上段的上端的热水部二,设置通过转动轴一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风扇,设置在支撑架内的转动轴二,设置在转动轴一上的斜齿轮一,设置在转动轴二上的斜齿轮二,斜齿轮一和斜齿轮二啮合,转动轴二与发电机一的输入轴连接,设置在烟囱下段上的转动仓,转动仓呈半圆形,设置通过转动轴三安装在转动仓内的风轮,设置穿过转动仓与电机二的输入轴连接的转动轴四,设置在转动轴三上的斜齿轮三,设置在转动轴四上的斜齿轮四,斜齿轮三和斜齿轮四啮合,设置与水泵连接的进水管,设置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的M个支管,设置在支管上的2*N个吸热鳍片,设置与水箱连接的出水管,水泵连接管与水箱连接,所述M、N均大于1,这样,锅炉尾气进入烟囱下段,尾气向上运动,推动风扇,通过转动轴一、转动轴二带动发电机一发电,然后从风扇与烟囱下段内壁的缝隙向上运动的尾气推动风轮转动,进而通过转动轴三、转动轴四带动发电机二发电,然后尾气经过支管上的散热鳍片,热量被吸收,到水箱内,尾气继续向上运动,烟囱上段直径相对烟囱下段缩小,尾气体积被压缩,反向膨胀推动烟囱上段的风扇转动,继续发电,然后通过烟囱上段吸热鳍片被进一步吸收热量,从而达到了多从回收尾气动量和热量的效果,并且减少了热量的排放,对环境有益。同时,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在烟囱上段顶部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箱信号连接,控制箱与水泵控制连接,这样,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最后尾气的温度,控制箱通过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电平信号控制水泵工作的功率,在尾气末端温度较高的时候,加大水泵的功率,取得更好的吸热效果。同时,在本方案中,风扇与转动轴一的连接为可拆卸设置,这样,在风扇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的时候,可以将风扇拆下,降低了维修费用。同时,在本方案中,风轮与转动轴三,在风轮需要维修或者更换的时候,可以将风扇拆下,降低了维修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锅炉尾气能量回收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A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B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C处局部示意图。附图说明:1-烟囱下段、2-烟囱上段、3-支撑架、4-风扇、5-转动轴一、6-转动轴二、7-发电机一、8-转动仓、9-风轮、10-转动轴三、11-转动轴四、12-发电机二、13-进水管、14-出水管、15-支管、16-吸热鳍片、17-水箱、18-水泵、19-温度传感器、20-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锅炉尾气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烟囱下段1、烟囱上段2、内发电部一、内发电部二、M个侧发电部,热水部一、热水部二,内发电部一和内发电部二均包括:支撑架3、风扇4、转动轴一5、转动轴二6、发电机一7;侧发电部包括:转动仓8、风轮9、转动轴三10、转动轴四11、发电机二12;热水部一和热水部二均包括:进水管13、出水管14、N个支管15、2*N个吸热鳍片16,水箱17、水泵18;所述烟囱下段1设置在烟囱上段2的底部,烟囱上段2的直径小于烟囱上段2的直径,内发电部一设置在烟囱下段1内,内发电部二设置在烟囱上段2内,M个侧发电部设置在烟囱下段1的侧壁上,热水部一设置在烟囱下段1的上端,热水部二设置在烟囱上段2的上端,内发电部一和内发电部二的支撑架3分别设置在烟囱下段1和烟囱上段2的内壁上,风扇4设置通过转动轴一5设置在支撑架3上,转动轴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尾气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囱下段、烟囱上段、内发电部一、内发电部二、M个侧发电部,热水部一、热水部二,内发电部一和内发电部二均包括:支撑架、风扇、转动轴一、转动轴二、发电机一;侧发电部包括:转动仓、风轮、转动轴三、转动轴四、发电机二;热水部一和热水部二均包括:进水管、出水管、N个支管、2*N个吸热鳍片,水箱、水泵;/n所述烟囱下段设置在烟囱上段的底部,烟囱上段的直径小于烟囱上段的直径,内发电部一设置在烟囱下段内,内发电部二设置在烟囱上段内,M个侧发电部设置在烟囱下段的侧壁上,热水部一设置在烟囱下段的上端,热水部二设置在烟囱上段的上端,内发电部一和内发电部二的支撑架分别设置在烟囱下段和烟囱上段的内壁上,风扇设置通过转动轴一设置在支撑架上,转动轴二设置在支撑架内,转动轴一设置有斜齿轮一,转动轴二设置有斜齿轮二,斜齿轮一和斜齿轮二啮合,转动轴二与发电机一的输入轴连接;转动仓设置在烟囱下段上,转动仓呈半圆形,风轮通过转动轴三设置在转动仓内,转动轴四穿过转动仓与发电机二的输入轴连接,转动轴三上设置有斜齿轮三、转动轴四上设置有斜齿轮四,斜齿轮三和斜齿轮四啮合,进水管与水泵连接,M个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2*N个吸热鳍片设置在支管上,出水管与水箱连接,水泵通过连接管与水箱连接,所述M、N均大于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尾气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囱下段、烟囱上段、内发电部一、内发电部二、M个侧发电部,热水部一、热水部二,内发电部一和内发电部二均包括:支撑架、风扇、转动轴一、转动轴二、发电机一;侧发电部包括:转动仓、风轮、转动轴三、转动轴四、发电机二;热水部一和热水部二均包括:进水管、出水管、N个支管、2*N个吸热鳍片,水箱、水泵;
所述烟囱下段设置在烟囱上段的底部,烟囱上段的直径小于烟囱上段的直径,内发电部一设置在烟囱下段内,内发电部二设置在烟囱上段内,M个侧发电部设置在烟囱下段的侧壁上,热水部一设置在烟囱下段的上端,热水部二设置在烟囱上段的上端,内发电部一和内发电部二的支撑架分别设置在烟囱下段和烟囱上段的内壁上,风扇设置通过转动轴一设置在支撑架上,转动轴二设置在支撑架内,转动轴一设置有斜齿轮一,转动轴二设置有斜齿轮二,斜齿轮一和斜齿轮二啮合,转动轴二与发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李代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能环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